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之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02-27 10:06刘维丽斯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转型期新生心理健康

刘维丽斯

(大连民族大学 辽宁大连 116600)

民族院校之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刘维丽斯

(大连民族大学 辽宁大连 116600)

民族院校之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大学新生的健康发展,侧面反映大学教育的水平与形式,是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处于转型期的民族院校大学新生的外在和内在特点显著,应在学生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积极创新教育模式,从工作的实处入手,加强学风、生活、行为举止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有效地帮助大学生顺利成长。

民族院校 大学新生 转型期思想观念转变

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作为个体本位的自然人向集体本位的社会人属性转化的重要阶段。正处于转型期的大学新生不论是行为举止还是心理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做好该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正视其特殊性,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才能使大学生健康、自由、全面的发展。

大学新生正处于青少年向成年、逆反期向成熟期的过渡阶段,思维和认知等方面还未发展成熟,心理压力与行为变化较大。民族院校大学生还存在民族文化、地域风俗等方面的认同问题,因此做好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新生的特点

大学新生无论是外在生活、学习、行为举止,还是内在的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特征如下:

1.大学新生的外在特征

1.1学习方面

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正处于高中计划性学习向大学自主性学习的转折期。就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区别来说,前者有着较强的目的归宿,其管理与教学均以升学为最终目的,学生处于高压被动学习状态。大学学习与高中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学习的自主性,大学教育的开放与主动性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难免会存有或多或少的不适应。该阶段的大学生从强度训练瞬间转换为开放自由的环境,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会出现放任自由的学习心理。其外在的表现便是学习状态松散,丧失学习动力,成绩的大幅度滑坡以及学习方法的遗失。

1.2生活方面

刚入大学的新生,生活上脱离了家长的监督。在消费自主的环境下,攀比、无节制的不当消费观念迅速滋长;加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部分学生脱离了家长长期溺爱的氛围表现出生活不能自理的现象;学生对于半社会属性的正常大学生活、人际关系、恋爱观念的茫然等等均是大学新生生活上的外在表现。

1.3行为举止

民族院校招生地域范围、民族属性较为多元,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各地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各民族有独特的民族风俗。因此民族院校学生较其他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其复杂性更为突出。以问题学生为例,他们往往在高中阶段便是学校的“问题生”,行为不受规范约束,大学阶段新生的行为表现往往走两个极端,有的同学“看破红尘,随波逐流”,有的同学“笑傲江湖,天马行空”成为地下“群众领袖”,有些同学民族属性较为浓厚,有些同学不尊重他人的地域风俗等等。行为举止各异的学生汇集到民族院校,为保障其大学生活能够平稳顺利,各类的行为举止必须做以正确引导。

2.大学新生的内在心理特点

大学初始阶段,也是受教育者心理和实际问题的易发阶段,该时期的大学生在实际中面对的心理困惑较多,其思想波动较大,思想变化较为复杂,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和思想困惑。就对预想事物的期望值来讲,转型期中的大学生往往对某一事物的初始定位较高,其对事物的理想化程度往往与现实存有一定的距离,其心中的大学与现实大学生活存在的心里落差便是该种形式的外在表现。同时转型期的大学生在内心压力承受及心理整体素质等方面还较为脆弱,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民族院校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针对以上大学新生的特点,结合民族院校的特殊使命。民族院校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创新教育模式,转变教育工作理念,完善管理机制,积极组织开展针对大学新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工作,从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等多方面入手,促进大学新生顺利转型。

1.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积极创新教育模式

1.1转变教育工作理念。处于转型期的大学生多是90后的一代,其个性化形式较为明显,集体意识、责任意识不够强烈。因此一方面加强一体化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要重视因材施教。在大学新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强调校园管理制度,推动校园规范化管理,同时转变片面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因材施教,对转型期大学新生进行详细分类,进行特殊指导。

1.2拓展教育手段。大学新生是校园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敢于尝试,善于表现,其身影遍布校园的各个角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通过传统的教育引导方式,如召开会议、组织活动、谈心谈话、侧面了解观察等传统方式进行教育,在大学新生的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中还应创新教育手段,打通新媒体教育平台,链接学生的QQ、博客、微信、BBS等联络方式,并加强网络沟通与引导,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打造思政教育平台,帮助学生顺利转型。

