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2015-02-27 04:38陈志伟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网民舆论

陈志伟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陈志伟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后,网络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人类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随着网络空间的不断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包括群众的传统思想意识已经遭受巨大冲击,甚至国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都开始发生巨大改变。面对此种发展趋势,探寻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网络;网络舆论引导;议程设置

网络伴随着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得以迅速普及、推广,现已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织部分,其具有互动、匿名、传播速度迅速、准入门槛不高等本质属性,是个人意见自由表达的有效载体。所谓网络舆论,主要是指公众经由网络来发表个人对于某个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热点事件的观点,无数个个体意见日益汇集,互相碰撞、摩擦、融合,最终生成的某种比较统一的意见阐述。社会发展、网络事件进程等均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

一、网络舆论的定义

网上舆论、互联网舆论、在线舆论等概念从2000年开始,陆续出现我国国内的学术期刊中。2003年以后,学者对网络舆论进行了确切的阐述,自此,公众开始日益熟悉网络舆论。专家们对网络舆论展开过深入的分析、探索。有专家2003年便指出,网络中带有倾向性的、有特定影响力的、公众对某个焦点所展示的传播性言论或意见即为网络舆论。还有专家几乎在同一年里阐述道:对于公共事务,公众经由信息网络这个现代渠道,公开发表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即为网络舆论。还有专家由狭义、广义这些层面展开了论述。狭义网络舆论主要说的是,网络内网民所表达的舆论。所谓广义网络舆论,其实即为经由网络所进行的社会舆论表达,其涵盖了社会舆论的全部形式。例如,官方舆论、各种利益集团生产的舆论(有真有假)、媒体新闻舆论、未经任何过滤的公众舆论等。还有学者认为,网络中,公众带有倾向性的、有相应影响力的、对于某个焦点事件所表现出的具有扩散性的言论或者意见,即为网络舆论,其主要属于经由互联网这种现代科技所展示出来的社会舆论。同样有学者表示,网民运用网络这个平台,就历史评价、意识形态、价值观、公众人物、公共事务这类自身所关注话题,发表具有强大影响力、冲击力的、公开性的意见,即为网络舆论。笔者以为,网络舆论的涵义主要指,社会组织机构、公众经由互联网平台所表达的对于客观社会的看法。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主要措施

(一)议程设置引导

信息是现代社会的重点资源,在对社会各阶层的发展进行本质性的引领之际,也会充斥于公众现实生活的每个角落。作为信息的新兴传播平台,网络为公众创设信息资源获取途径之际,同样持续地接收着源自外界的海量信息。借助网络这个现代科技手段,信息的发展、传播势头正盛。信息爆炸、舆论璇涡会接踵而至。而有效的舆论引导正适其时。也就是说,当前我们的重点在于构筑和谐、有序的信息接收、传播环境。当前,网络舆论受众已陷入信息海洋,时刻遭受着各种各样的话题冲击。由于无法有效辨认舆论环境,致使出现错误舆论行为时,只能经由网络管理者层面的“议程设置”入手,对网民舆论行为展开有序、规范的约束与引导,将其导向平稳、有序而又健康的发展途径中来,由此奠定网络环境的发展基础。

学者陈力丹表示,“必须关注舆论导向所具有的主观功能,期待现实舆论领域内能够融入、展示更多引导者意识中的理想图像。但作为媒介之一,议程设置功能具有客观性,必须遵守特定的前提条件,方可让媒介议程向公众议程转化,最终变身成为舆论的有效构成元素。”所以,必须凭借有效途径,对发展势头正盛的网络进行管理、疏通,这个有效途径就是议程设置。例如,天涯社区目前所设置的各个版块,就是通过广大受众,经由网络投票后,最终创设而来的。它们分别是饮食男女、女生宿舍、音乐共享、天涯摄影、时尚资讯、天涯杂谈、娱乐八卦、情感天地、贴图专区。这其实也是舆论引导的一种运用,而且促进了网民层面的舆论引导自觉性,让网民对其个人的舆论行为进行反思、审视,使其由舆论接受人向舆论引导人进行自主性转化。由设立议程设置本身入手,对受众进行规范、引导,就此奠定了舆论平台的构筑基础。

