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刚 孙文芳(凤县广播电视台,陕西 凤县. 721700)
从县级电视台的现状谈县级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位
何小刚 孙文芳
(凤县广播电视台,陕西 凤县. 721700)
摘 要: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产业受到严重的排挤已成不争的事实,而在电视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县级电视媒体举步维艰。目前绝大多数的县级电视台仅仅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宣传喇叭、除了会议就是领导、整天喊得都是高调、报喜不报忧、节目质量不高、人员素质不高等等,似乎这成了县级电视台的通病。要想突破这一现状发挥“寸有所长”的作用,定位是关键。
关键词:县级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定位
县级广播电视台作为基层的新闻媒体,人员少,设备落后、技术力量单薄,这几乎是每个县级广播电视台的通病,县级广播电视台怎么在困境中寻找出自己的发展出路,在众多新媒体大行其道的现状中获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关键就是要把握好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定位。
第一,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中各种各样的会议新闻充斥大幅新闻时段。相反的,当地群众关心的话题或舆论监督类的新闻报道往往因为顾虑太多,怕给当地党委政造成负面影响或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含混其词,草草了事。失去了媒体监督功能,和群众的期待甚远。
第二,当前,许多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仅以应付当地党委、政府政务宣传为主,群众关心的惠农政策,服务信息不仅少而且泛泛而谈,离群众想要获取的信息差距很大。
第三,目前,由于县级媒体受自身资源量和新闻素材量的限制,新闻的重播率很高,少则两天,多则三到四天,大大地降低了新闻性,加之,记者写出的新闻稿件缺乏新意,按部就班,“要求”、“指出”、“强调”等词组频频出现,降低了新闻的观赏性。
所谓“尺有说短,寸有所长”县级电视台与中央、省、市电视台相比较也拥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地域性本土化的新闻素材仍是受当地群众关注的热点,再加上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大多都是当地人,对当地的事“知根知底”。抓住本土化这一优势,也可以在众多媒体平台中亮出自己的旗帜,吸引当地受众的眼球。
(一)从基层出发,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
新闻的基本功能就是要满足受众对新鲜事的好奇心,国际、国家、省内的大事件,绝不是县级台新闻报道的长项,受众在关注这类新闻时也不会选择县级台,扬长避短,县级台新闻的长项就在于自己的“一亩二分田”里,受众也往往更关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身在基层得媒体,更应该把镜头聚焦到基层,身边鲜活的新闻事件、人物才最具卖点。
例如,凤县广播电视台针对凤县的特点,在《凤县新闻》节目中长期开辟了《喜看三个百万工程》栏目,介绍凤县建设百万游客景区建设、百万吨铅锌冶炼基地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的工程完成情况,从自然人文景观山形水貌到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林特产,全方位地向观众介绍了凤县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进程,不仅使群众了解了本县的主导产业充分地发挥了积极地引导作用,更能了解党委政府都在做什么,这个栏目就受到了群众的喜爱,《凤县新闻》的收视率也随之上升。
(二)紧扣新闻的新鲜性、本土性和大众性
县域范围虽小,但仍有其可供报道的闪光点。因为地域的范围小,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新闻的新鲜性,如果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早就议论纷纷了就丧失了新鲜性,在作为新闻也就失去了做基本的新闻价值,群众也就不会对你的新闻感兴趣了,要想“保鲜”就要及时采及时播,当然,由于县级电视台人员、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很多台大多采用两天或三天更好换一次新闻的方法播出新闻,这也同样影响了新闻的新鲜性,其实对于重要的消息随时进行插播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作为新闻媒体的“土特产品”,要为本地区的受众服务。这就要求县级台必须从县情出发,最大限度挖掘和采播富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例如,凤县电视台针对本县的实际,在《凤县新闻》节目中开辟了“风采录”、“科技之窗”等专栏,报道致富带头人,宣传实用的科技技术,以较强的电视新闻手法展现了这些致富能手的鲜活事例,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发挥了现实、积极地媒体引导作用。
实践证明“土特产品”和高大上的“时尚产品”相比,“土特产品”更有自己的特色,更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三)以民生新闻为突破口
如何根据县情的定位新闻,在把握好新闻特性共性的基础上,关键还要是办出自己的特色,给自己做好准确定位。
(1)关注本地热点事件和本地观众热衷的小话题,引起观众共鸣。例如,一项耗时两年群众关注已久的民生工程,群众关心,关注,却一时看不到真面目,凤县广播电视台就针对这样的群众期盼,看办了《小刚带您看现场》栏目,深入工地,讲概况、看进度,用镜头和主持人的现场说见所闻来满足了群众好奇心,用小话题引起观众的共鸣。
(2)讲观众身边的故事,让观众成为主角,让观众经常看到左邻右舍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的,县级台作为最基层的电视媒体,让观众做主角已成为独辟蹊径、抓住观众眼球的必然选择,在具体措施上,“讲故事”不失为上乘之选。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同行认可并采纳实践。讲故事,原本就是一种很能与观众接近的报道手段,通俗的语言、亲切的语调、真实的语感、真诚的语气、贴切的节奏等等,都是观众喜爱的东西。如果再加上你讲的故事就发生在观众身边,这种故事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3)走进群众生活,关心群众的油盐酱醋茶。最近的房价最近行情如何?农民种植的什么作物销路好?今年苹果花椒和价格怎么样?这一季全县人民的旅游收入怎么样?通过这些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话题,和群众站在一起,成为当地观众的朋友,就不用担心收视率的问题了,因为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报道,在上级台是难以看到的。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最基层受众为对象的县级电视台,要使自己有立足之地,必须“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目标战略,给自己找准定位,扬长避短,播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新闻,才能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强华,魏永征.舆论监督与新闻纠纷
(第一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
[2]靳新平,李聚强.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胡黎红.电视与农村发展问题探讨[J].声屏经纬,2003 (1).
[4]张明.略论党报“三农”报道[J].新闻知识,2008(4).
[5]胡黎娜.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语言传播策略[J].新闻采编,2005(4).
[6]陆宇峰,倪向辉,杜向军.县级电视新闻报道内容如何独辟蹊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5).
中图分类号:G22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6-01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