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全媒体时代区县广播媒体的发展

2015-02-26 18:48:03孙学进昌平区广播电视中心北京102200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全媒体发展

孙学进(昌平区广播电视中心,北京. 102200)

浅议全媒体时代区县广播媒体的发展

孙学进
(昌平区广播电视中心,北京. 102200)

摘 要:本文从全媒体语境分析入手,讨论传统区县广播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索下一步区县广播的发展之路。主要包括:新媒体融合基础上的多元运营平台的开发,以突发公共事件、地方特色节目传播内容为主,建立属于自己的声音资源库三个方面。区县广播只要在全媒体运营平台上,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互补,满足地方受众的收听需求,就一定能在全媒体时代不断发展壮大。

关键词:全媒体;区县广播;发展

一、全媒体概念及发展趋势

近十几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的概念尽管没有获得学术界的共识,却在传播领域的实践中发展着它的内涵,并开始在新闻传播等领域广泛运用。传媒学界研究认为,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全媒体是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是媒介形态大变革崭新的传播形态。

在全媒体时代,媒介之间已经没有特别明确的界限,传播信息的人和接受信息的人的角色也不再是固定不变。而随着网络融合不断由多网络、终端、服务并存向更为集成、融合产业环境的演进,终端用户已经实现了在这个融合网络的各个部分自由、简单、快速访问各项应用,网络从一个单纯的连接工具演变成一个交互、分享的平台。我们将进入一个被“数字化”和“互联网化”的全媒体时代。目前,全媒体发展趋势呈现两种方式:一是扩张式的全媒体,注重内容提供方式和信息服务形式的变革。二是融合式的全媒体,即在拓展新媒体手段的同时,注重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在融合的同时,各种媒介形态、终端及其生产也更加专业、细分。

二、全媒体语境下的传统区县广播

利用传统的收音机收听广播的方式是我们对广播的一贯印象,因而有一种论调认为既然收音机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广播自然也会消亡。但是,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意外,私家车的普及让行驶在路上的人成为广播的主要收听人群。数字电视的发展让我们可以在家里通过电视收听广播;电脑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收听广播。而手机新媒体的出现让广播的收听更加便捷、无处不在。由此可见,在全媒体时代,传播新技术快速更新,媒体融合趋势深入发展给传统广播带来威胁的同时,也开辟了另一种全新的发展机遇。广播不占眼、手,只需要耳朵的这种独特的伴随性、非独占性优势,也是其他新媒体无法比拟的。所以,“旧媒体从来不会死亡,真正死去的是我们用来获取媒体内容的工具”。

区县广播是我国广播电台系统的最前沿,作为生存发展在最基层的广播机构,面临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的天然优势并没能消解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多种媒体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提出不同的表达方式,媒介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传播产业格局,也改变了传统媒体及从业者的角色认知。传统媒体更是受到了新兴媒体的直接冲击,无论是收视份额、市场地位、还是经济效益、生存空间都在日益缩小。在这种新媒体蓬勃发展、强势传统大媒体双重夹击的形势下,区县广播地域限制、技术资源弱势、人才缺乏的困境日益明显,发展道路进一步困难重重。如何借助全媒体发展的大趋势,结合地方优势,在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管理运营三方面有所作为,是未来区县广播可以探索的发展之路。

三、区县广播电台发展探索

(一)新媒体融合基础上的多元运营平台的开发

广播要由单一的“大众传播”形式扩展到多种传播形式,与新媒体的融合,搭载新媒体的平台和渠道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契合现代人对媒介传播的多种需求。大部分区县广播都在进行全台网建设,为广播接入新媒体提供了技术支持。广播加入全台网,可以实现视频网站、手机电视和调频广播的多终端播出,不仅可以全方位借助全媒体平台的有效新闻、资讯等内容资源,也拓宽电波内外的全方位经营渠道,区县广播也将逐步发展成一种传播与运营信息的地方平台。一个多元运营平台的开发将成为区县广播聚拢人气、抢占市场的重要举措。