(二)强化网络舆论把关者的功能

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体现的是法律对公众自由的保障,体现的是规则与自由结合下的有序发展。分析网络媒体后,我们认为,网络媒介是舆论、信息资源的承载平台,在合理引导受众的言行之际,其同样具有“把关者”这种特定的身份。也就是说,其有权展开批评、删除、处罚那些对网络环境产生危害的舆论,让更多的网民能自由、有效、有序地利用网络环境。网络社区层面上,帖子属于受众发表个人看法、意见的基本途径,网管必须有效地甄别网民传入网中的帖子,及时取证,及时删除歪曲事实、不符合事实的帖子。甄别信息时,必须遵守去伪存真、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网络整体环境进行有效维护。

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是创建网络环境的社会基础,网络环境的创建深受社会大环境的营养滋养,而非空中楼阁、无本之木。所以,网媒管理人必须要把国家法律置于首要地位,创建网站等必须获得政府管理机构的审核、批准。其一,用户注册前,网站必须把有关规定预先告之,规定用户进行网络使用承诺,确保个人的网络行为合法,要求用户承担其本人的网络言行后果。例如,猫扑网用户如果想要通过注册该社区来使用网络,就必须要先行阅读、认可而且必须要接受《猫扑网用户注册协议》规则,规则内有特邀版主管理规定、助理版主管理规定、版主管理申请规定、功管理制度、猫扑社区公约这类社区使用规则、内容等。其二,管理员有权删除、过滤不健康的、污秽的、恶意攻击甚至失实等方面的帖子,有权封杀、警告、删帖等,以此来处罚违规的论坛注册用户。运用此类管理措施,有效提升网络安全、平稳运行环境,让受众、网民主动进行网络环境维护的意识获得显著提升。经由版块社区创建,让网络受众获得认同,体验网络社区的良好功能,互转优秀网帖,引导受众参与其中,从另一方面体现了网络环境本身的完善、成熟与进步。

(三)重视意见领袖的培养

中央一直对思想宣传工作极其重视,对舆论引导体系的构建高度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于国家发展需要,一批具有丰富舆论引导经验、能力的宣传工作者脱颖而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宣传工作更是获得了持续性的提升。但网络科技的产生、网络舆论的形成属于新生事物,在这个领域内,我们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构建并不完善。因此,有必要依据作风正、业务精、政治强这一基本方针,展开具有专业性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选拔、培养、构建。

国内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目前存在结构单一现象,对其优化迫在眉睫。首先,重视草根意见领袖功能,在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内提升他们的比重。源于普通网民的播客、网络写手、管理员、博主、版主等网络舆论领袖,通常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感召力,而且其线下身份也极具特色。把背景素材提供给他们,对其传播观点、动机进行引领,和这些领袖保持有效、持续性的交流。其次,分类、细化网络舆论引导队伍。例如,划分出网络执法、监管、宣传、信息员等网络队伍。建设网络执法队伍时,可以试点网络警察,随后逐步推广、实施。例如,出台法规,对“网络警察”执法行为进行规范,让他们执法时也有法可依。强化“网络警察”的素质培训、提升,开展经常性的业务能力学习。让他们既懂法,也懂现代网络科技,并对网络警察经验进行全国推广。管理各类网站,让它们的发展更规范,这是监管队伍的基本功能与职责。另一类由各类学校、媒体在内,网络协会组成。适时发现热点问题,把握、了解网民思想、网络舆论的发展动态等是信息员的职责。为网民答疑解惑,和网民展开交流,开展思想宣传工作,网络舆论引导,权威信息发布,进行矛盾的处理、化解等,这是网络宣传队伍的基本职责所在。

(四)法治体系的完善

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完成对社会的控制。因此,必须健全当前的法律机制,疏导网络负面舆论信息,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维护。也就是说,必须以国家基本法、网络法规为基础,出台配套的网络管理法规。与此同时,辅以行政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以此来构建完善的现代网络管理法律体系。

第一,起草、颁发适合于网管的、统一性的专门法规。伴随着我国国内互联网的持续、迅猛发展势头,诸如公约、规范、通告、通知、规则、办法、规定、决定、司法解释、条例等对网络进行规范的法律逐步增多。不过截至目前,我们依然缺少综合性的网络管理根本法。例如,《俄罗斯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护法》《高度信息社会网络形成基本法》(日本)就是此类综合性法律,而我们没有。出台这样一部综合性的法律,可以对网络范畴内的法律事宜进行全面规制。当前,面对现实不足,宜清理、整合既有法规。把有关规章、制度提升至法律层面,让其更具长期性、稳定性。

