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荣 陈岩岩 刘奇琛 操基玉 郭晓琴
·护理医学·
安徽省护理专科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性分析
姜 荣 陈岩岩 刘奇琛 操基玉 郭晓琴
目的 了解护理专科学生的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820名护理专科学生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的测评。结果学生焦虑平均得分为(47.98±9.95)分,其中焦虑得分≥50分的调查对象所占的比例为34.4%。不同民族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53,P<0.01),且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32,P<0.01)。结论护理专科学生的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对大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应对方式训练,能改善大学生焦虑的现象。
应对方式;焦虑;相关性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医学生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1]。应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心理调节因素,个体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进而调节着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2]。应对方式对了解和预测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内部心理机制作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3]。本文以专科院校护理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应对方式与焦虑倾向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整群抽取安徽省两所专科院校护理专业的(招收某少数民族学生)2011、2012和2013级的在校学生,共820名,共发放问卷820份,回收有效问卷800份,有效应答率为97.6%。调查对象中,女性785名,男性15名;年龄15~25岁,平均(18.69±1.81)岁。
1.2 调查问卷
1.2.1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解亚宁等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4]。问卷为自评量表,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其中积极应对方式有12个项目,消极应对方式有8个项目,问卷采用四级评分,结果为积极应对平均分、消极应对平均分和应对倾向(积极应对标准分-消极应对标准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重测一致性信度为0.89,积极应对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同时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1.2.2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SAS量表共计20个自评项目,采用1~4制计分,评定时间为过去1周。统计的方法是将各题的得分相加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到标准分,标准分的临界值是50,得分越高焦虑越明显。
1.2.3 一般资料问卷 问卷主要是研究人员根据课题的内容按要求设计完成,重点是收集被调查人员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年级、民族和家庭居住地等。
1.3 评测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调查,所有被调查者均在统一指导语下填写问卷,完成后当场立即回收。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00份,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居住地年级、学习成绩、经济状况等一般资料见表1。
2.2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应对方式比较 本调查主要观察民族、独生子女、性别、是否适应集体生活、年级、家居地、学习成绩、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同学关系、学习压力对应对方式是否存在影响。不同民族护理专业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应集体生活的护理专业学生积极应对方式高于不适应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P<0.01),见表2。不同年级(F=15.31,P<0.01)、家居地(F=3.95,P<0.01)、学习成绩(F=10.11,P<0.01)、同学关系(F=12.56,P<0.01)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差异差异有统计学,而消极应对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焦虑与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 调查对象的焦虑平均得分为24~89分,平均为(47.98±9.95)分;275名调查对象患有焦虑(焦虑得分≥50分),占34.4%。经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焦虑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r=-0.153,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平均分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r=0.232,P<0.01),焦虑得分还与应对倾向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04,P<0.01)。见表4。
表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情况
表2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应对方式得分差异分析分)
表3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应对方式得分的方差分析分)
表4 应对方式与焦虑相关性分析
3.1 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男生和女生在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上均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所纳取的样本量中男生数太少有关。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与应对倾向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汉族学生多表现出更积极的应对倾向,这可能是由于少数民族的同学远离家乡和亲人,在学校当地没有什么亲戚和朋友,心中孤独寂寞容更易产生消极的应对倾向。在大学生与常模的比较中,大学生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更少的消极的应对方式,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这也说明大学生群体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都能以较积极的方式去面对,而不是消极回避。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无统计学差异,并且高年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多得表现出积极的应对倾向,这可能与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关。积极的应对方式在不同的同学关系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朋友之间的相互鼓励和关心可以帮助大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困难。此外,积极应对方式还与是否适应集体生活、家居地等因素有关。
3.2 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分析 应对方式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个体在具体的压力情境中,为减轻压力的影响而有目的地采取的认知行为的手段、方法和策略。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心理调节因素,个体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着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6]。应对方式作为中介变量处于应激情境和心身健康之间, 调解着个体对应急事件的认知并进行行为努力, 以缓解和调节环境对个体的压力, 从而达到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7]。本研究发现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症状存在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症状存在正相关,应对倾向也与焦虑症状存在负相关。与胡淑芳等得出的研究结果类似[8],而韩凤娟等[9]认为积极应对因子与心理健康状况呈弱负相关(r<0.3),消极应对因子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尤其是与社交攻击因子、强迫因子和冲动因子呈正相关(r>0.6),说明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而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普遍有焦虑现象,焦虑主要与学习压力、是否适应集体生活有关。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得分具有负相关性,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得分具有正相关性。而应对方式又与多种因素有关[10]。积极应对方式与年级、是否适应集体生活、学习成绩、与同学关系有关。焦虑水平不同的医学生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是有明显区别的,低焦虑组的学生偏向于使用解决问题的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11]。因此,对专科护理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应对方式训练,从促进其适应集体生活、关注学习成绩和建立友善的同学关系方面进行,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焦虑的程度,进一步指导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杨雪花.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0,17(2): 65-68.
[2] 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1): 36-41.
[2] 马燕.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13,32(4):84-85.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卫生评定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刊):106-115.
[5]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8-41.
[6] 梁宝勇,郭倩玉,郭良才,等.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Ⅱ:应付方式的评定、分类预评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4): 200-203.
[7] 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8] 胡淑芳,刘芳娥,梅梓.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 291-292.
[9] 韩凤娟,董宗旺.不同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调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22(4): 49-50.
[10] 赵伟,刘桂萍,张华,等.大学生强迫症与应对方式、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15(4):1238.
[11] 张东,李秀艳.医学生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7-8.
(2014-10-29 收稿 2015-01-19 修回)
Correlational analyses on coping style and anxiety in nursing college students in Anhui province
JiangRong,ChenYanyanLiuQichen,etal
SchoolofPublicHealth,AnhuiMedicalUniversityHefei230032,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e of nursing college students and anxiety status.MethodsA total of 820 nursing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olved by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a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and 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for questionnaire evaluation were used to assess coping style and anxiety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ResultsThe average score of anxiety was 47.98±9.95, and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whose anxiety score was equal or greater than 50 points was 34.4%; difference between positive coping style and negative coping style i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had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xiety scores had a remarkably negative association with positive coping style(r=-0.153,P<0.01), and had a remarkably positive association with negative coping style(r=0.232,P<0.01).ConclusionTargeted training in coping style for students could improve the anxiety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ping style; Anxiety; Correlation
230032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姜荣,陈岩岩,刘奇琛,操基玉) 230601 合肥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姜荣,郭晓琴)
操基玉,qshq@163.com
10.3969/j.issn.1000-0399.2015.0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