1.3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做诚实守信的合格大学生。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的过程中,组织诚信以及大学生文明礼仪讲座,组织观看诚信主题电影,开展诚信承诺签名、诚信素质拓展等活动,营造诚实守信、和谐交融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日常管理中加强诚信建设,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组织开展诚信教育专题讲座和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努力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与成人意识,使学生顺利完成转型。

1.4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从新生入学开始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文化学习成绩、生理心理素质及艺术特长表现等。建立大学生成长档案有助于辅导员及时、更详细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与他们沟通。通过成长档案的建立,将所有的学生纳入一个管理网络中,使学生管理更趋规范化、制度化和人性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温情关怀,促使学生转变学习、生活思想观念,更好、更快的转变为民族院校合格的大学生。也让他们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仔细地审视自己过去的发展,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省和纠正,便于更好、更快的转型。

2.加强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

民族院校之大学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关系到民族团结与民族发展,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此外,管理的策略还务必要取之有理、用之有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新生这一转型期群体的思想观念转变教育中必须定期总结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1 完善管理机制、培养良好的学风。针对大学新生的自身特点,在积极开展以评促优活动的前提下,优化班导师制度,聘请学识渊博、阅历丰富的博士团担任各学科专业班级的班导师。辅导员和班导师定期为大学新生做相关的学业指导,并定期为学生进行解疑答惑。从入学伊始辅导员和班导师便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学评,引导和监督计划的有效进行。针对大学自由式学习形式,辅导员与班导师协作为学生开展相关的学习指导讨论班会,为大学新生学习理念的转变和塑成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针对大学新生消极、厌学的特点,应从大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开展专业讲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从多方面入手,把日常工作做实、做细。一、通过文明寝室的评比立典型、树模范,引导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二、利用班委会小例会的形式,对学生思想、生活和学习状况进行汇总,及时有效的把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并给予建设性指导。三、开展团日活动及班集体其他活动,增强大学新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使命感。其中的民族团结教育集体活动,不仅加强了各民族同学间的交流认识,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间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还能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强化同学间的团队合作理念。四、深入课堂、深入寝室进行多方位系统调研。辅导员通过走访寝室、同学侧面了解、发放问卷、辅导员信箱等形式,多方位了解学生近况,积极反馈意见,加强了学院与同学间的意见交流。

2.3 开展针对大学新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该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发展还具有阶段性、连续性、特殊性、发展不平衡性、两面性和社会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活动。”针对此种要求,首先在充分利用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活动的基础上,从民族院校学生特点出发,以高年级代理班长为组,设立班级心理健康委员,通过高年级学长的亲身经历为学生疏导心理。其次,拓展心理咨询的方式。(1)个别咨询。辅导员与学生一对一谈心,在深入交流中进行开导、引导和帮助。(2)团体咨询。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分小组或分场次进行商讨,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3)门诊咨询。辅导员及老师提前预约心理门诊的形式进行。(4)书信及邮件咨询。通过书信邮件为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不愿口头陈述心理问题时,这种方法能从侧面找到问题的突破口。(5)现场咨询。辅导员深入班级、学生宿舍、课堂等现场为同学提供心理问题解答和帮助。再次,针对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邀请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为大面积同学集中提供心理帮助。在心理健康咨询及引导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还能及时有效的记录大学新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在完善中还能起到统计和心理健康预警功能。健全心理健康体系的建立,使得大学新生心理素质逐步提高,慢慢成长为合格健康的优秀接班人。

民族院校之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大学新生的健康发展,侧面反映大学教育的水平与形式,是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对转型期大学生的学业、生活、心理全方位引导,使大学新生顺利度过转型期。

[1]Jasta,H.R.,and Bazaar,C:Spirit Values and Education[M],Delhi:Published by Prabhat Prakashan,1993

[2]樊富氓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彩英:《论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焦虑心态田》[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青少年研究)》,2007(3)

[4]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

[5]孙志娟:《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8

[6](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肖勇译:《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转型期新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重获新生 庇佑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新生娃萌萌哒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