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凤荣
(衡水广播电视台 河北 053000)
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往往会设计了完美的采访问题,准备了充足的采访问题,但是却因为采访对象的某种原因拒绝接受采访,使得新闻工作者前期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可见采访机会的创设对采访成功与否具有决定作用,而采访机会的争取也是新闻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本文就如何创设采访机会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讨。
所谓从侧面创造机会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就是不直接与采访对象接触或者在无法接触采访对象的情况下,对采访对象身边的人,如同事、上司或亲人进行采访,了解采访对象的生活,发现采访对象更多的新闻素材。例如有些采访需要挖掘采访对象在工作中所作出的成绩,那么对采访对象的同事和上司以及其下属进行采访,就可以发现更多的工作中的闪光点;而如果要对采访对象生活中的事迹进行报道,那么对采访对象的家人和亲戚进行采访则更加合适。这种从侧面创造采访机会的方法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能够挖掘更多的素材,有时候比直接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还要直接;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采访对象感受到新闻工作者对其的关注,进而可能会接受新闻工作者的采访要求。
另一方面,有时候新闻工作者对采访对象进行侧面采访时,有可能会对采访对象造成一定的压力。而采访对象也会觉得背后有人在关注自己,却又不知道结果,最后可能会顶不住压力而接受记者采访。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采访对象的秘书做文章,尤其是一些官员的秘书,因为很多时候采访对象的行程都是由其秘书进行安排。这种从侧面对采访对象创设机会的办法,不仅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接近采访对象,有时候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合适的采访场合能够让新闻工作者和采访对象都感觉舒服,能够不受外界干扰,这种场合一般包涵两层含义,一方面是采访环境要合适,另一方面是采访语境要合适,即新闻工作者与采访对象之间要有共同语言。
大多数新闻工作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采访对象,尤其是政府官员,他们在正式场合或者自己办公室一般不会接受采访,或者在接受采访时会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搪塞新闻工作者。同样,很多采访对象更愿意在非正式的场合与新闻工作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新闻工作者在对采访对象约访时要特别注意创设适当的环境,例如要避免在采访对象工作繁忙的时候进行采访,不要在采访对象吃饭或者休息的时候进行采访。另外,采访氛围也很重要,有时候一个轻松的、愉快的采访氛围能够让采访对象提供更多的信息。
合适的语境就是要找到采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针对采访对象的一些爱好引导采访对象进入自己所设想的话题,让采访对象兴奋起来,愿意同新闻工作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最后完成采访目的。例如,某位记者去采访一位政府官员,而记者所要采访的问题不是这位官员感兴趣的话题。而记者发现官员的办公桌上有一张穿着警服的照片,而记者也曾经在公安局实习,聊过之后发现二人曾在同一个分局工作和实习,这样一来官员高兴的同记者聊起了往事,谈话非常和谐,记者也了解到了许多采访意外的新闻线索。
很多时候新闻工作者要做好多次接触采访对象的准备,因为采访对象有时候可能因为时间问题不能接受采访,有时候是因为没有做好准备而暂时不接受采访,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新闻工作者可以多次接触采访对象,创设条件,伺机而上。一方面,在新闻工作者第一次遭到采访对象拒绝后不能轻易放弃,给采访对象一个准备的时间,表达自己过几天还会继续约访,有时候这样获得采访的效果会比采访对象当场答应接受采访效果还要好。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也可以充分利用采访对象的空闲时间,抓住任何机会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例如去机场或车站的路上,会议中场休息的空当,因为一般只有采访对象接受采访,新闻工作者都会争取到更多的时间,采访都会成功。
许多采访对象对新闻工作者有时候会充满敌意,尤其是新闻工作者所要采访的内容可能会涉及到采访对象的切身利益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一味的对采访对象退让并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甚至连采访机会都没有,而激将法的巧妙运用有时候却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绵里藏针的强硬态度倒可能使记者获得采访的机会。
现实社会中,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很多时候不利于对一些事物或人物的采访和报道,而要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新闻工作者转换自己的身份。例如在对一些采访对象曝光的采访中,新闻工作者就可以将自己的身份转化为消费者或者想要进行合作的商家与采访对象进行对话,一般都会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但是需要主意的是,新闻工作者不能因为采访需要而违背法律规范,更不能抵触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