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栋 周开祥 陈浩(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跆拳道项目准备活动中静力性牵拉对快速力量的影响①
梁栋周开祥陈浩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4)
摘 要:静力性牵拉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柔韧素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柔韧素质。一般情况下,在跆拳道项目的准备活动中常安排静力性牵拉来发展运动员的柔韧素质,但是有研究指出大强度、长时间的静力性牵拉会影响运动员的快速力量的表现水平。该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12名跆拳道专项的学生为被试对象,通过在专项准备活动中有无静力性牵拉的两种热身方案来对运动员产生干预,随后进行原地纵跳和单腿10次横踢护具计时来评价运动员快速力量所受到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静力性牵拉后即刻会对快速力量产生抑制作用但没有显示出显著的差异,从而为跆拳道专项热身活动中的牵拉手段的安排给出一些指导。
关键词:跆拳道准备活动静力性牵拉快速力量
周开祥(1989,1—),男,重庆巴南人,北京体育大学2012级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陈浩(1988,6—),男,山东日照人,北京体育大学2012级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静力性牵拉是一种缓慢的、稳定的、在拉伸的止点停留30秒以上的拉伸方法。静力性牵拉是发展运动员柔韧性素质的有效手段,经常被用来加大关节活动的范围,防止运动中肌肉、关节出现损伤,也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目前的跆拳道项目中,静力性牵拉常被使用在专项训练的准备活动阶段来发展运动员的柔韧性。但有近期的研究报道称,大强度、长时间的静力性牵拉可能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表现,对其产生抑制作用[1]。而跆拳道又是对运动员快速力量水平要求非常高的项目,对于他们来说,需要在每一攻防回合中需要运动员的达到最佳兴奋水平,募集专项动作中所需的肌群以最协调的速度-力量的肌肉收缩,并整合出的准确并有效的踢腿动作,才有可能达到合理的击打效果,得分才能成为可能。那目前在国内跆拳道教学及训练中所惯用的加入长时间大强度静力性牵拉的准备活动方式是否是最可以调动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呢?
该研究通过模仿两种与跆拳道一般的准备活动流程基本相同的热身方式(区别在于是否在准备活动中加入静力性牵拉)后即刻进行纵跳高度测量连续横踢(横踢是跆拳道比赛中最为常用,得分率最高的技术,例如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跆拳道比赛中横踢技术所占得分比例为78.4%[2]。而在2008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中横踢的使用率更是高达93.74%[3])护具有效次数的时间,从而以多个维度来评价不同热身方式对快速力量的影响,从而对跆拳道训练和比赛提供一些建议。
该研究的实验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专项学生12名,男性,平均身高176.5 cm±0.9,体重72.6 kg±1.2,运动等级均为国家二级或以上。
表1 行进间热身的动作(包含动力性牵拉、冲击式牵拉)以及对应肌肉
在本实验中,实验组的准备活动流程为:有氧活动5分钟-关节灵活性练习5 min-行进间专项拉伸(包含动力性牵拉,弹振式拉伸)10 min;对照组为:有氧活动5 min-关节灵活性练习5 min-行进间专项拉伸(包含动力性牵拉,弹振式拉伸)10 min-静力性拉伸。随后按顺序进行原地纵跳和单腿连续10次横踢计时两项测试。
竞技跆拳道作为一个多元结构类的格斗对抗项目,其身体素质的指标反映出全面性并以下肢素质为主的特征,所以在热身的牵拉动作中必须涉及全身主要肌群,并对下肢肌群有所侧重。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受试者的专项水平,整个热身过程的设计都力求与典型的跆拳道训练相近,牵拉所涉及的肌群也力求与在跆拳道最主要最基本的横踢动作中所动员的肌群一致。
2.1行进间热身动作介绍
专项活动过程中,每组每侧完成4次,完成2组。
2.2静力性牵拉动作介绍
静力性牵拉动作(均在垫上独立完成)及应对肌肉:动作1:腹直肌、髂腰肌;动作2:下腰背部肌群、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动作3:臀大肌;动作4:髂腰肌;动作5: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动作6:股四头肌;动作7:内收肌群、下腰背肌;动作8:胫骨前肌、股四头肌。每个动作完成两次,每次时间为30 s。
2.3数据处理
