摘 要:隐性采访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采访方式,特别是在一些广播电视媒体中应用的频率较高,例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每周质量报告等,目前已经成为焦点类节目强有力的武器。与公开采访相比而言,隐性采访存在一定的优势,更能真实地反映社会上的一些问题,更大限度地接近事实,在揭露社会弊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对隐性采访的技巧和意义进行了研究,为电视新闻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隐性采访也被称作秘密采访或暗访,俗称偷拍,指的是新闻记者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摄像机、录音笔、相机等设备进行的一种偷拍偷录式的采访。隐性采访主要有两种采访方式,即观察式采访和介入式采访。
1 隐性采访的意义
1.1 隐性采访能够增强新闻媒体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大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隐性采访是新闻媒体在新闻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隐性采访的内容一般是最贴近人们生活,最为人们所关注的,记者将不为人知的“内幕”原原本本地展现,更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所做出的报道能够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更能获得群众的青睐,其在新闻媒体界的竞争力也会大大增强。未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体系的健全以及科技的进步,隐性采访在新闻媒体界的竞争力会逐渐显现,其独特的优势也会得到充分展现。
1.2 隐性采访有利于真实地反映事情的真相
隐性采访有利于反映事情的真相,更能真实地反映社会上的一些问题,更大限度地接近事实,为人们提供客观公正的原生态新闻,特别是在揭露社会弊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例如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许多消费者无法真实地了解工厂的实况,记者通过隐性调查采访将生产企业内的安全卫生情况、食品材质通过摄像机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使人们更加准确地了解食品企业的生产情况,但是如果记者事先告知食品生产厂,则厂家有可能会事先准备,把违法的一面遮盖起来,这样采访内容的真实性势必会受到影响。
1.3 隐性采访是适应电视新闻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的电视新闻报道更加追求平民化、人性化以及娱乐化,特别是平民化的新闻更加受到各大媒体的追捧,隐性采访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新闻的真实性,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隐性采访将会更加适合电视新闻的改革,促进我国电视新闻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1.4 隐性采访能更好地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隐性采访能够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是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舆论监督难的问题,许多采访都被当事人拒绝,造成了采访困难问题,如果不采用隐蔽的采访手段,则会造成媒体舆论监督的功能的缺失,因此隐性采访对于发挥舆论的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隐性采访的技巧
2.1 伪装的技巧
隐性采访是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在采访时要融入到所采访的环境中去。另外记者在隐性采访中的角色扮演也有严格的要求,隐瞒身份是隐性采访的重要特征,但是记者所扮演的角色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也不能违背道德准则,不是什么角色都可以扮演的。例如记者在取证黑作坊时可以扮演前来谈生意的经理,也可以扮演成前来买东西的普通客户,在调查黑出租时可以扮演成乘车的顾客等,但是一些拥有法律授权或拥有某种特殊权利的公职人员则不能扮演,因此记者在隐性采访时要注意伪装的艺术性。
2.2 拍摄的技巧
2.2.1 暗访设备的挑选
暗访一般是在当事人不知道的情况进行的,因此大型的摄像机肯定不适合使用,暗访时一般采用微型摄像机,微型摄像机可以安装在包上、纽扣上、钢笔上、手表上等,一般不容易被人发现。暗访设备必须要随身携带,能随着被暗访人移动而移动。
2.2.2 注意位置和角度
隐性采访时也要特别注意采访时拍摄的位置和角度,不能触及法律的底线,我国法律规定严禁侵犯被采访人的隐私权。因此在采访时要选取好拍摄的角度,拍摄的内容必须与新闻事件息息相关,不能涉及被采访人的隐私,也不能拍摄一些与新闻事件联系不大的内容,拍摄的画面信息要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逻辑,要直击新闻的主题。
2.2.3 掌握好录制时间
在隐形采访和录制过程中,要掌握好录音的时间,录制工具的电池工作时间是一定的,录制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开机。有许多记者在录制过程中怕来来回回开机麻烦,就把录制工具一直保持在开机状态,这种做法一般不提倡,因为全程录制就造成了后续的工作困难,后期编辑时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剪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由于电池工作时间有限,开机时间过长会导致电池没电而错过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