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薄伟英
致中年的我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薄伟英
20多岁时,我曾经在本省教育杂志上发表过一篇论文。拿到样稿的当天,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说:“薄伟英啊,你可是我们学校100年多来第一个发表文章的老师哦!难道你在杂志社有亲戚?”我知是玩笑,也就一笑而过。
随后,结婚生子,更换单位,做中层干部。上班忙教学: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同时忙德育:想方案,开活动,迎检查,写总结;周末,陪着儿子进行乒乓训练。在忙忙碌碌中,早已忘记曾经在那所我最初工作的百年老校,因为一篇省级论文而轰动一时。在周而复始的日子里,美好的青春一去不复返。
2011年,我幸运地评上了苏州市德育学科带头人。但是,因园区教育局的政策,评上市级荣誉的教师必须流动到乡镇达标学校一至三年。带着些许的不快,我还是来到了远离家门的新学校。
那是一所很小的学校,坐落于乡镇一隅。站在办公室走廊朝北看,所有的教室尽收眼底。相比原先60个班级的大校园,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浓缩了;14个教室兜一遍,也只需要10分钟的时间。而乡镇学校与开发区学校相比,最重要的不同,就是校园活动少、检查评比少、汇报交流少。原本包罗万象的德育处工作,一切都变得那么简单明了。
换了新的学校,学科教学从起始年级教起。一年级的语文,虽然课时稍微多些,但是作业简单,批改又快,于是,我有了从未有过的那么多闲暇时光。
某天,学生放学后,我在校园里兜兜转转。突然,发现一楼拐角处,有一个不起眼的图书馆。推开虚掩的门,看见图书馆里的老伯,正津津有味地盯着电脑屏幕,看着精彩的电视剧。听到我要借书,先是愕然,接着便爽快地答道:“可以,可以,随便借。我们这儿的书,几乎没有老师来借过。你想借多少就多少,只要记得看完来还就可以了。”
一头钻进书堆中,拂去厚厚的灰尘,尽情地挑着自己喜欢的书籍。教育的,教学的,管理的,甚至文学的,尽收我的手中。捧着一大摞的教育期刊、书籍,忽然回到了青春年少时读书的忘乎所以,也找到了写作的蠢蠢欲动。
周末值班的那天,我用两个小时,一气呵成,写了一篇小文《延迟满足与即时奖励》,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投稿。
一周后,QQ邮箱收到了编辑老师的回邮:您的文章将在近期刊出,由于我刊出版周期较长,请耐心等候!那一刻,忽然间,我居然感到了些许17岁初恋时的那种怦然心动!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原来灵感就在身边,有时是在上班的路上,有时是在熟睡的梦中。我的包里,我的枕边,常备着一支笔、一个本,随时记录转瞬即逝的思维火花。每到周六,泡上一杯香茗,氤氲清香中,打开电脑;宁静的时光,眼睛在字上跳跃,心在字里享受;此时,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一年后,我回到了现在的学校。学校就在我家小区的对面。走进电梯间,跨入校园门,八分钟的步行路程。每天,在极其简单的方式里生活,上班,下班;学校,家庭。我却享受在步行的路上。看着两边熟悉的街景,让灵魂停下,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写作,一如那一抹烟花,点缀了我生活的星空。让我的生活少了一份平淡,多了一缕充实和精彩!在我眼里,如今,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美好。
看书,投稿,成了近4年里我业余生活的全部。于是,我的文字陆续在《中国德育》、《中国教师报》、《师道》、《中小学德育》、《教学与管理》、《教学月刊》、《班主任》、《基础教育论坛》、《江苏教育》、《江西教育》、《辽宁教育》、《中国西部教育》等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其中一篇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的论文,最近还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的《中小学教育管理》上。
弹指一挥间,人生最灿烂的20年已经悄然离去。在奔“五”的途中,青春的容颜渐渐离我远去。我知道,讲台上再转几个身,我就会两鬓斑白。垂垂暮年终将至,每个人都会这样经历。看着校园里,曼妙的身影从我身边飘过,不遗憾,不失落,不羡慕。因为,岁月让我有了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在别人司空见惯的地方,能够发现写作的美妙;在别人置之不理的地方,能够享受写作的快感。
感谢教育写作,让我重拾了一颗青春的心。无论何时何地,我总带着自己的阳光,与学生沟通,与家长交流,品味细小、美好的教育生活,接受教育生命的感动,将为人师者的点点感动和丝丝温暖,和远方的读者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