对于两种不同的热身方式的两个测评指标,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实验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水平定义为P<0.05。
(1)纵跳高度实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为实验组:79.3 cm±8.10;对照组:74.4 cm±7.23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后分析发现,在跆拳道的准备活动中加入静力性牵拉使得纵跳高度的均值有一定的降低,但与没有使用静力性牵拉后的成绩之间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结果表示,受试者在未使用静力性牵拉的准备活动之后的平均纵跳高度比使用了静力性牵拉时提高了近5 cm。从这个差距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准备活动中加入静力性牵拉会是会降低运动员的纵跳高度的。虽然从统计学的意义上说没有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但5 cm的差距在运动表现上的影响是不可轻视的。
通过使用动力性的牵拉方式来在准备活动中发展柔韧性是一
种很好的选择,因为在各种牵拉方式过程中,动力性牵拉时的肌肉温度是最高的[4],众所周知,肌肉的粘滞性是与肌肉温度呈反相关的,所以温度越高的骨骼肌能够更好地,更有效地发展柔韧性。而且在行进间完成牵拉,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中可以动用到更多肌群,更符合专项动作需求。
(2)单腿10次横踢计时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为实验组:5.14 s±0.25;对照组:5.31 s±0.202 s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后分析发现,在跆拳道的准备活动中加入静力性牵拉使得横踢计时时长增加,但与没有使用静力性牵拉后的成绩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目前的跆拳道竞赛规则下,以最快速度产生击打效果是最重要的竞技致胜因素之一。在运动技术相同的情况下,出腿击打能力主要受到运动员快速力量水平的影响。连续横踢能力则从一个较为客观的角度评价受试者快速力量在专项动作中的表现。从数据可以看出,运动员在准备活动中未使用静力性牵拉的条件下的速度稍快于对照组约0.2 s,产生这微小差距其产生原因主要是在一定时间的静力性牵拉之后,会使肌肉反射性地放松,肌肉兴奋性、体温和机体代谢率的下降,影响了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时间,进而影响到了快速力量的表现以及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这种结果对于竞技跆拳道来说是致命的。
有一些人会质疑如果不使用静力性牵拉进行时间相对较长的牵拉会使对肌肉的牵拉强度不够,使其在接下来的训练或比赛中的肌肉拉伤风险增加,所以在跆拳道专项的准备活动中使用已成为惯例。为此,已经有研究指出,在一次组合的充分的静力性牵拉之后,最大主动关节活动度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并且根据观察实际训练的准备活动过程,在专项行进间热身中都有如摆腿这样大幅度的弹振式牵拉来弥补动力性牵拉所带来的牵拉幅度不足的缺陷。另外,一般情况下,由于常年的专项训练,专业跆拳道运动员的柔韧素质都已达到一定水平,无需在准备活动中使用较大强度的静力性牵拉来发展。而在训练之后使用还可以起到减少疲劳、加快骨骼肌机能的恢复的作用。
在跆拳道专项的准备活动中动力性牵拉及弹振式牵拉之后再使用充分静力性牵拉来发展柔韧性会降低但不会显著降低运动员的纵跳高度。同样的干预条件下增加了运动员单腿10次横踢计时时间。
在高水平跆拳道训练或比赛的准备活动时,不建议将静力性牵拉安排在其中,尤其是在专项活动之后。建议将静力性牵拉安排在训练或比赛结束之后以便于放松和发展柔韧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崇华,李艳,宋海明.纵跳、立定跳远与等速测试评价下肢爆发力相关研究意义[J].体育科技,2010(7):163.
[2]白天寅.2008年呈国跆誊道锦标赛技术统计分析[J].科技信息,2010(34).
[3] Rafael Aleixo Favarini, etc.CINEMATIC ANALYSIS DURING A KICK OF TAEKWONDO AFTER PASSIVE STATIC STRETCHING EXERCISEXXV ISBS Symposium 2007,Ouro Preto-Brazil
[4]狄书坡,高国军.跆拳道练习对少儿身体和心理行为能力的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
作者简介:①梁栋(1990,1—),男,广西桂林人,北京体育大学2012级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8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a)-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