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城
(巴音郭楞日报社,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浅谈地州党报通讯员队伍的建设
郭 城
(巴音郭楞日报社,新疆 库尔勒 841000)
作为基层信息的发掘者和传递者,通讯员采写的东西,往往鲜活、生动、感人,具有一定吸引力和感染力。他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地州党报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一个有力支撑,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通讯员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激励
党报作为地州主流媒体,肩负的引导舆论责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讯员队伍作为党的新闻事业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是伸向基层的“神经末梢”,他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党报作好舆论引导工作的一个有力支撑。《巴音郭楞日报》作为自治州党委机关报,多年来,一直注重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通讯员队伍,取得良好效果。
建立健全机构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前提。地州党报要把通讯员网络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对当地通讯员队伍现状要摸清底数。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建立通讯员组织。《巴音郭楞日报》专门设立采通部,负责对基层通讯员队伍的管理和服务,并确定由一名副总编辑进行分管。通过建立通讯员QQ群、微信群,把全州各部门、各行业的通讯员吸纳进来,同时以县市、部门为单位,设立通联站等机构,将通讯员组织起来,改变通讯员以往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状况,从而形成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县市一盘棋的局面。
地州党报要把通讯员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列入编务工作的重要日程,有计划、有措施、有制度。要完善通讯员来稿登记制度、发稿件留存制度、及时寄送样报和稿费制度、定期培训制度、经常联系制度、通讯员和记者发稿比例制度等。另外,一定要建立采编人员联系通讯员制度,使采编人员与通讯员保持友好的感情,这样,只要采编上有了好选题,提前指导通讯员采访都会抓到“活鱼”。近年来,《巴音郭楞日报》相继制定出台了《通讯员管理考核办法》《通讯员用稿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确保通讯员管理有章可循。
基层通讯员绝大多数都是兼职,也缺少专业新闻知识的培训,因此报社要对他们进行政治政策、新闻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从目前通讯员的现状看,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培训要针对通讯员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对初学写作者要进行写作基础知识培训;对水平中等的,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并指导实地采访的方法培训指导;对骨干通讯员,要请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名记者、名编辑授课,并指导实践。[1]《巴音郭楞日报》每年初都制定出全年的通讯员培训计划,由报社主要领导和部门主任以及业务骨干撰写讲义、制作PPT进行现场授课;对不能来参加现场培训的人员,通过传送培训资料提高他们的业务写作水平。
广大通讯员长年生活在基层,学习时间少,专业学习资料也缺,新闻宣传信息不灵。办一个传播新闻信息、介绍写作知识、交流业务经验、宣传报道典型、提示报道要点的刊物赠送给通讯员是非常有必要的。《巴音郭楞日报》从1993年开始,每季度由采通部负责编辑出版一期《巴音郭楞日报通讯》,对所有通讯员的投稿、发稿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精品稿进行点评。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宣传要点做出安排,既实现了报社编辑中心的意图,又增强了通讯员来稿的采用率,提高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基层通讯员是基层信息的发掘者和传递者,直接与广大群众面对面地接触、相互交流、相互谈心,使广大群众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愿意说真话、说实话,所以他们采写的东西,往往鲜活、生动、感人。[2]每年报社要召开一次优秀通讯员表彰会,为评选出的优秀通讯员颁发证书、奖金。对长期不写稿、搞有偿新闻、写失实报道的通讯员,采取黄牌警告停止发稿。《巴音郭楞日报》每年把表彰优秀通讯员和报社其他表彰活动打包在一起,让他们戴着红花和报社采编人员一起登台亮相,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一篇稿子见报了,迟迟收不到稿费,必然会影响通讯员的积极性,因为通讯员在基层采访不仅要投入一定精力,还要花费一定经费。因此,在量化稿费时,要适当提高通讯员来稿的稿酬,以调动通讯员多写稿、多出精品的积极性。报社要从完善稿费内部管理制度入手,切实狠抓落实,并要从发放方式上进行改革,严格标准,使稿费及时足额地发放到通讯员手中,使广大通讯员的劳动价值在稿费上得到合理体现。《巴音郭楞日报》对通讯员投来的好稿,稿费大幅上调,一篇千字以内的消息可以获200元的稿酬,并安排专人每月按时寄送,极大地调动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
地州党报要树立通讯员是报社“半个人”的思想,报社相关部门应随时了解通讯员动态,多与通讯员交心交友。记者到基层采访要多去找找通讯员,通讯员来了报社要热情接待,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通讯员的意见和要求,营造一个属于广大基层通讯员自己的精神家园,彻底消除他们“编外”的孤独感,培育形成其归属感和自豪感。《巴音郭楞日报》对来访的通讯员,不仅热情接待,而且逢年过节还给他们寄去贺卡或捎去一封慰问信,让通讯员享受“家”的温暖,也增进了通讯员和新闻媒体的感情。
综上所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通讯员队伍,是地州党报宣传工作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相应对策,切实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使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1] 陈兰君,樊淑珍.切实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J].新闻战线,2000(11).
[2] 于晓晔.建设高素质有活力的通讯员队伍[J].新闻论坛,2013(3).
G214.3
A
1674-8883(2015)21-0117-01
郭城(1972—),男,河南许昌人,新闻专业,编辑,就职于巴音郭楞日报社,研究方向:报纸新闻采访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