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生(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东东莞 523400)
“阳光体育运动”在广州高校中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以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为例
杨远生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东莞 523400)
摘 要:在全国大学生体质呈现下降趋势阳光体育深入实施的背景下。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广州大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立足点,以目前现状和未来发展为切入点,深入调查分析。从对象的基本信息、运动情况的调查、阳光体育运动认识程度分析、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实施建议等5方面信息进行研究,建立健全、科学的锻炼标准及模式。剖析阳光体育运动在广州高校中的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大学生
以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以下类同)为例,其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有其他广州高校拥有的共性,在校学生有2万余人,男女比率接近1∶2,有理科、文科、工科、艺术生、体育特长生等属性的专业。体育运动的形式有体育课程,阶段性的趣味运动会,校或者院的运动会,竞技类的体育比赛,体育类社团组织的专项运动,学生自行组织的运动,个人的运动。体育场馆及设施较完善,有一座能容纳5千人的体育馆,且运动场地三块,篮球场地40多块,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综合训练馆等运动场地,能较好的开展各项体育运动,对广州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研究具有代表性。
2.1高校大学生运动情况(见图2)
高校大学生学习时间充裕,学习压力较大,而这种学习的氛围也影响了体育锻炼,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影响了体质健康,以下为调查显示的运动情况。平均每个星期能坚持锻炼的天数:37%的学生锻炼1~2 d,25%3~4 d,10%5~7 d,28%几乎没有锻炼;进行一次体育锻炼过程中,一般坚持锻炼多少小时:34%坚持锻炼30 min~1 h,44%1~2 h,8%2 h以上,8%30 h以下。
从以上数据显示发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是远远达不到阳光体育运动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的,甚至有28%的学生几乎没有参与体育锻炼,即使参与体育锻炼,而持续运动的时间也均在30 min~1 h之间。而这种锻炼的意识和效果是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此外,通过问卷可知,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21%是完成体育课程要求,27%是锻炼,完善体型,14%是娱乐,32%是消除疲劳,娱乐身心。如此可见,高校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锻炼的效果是否达到了增强体质,娱乐身心的作用这也是无可考证的。因此,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模式是值得质疑和深思的。
图1
图2
2.2校园体育运动开展情况
高校大学生有大多数的学生是喜欢体育运动的,从客观方面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能与学生的需求同步,使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体育事业的经费投入较少,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有所限制,譬如:羽毛球、健身等运动项目均有所限制,或者直接不开展。从主观方面分析,学校或者学院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较少,并且形式不多,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同时,学生对学校开展的体育运动形式不感兴趣,参与度不高。另外,高校普遍存在共同的问题就是对体育事业方面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体育运动形式主要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致使学生缺少可行的锻炼模式,即使有且形式、内容较单一,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参与体育运动。经调查显示,在开展的体育锻炼模式中,33%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是体育课,自行进行锻炼的有36%,与同学或朋友偶尔进行锻炼的有22%,而参与学校或学院组织的锻炼仅有3%,这是大学生体质下降较快的原因之一。
据调查,高校大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了解不多,而高校内开展的运动中,基本是没有涉及到阳光体育运动的性质。国家非常重视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在政策及经济投入上都给与大力的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尽人意,问题关键在于不能有效的落实要求,缺乏适合高校开展的体育运动硬件及软件的设施,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其中。此外,场地器材设施的损耗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存在影响。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模式不能满足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需要等问题都阻碍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进度。
根据阳关体育运动的开展要求,在高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国家政府的政策因素,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需要国家政府的支持和保障,提出阳光体育运动表层看仅
是提高青少年身体体质,但从长远分析,这关乎着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因素;(2)学校的实施,学校是否按照国家制定的阳光体育运动的规定进行实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同高校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肯定有所差异,因此,因地制宜的开展是关键;(3)体育课程计划,体育课程是学生直接接触体育运动的最前端,体育课程应以培养学生锻炼兴趣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4)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时代使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网络依赖,体育锻炼脱节的情况日益严重。
5.1建立完善的推行制度保障
完善的保障制度是贯彻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保证,是各大、中、小学严格实施的根本。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相关制度、政策,在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监督保障上,也在各省各市里进行调查监督。同时,积极开展调研,从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健康检查等方面做出评价指标,建立了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系统资料,为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了安全科学的保障基础。
5.2加强实施力度
高校作为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体部分,在实施力度上必须严抓、严管、严落实,根据不同高校的性质和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开展调研,挖掘适合大学生开展的运动项目,制定长久目标和锻炼计划。对于实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难的问题上,在问卷调查中显示:23%实行学院责任制锻炼,50%课外实践要求进行锻炼,30%分课间锻炼和晚间锻炼模式,33%规定每学期必须进行足够的锻炼时长,39%以体育项目划分锻炼群体。因此,立足于学生,发挥在学生,积极引导,发挥一切可发挥的作用,比如学校中体育类社团,学生组织,学生群体等,调动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以其带动所有想锻炼却不知从何下手的学生。同时,根据学生需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强管理。
5.3推进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立足于体育课程,因此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应该进行深化的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方式、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在调查中问到对于“现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是否能起到提高体质的作用”中,10%的认为不能;44%认为能,但作用不大;33%认为基本可以,但实际不够;7%认为完全起不到作用。因此,对于出现这种状况,应该在体育课程设计上进行反思,在教学的设计上,大学一年级可开设丰富多样的普通体育课,关键抓好基础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大学二年级,尽可能开设专项体育课,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专长,三、四年级着重放在开设选修体育课上,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服务。在体育教学目标上,把体育教学纳入高校教育体系中,并且引起高度的重视。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善于结合时尚体育的主流,把握学生时代对时尚的推崇心理,因地制宜的引入,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意愿。在组织和评价上,灵活多变为主,结合课内外的组织形式,发挥一切可发挥的资源力量,如:体育俱乐部的训练模式,师生探讨的形式等,评价方面,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重视评价对学生体育参与性的影响。
5.4加大营造高校课外体育运动氛围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的延伸,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在调查中显示:38%赞成分学院,分时间段进行锻炼,35%赞成每学期规定锻炼时长进行锻炼,49%赞成分体育运动项目划分进行锻炼,24%赞成社团调动组织,学校学院监管模式,35%赞成体育课程与自发组织进行锻炼。实行课外体育运动锻炼时长的制度,加强学生课外锻炼的频率;实行课间小锻炼的惯例,保证课堂精神面貌;发挥体育类社团、学生组织、学生群体的力量,积极引导和带动的作用;阶段性的进行体育集体性的竞赛活动,提高体育运动参与的目的性。活跃,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是保证阳光体育运动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础。
经大量调查分析证明,大学生体质健康通过阳光体育运动是可以逐步提高的,且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再高的学历也是虚有,没有健康的身体保障,难以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更谈不上幸福生活。因此,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全面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之处,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表现。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每天锻炼1 h,将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参考文献
[1]周倩怡,陆华忠,卢三妹.高校体育课与阳光体育相结合的改革实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6):116-117.
[2]刘建生,方千华,黄子宜.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影H向因素及实施路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6):108-110.
[3]陈雁飞.我国“阳光体育运动”初始阶段的现状与推进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5):76.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a)-0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