第二,全面利用当前的既有立法资源,对部分法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利用与网管相关的既存法规体系,支持国内的网络舆论立法。在综合性的网络舆论法律制定全面展开之际,补充、完善《行政诉讼法》《行政法》《民事诉讼法》《民法》以及《刑法》等,让这些法律、法规内的相关内容与网络舆论立法内容更相匹配,更具兼容性。

第三,颁布部分专门法、特别法,构筑配套行政法规、规章。例如,基于网络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有害信息预防等的需要,出台相应的专门法、特别法。从全球来看,保护未成年人,使其免遭网络色情、淫秽信息侵害的一类法律在英、德、美等国已经制定、实施了,但我国这方面还是空白。这方面工作必须尽快提上日程,此类法规越早出台越有利。制定法律、法规过程中,各方权责内容的阐述必须明确、清晰,对规制权限、主体及对象进行准确界定,以国内客观情况为基础,充分接轨全球发达国家法制轨道,打造国际认可的现代网络管理法制体系。让所出台的法律更具可操作性。

(五)少数民族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工作的一个主要步骤在于,提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水平。现代社会,大学网络舆情环境变得更加喧嚣,高校学子的网络道德滑坡,会显著干扰大学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虽然大学校园网络现在已经开始实施实名认证工作,不过一些高校学子依然我行我素,无视规定,随心所欲的发布信息。而正处人生转型时期的这些现代大学生,对于不良信息无法进行有效的真假甄别,极易受到有害信息的蛊惑。所以,大学管理层必须意识到这一点,提升对他们的网络道德教育力度,强化现代学子的网络素质,对其网络言行进行约束、规范,引导他们文明、有序利用互联网的积极功能,构筑他们的法制观念、道德自律意识,抵制不良信息侵害,自行遵守网络法规。

实际操作过程中,宜把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程、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规等实施穿插式教学,以法律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教学目标为前提,促进他们准确理解、把握网络道德规范内涵,构建正确道德观念,从而最终用自己的言行来遵守道德、法规,增强网络道德层面的遵守自觉性、自愿性;也可在校园网站的有关版块、BBS内融入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经由发帖、留言等,运用链接、视频资料、音频、文字、图片等方式,对学子的行为、观念进行润物无声式的影响、引导,让他们的道德自律行为自行养成。

三、结语

网络的日益普及、不断攀升的网民总数,都提升了网络舆论的数量。网民这一网络舆论主力军的心理素质,会明显干扰到其在互联网领域内的言行。消遣、宣泄、选择、自我角色展示以及匿名等各种心理,均属虚拟环境中的网民心理展示方式之一,会显著影响到网民的从众心理,影响到网络舆论的生成与发展。分析网民心理,意在对舆论发展趋势进行更有效的引导。因为在互联网内,网民言行束缚较少,不加引导的言论很可能让网民过于极端,甚至会导致线下极端行为的产生,对社会发展、稳定不利。因此,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对于大学生、社会发展与稳定而言,都至关重要。

[1] 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M].华夏出版社,2002.

[2] 毕宏音.网民的网络舆情主体特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7):166-169.

[3] 李普曼(美).舆论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 威廉姆斯·萨哈金(美).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周晓红,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5] 刘毅.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网络舆论引导[J].当代传播,2008(3):18-20.

从罗伯特·佛拉哈迪最早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今天所拥有的形象文献价值和人类学意义看,百年之后,个人制作影像同样是研究我们当代社会可以相信的直观的形象史料。一部个人制作的优秀影像,它提供的细节绝不逊色任何精彩的文字描写,它的同期声就是直接引语,它的任何一帧截图都是新闻照片。个人影像制作,在未来,也许会成为民间历史的见证。

参考文献:

[1] 代玉梅.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2):6-9.

[2] 刘景东.浅议自媒体[J].中国信息界,2011(3):37-38.

[3] 李昱宏.摄影的时间、机会与决定性瞬间[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4]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M].新华出版社,1980.

G206.3

A

1674-8883(2015)21-0021-02

本论文为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研究》,批准号:14XYZ002

陈志伟,男,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网民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国际“舆论战”对地方舆论工作的启示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