一是与社交网络融合,增加粉丝互动。微博、微信、腾讯QQ是国内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平台。对覆盖面较窄的区县广播而言,利用这些社交网络,可以弥补传播受限的问题,增加传播影响力。以微信为例,区县广播可以建立具有品牌标识的公众微信号平台,发布节目内容信息、听众互动话题等具有广播特色的音频。粉丝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内容和话题留言,编辑登陆微信,对听众留言进行编辑选用,从而突破了热线电话在接入数量、质量、时间等方面的限制。特别是在重大系列报道时,可以开设栏目,让听众通过微信平台参与事前意见征集、报道中互动、报道后反馈的全过程,提高广播与听众的互动性、参与性。而另一方面,微信上的人群遍布全国各地,广播借助微信平台,可以穿越地界的限制,声音的覆盖力进一步扩大。

二是重视频率内外、线上线下营销活动。在全媒体时代,区县广播如果仍然只抱着频率,故步自封,生存的道路必然会越来越窄。除了常态的频率播出时间,区县广播在与新媒体融合的基础上,组织短信平台、微博、微信、腾讯QQ等线上线下营销活动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未来区县广播市场化经营的主要增长点。例如,可以通过平台组织一些具有社会动员性质的娱乐活动,唱歌、选秀等,把广播打造成一个大众娱乐的活动平台。也可以直接与商家合作,举办房展、车展、家用电器进社区等活动,或者与旅行社合作,开展一些户外旅游、自驾活动,让粉丝直接参与到节目中来,增加粉丝对节目的忠诚度,扩大广播的影响力。还可以配合政府的宣传任务和公益项目,在线下组织一些宣传公益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从空中带到地面,增加广播的公信力,树立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二)传播内容以突发公共事件、地方特色节目为主

随着区县广电中心全台网技术的改造升级,传统广播在“新媒体化”的浪潮中拥有了良好的播出平台和渠道,如何赢得市场,仍然需要广播发挥传统优势,重拾广播媒介的本体规律,潜心广播内容的开发,在内容

上充分做到重量更重质,这才是广播媒体彰显传播力的所在。

一是节目本地化。地方元素来源于广泛的民间,是在当地民众约定俗成、喜闻乐见基础上高度浓缩的精华,已经扎根在区域的血脉之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广为人知,其独特性、差异性、感染力使之很难被外来文化所取代。因此,在广播节目的内容当中适当加入地方元素,更容易打造出属于本地文化领域范围内的独一无二的节目。以昌平为例,昌平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以明十三陵为主的皇家陵寝研究为节目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内容。

二是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媒体。广播电台是突发事件中首选应急媒体,其兼容性、伴随性、传播的便捷性是电视和网络所不能比拟的。2008年汶川地震、2012年北京暴雨、2013年芦山地震……在这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广播不仅很好地传达了党和政府的救援部署,也成为涵盖热线电话、手机短信、论坛、微博、微信等信息的集散地,在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和价值。区县广播可以利用广播作为首先应急媒体的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突发事件报道,掌握报道规律,提升一线记者报道能力,搭建起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政府和民众。

(三)建立属于自己的声音资源库

广播从诞生初期的家庭设备,到个人随身之物,再重回客厅再到现代人的多元伴随性媒介,音频本身和我们通过音频所了解的世界,都是广播传播的基础。声音资源是广播的独特生命力,区县广播由于受技术、人力等各方面的限制,一直没有重视声音资源库的建立,大部分区县广播在这方面还是空白。一方面是制作广播节目没有高品质声音的运用意识;一方面是通过市场渠道购买一些同质化的声音满足一般性节目制作需求。而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电台运用这些声音资源不仅成本提高,使用限制也进一步增多。因此,区县广播要想实现广播的差异化可持续发展必须整合社会商业力量,建立属于自己的声音资源库,包括分类广播节目资源库、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声音记录类节目资源库、与原住民相关的语言文化遗产记录资源库、创意声音作品资源库等。在建立这些资源库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分类、编辑、检索等数字化管理,为节目制作运用、二次市场化经营打下基础。

四、结语

全媒体语境下,区县广播不会消亡,只要积极搭乘新媒体发展的快车,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思路,就一定能在多媒介竞争中实现突围,彰显广播媒体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宏.广播媒体在全媒体时代如何突围[J].记者摇篮,2014.

[2]孟伟.广播媒体的传播力——新媒体语境下内容革新的路径[J].中国广播,2014(3).

[3]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编辑部. 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M].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2012.

中图分类号:GG220066..22.....

文献标志码:AA.......

文章编号:11667744--88888833(22001155)1166--00118811--0011

猜你喜欢
全媒体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发展的新常态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新闻界(2016年11期)2016-11-07 21:27:56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6:54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28:14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32:27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