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翀(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国际先进应用技术大学发展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王翀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高等职业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对待和利用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能够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生活质量的提高等起到重要作用。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有悠久的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在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希望能够在对比过程中为高等院校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启示
教育的发展是适应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曾积极调整教育结构来配合经济与社会的变革发展。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以上国家都因正确地实施教育改革而获得了更加健康和快速的发展,甚至改变了国家命运。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急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高等职业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势在必行,在这一方面,德国等国家拥有较长的应用技术大学发展历史和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包含综合型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和职业学院三种类型。其中综合型大学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应用技术大学主要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学院是校企联合举办的新型高等学校。德国的综合型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两根支柱,缺一不可,它们保证了人才培养结构的均衡。根据博洛尼亚进程和欧洲教育一体化要求,2010年以后,德国全部大学实施学士、硕士两段学位序列,该两阶段学生获得的大学或应用技术大学文凭是等值的。1976年,德国《高等教育总纲法》正式明确了应用技术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法定地位,之后无论是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数量还是招生人数都有了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已经拥有成熟的办学模式,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大都超过综合研究型大学,社会声誉日渐上升,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校生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比例已经达到43%。
职业教育在我国从发展之初到现在一直存在着文凭等级低于大学文凭的现象,这成为了大多数生源在选择职业教育时的最大顾虑和担忧,同时也影响着他们在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因此,我国需要在立法等方面逐渐规范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在选择上的顾虑。
1.课程设置强调实践性
德国大部分应用技术大学在培养方案中安排有一至两个学期的实习学期,实习期间学生需要进入企业或其他工作单位学习,积累实践经验。实习者虽已拥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在职业定位上仍处于摸索阶段,通过实习体验,利于学生明确未来毕业论文与设计的主题。学校会与企业负责培训的人员进行专门的沟通和协调以保证企业的实践教学和大学的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实习又被称为职业培训,属于带薪实习的一种。
除了实习学期以外,部分应用技术大学还开设了双元制专业与大量的实践性课程,比如在法兰克福应用科技大学,申请者首先要经过企业的筛选,获得企业提供的培训合同和资助方有可能被大学录取。
2.师资配备注重实际工作经验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对于教师的实践性工作经验有特殊要求,德国《高等教育总法)》严格规定除了拥有博士学位,担任应用技术大学教授还必须拥有相关领域不少于五年的实践工作经历,并且其中至少有三年是学术性机构之外的工作,这就保证了教师的学术研究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除了常任的全职教,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还大量聘任来自企业界或其他社会单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中层管理人员、技术带头人等来校兼职授课,这种师资配备一方面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成为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特聘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保证了较高的课堂教学水平,他们可将生产实践中最新的发展趋势,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及时传授给学生。④
欧洲应用技术大学非常重视“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专职教师一般要求为博士学位、3~5年行业背景,兼职教师总数一般占40%以上,兼职教师至少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欧洲应用技术大学高度重视科学研究,这类学校的科研同传统研究型大学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研究大部分是应用研究,重在同企业合作开展产品研发或技术更新。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应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实现师资队伍向“双师型教师”为主的转型。
3.深化产、学、研合作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技术大学强调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应用型人才,强调产、学、研结合,在真实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德国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教育机构是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学院,应用科技大学以培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为主,职业学院以培养本科生为主。职业学院是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教育与培训的大学,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即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培训,又在学院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的教育模式。学院和企业的双元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日本的应用技术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运用中,强调与企业结合,特别是工程类学科专业强调产学合作,由企业和学院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实习,工学院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是产学合作,联合培养人才,该大学国际工程学院是日本目前唯一一所在培养机制中明确产学协办与分工的本科联合培养人才的办学机构,被文部科学省列为特色教学支援项目,国际工程部的教学核心是产学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即ECP课程,这就是工程视角计划。ECP课程的特色是由企业提供研究课题,学生从三年级开始用两年时间进行研究,其成果可以代替毕业论文,同时和企业进行正式的市场化研究。⑤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及质量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表现为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等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如何转变观念,促使企业深度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过
程中,这是影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借鉴德国等先进国家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观念,汲取经验,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发展方向。
[1]李平,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基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的思考,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
[2]陈正,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历史变迁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
[3]刘海峰,顾永安,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与人才培养要素转型,职业技术教育,2014.
[4]董清民,张春月,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育经验及启示,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
[5]姜朝晖,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为例,职业与终身教育,2014.
《现代职教体系视域下应用技术大学战略管理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WDY-2015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