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宏燕(清流县广播电视台,福建 三明. 365300)
报刊经济新闻报道编辑理念的发展脉络研究
余宏燕
(清流县广播电视台,福建 三明. 365300)
摘 要:中国自新闻媒介产生以来,关于经济新闻报道的编辑理念在不断更新与发展,对经济新闻报道和媒体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经济生产生活产生了推动作用。本文选取的是1978年以来的中国报刊媒体,将经济新闻报道的编辑理念在各个阶段所存在的特征,做一个梳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新闻报道;编辑理念;发展脉络
随着信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受众对经济新闻的需求也不断加大,从而使经济新闻在新闻领域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992年以后,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成长而出现了三大证券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至今这三报都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权威性报纸。从21世纪初开始,一系列专业经济类报纸纷纷闪亮登场,其中最为著名的数《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21世纪经济报道》的特点是新闻性;《经济观察报》的特点是深度报道;《中国经营报》的特点是注重实用性;《每日经济新闻》则以其新锐独到的报道眼光,着力打造出一份权威好看的经济报纸。通过研究这些经济新闻报道,本文发现了如下的编辑新理念。
这一时期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开始走出“文化大革命”的专制癫狂状态,进入到一个自由和开放的新时期。可以说,1978年以前中国经济新闻报道似乎就是在政治口号的带领下,一步步走过来的。经济规律、经济新闻本身的特点都被忽略,都不及政治需要来得重要。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的上半年,这一时期的经济新闻报道涉及的领域依旧十分狭窄,经济新闻报道还是为政治斗争服务。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3月,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新闻工作会议,会上确立了新时期新闻工作的中心要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1987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恢复成立,管理新闻出版事业。新闻界大多数人认为,为适应新时期形势的发展,新闻事业要实现三方面的变革:
第一,功能变革。在新形势下,新闻事业不仅具有政治宣传功能,而且具有传播信息,指导经济,服务社会,舆论监督等多种功能。
第二,结构变革。新闻事业要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共党报一体化的单一结构变为商品经济体制下的以中共党报为核心的多层次结构。
第三,法治化变革。新闻事业既是政治宣传部门,又是独立的行政事业单位。对新闻事业的管理应依照宪法和新闻法规进行。
新闻改革在1989年经历了波折。在吸取前段新闻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新闻业迈出了更稳定的步伐。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经济新闻由单纯为政治需要服务向关注经济活动本身的转变。由此,报刊上的经济报道数量激增,报道形式也多样化,逐步摆脱了以“政治统帅经济”的“左倾”思想。
这一时期经济新闻报道的编辑理念可以使用1984年邓小平同志为《经济参考》的创刊题词来概括:“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在这样的编辑理念的影响下,各种媒体纷纷摒弃了固有的编辑理念,新闻媒体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经济深度报道的崛起,展示了改革进程中的问题与矛盾,同时也极具建设性,为改革开放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一时期,编辑非常重视与读者互动,读者来信成为新闻媒体联系群众的纽带。
(一)新闻专业主义意识的编辑新理念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具有客观、真实、独立和自由的特点。作为消息的发布者和事实、观点的反映者,新闻事业是以它的公信度立足的。新闻专业主义加强了新闻工作者对自我职业形象——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心理需求。在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下,新闻专业主义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种在保证以党为中心的前提下按照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进行行业操作的从业原则和信念。
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赢得特定目标群体普遍信任的特质和能力。一个媒体失去了公信力,就等于失去了所有。要铸就公信力,经济新闻报道就必须客观、公正、真实。近年来,大量虚假新闻的产生与泛滥的广告使得媒体的公信力越来越低,重塑公信力已是迫不及待的事情。另外,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媒体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经济媒体承担着重要的传播义务。因此,打造公信力刻不容缓。“公信力意识”的编辑新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二)人文关怀意识的编辑新理念
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新闻观的体现。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不断涌现,极其需要媒体来引导舆论,为党为群众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因此,经济新闻在报道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社会生产关系的报道上,把人放在首要位置,做到真正的贴近群众,以人为本。于是,“人文关怀意识”顺理成章成为了经济新闻报道的编辑新理念。
《21世纪经济报道》的发刊词这样写道:“我们将一以贯之地忠实记录时代巨变的痕迹,关注开放环境,关注市场演义。但我们的目光并不仅仅局限于此,我们不会忘却大环境变迁中的弱者。我们知道,在细节的积累中,结构性的演变在酝酿。”人文关怀的意识已经体现在发刊词中。
(三)竞争意识的编辑新理念
自从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媒介生态环境越来越复杂,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信息过剩的时代。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剧烈,同类媒体的竞争更是处于白热化的阶段。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壮大,取得受众的注意力也是媒体首要考虑的问题。“竞争意识”也成为了媒体经济新闻报道的编辑新理念。
在具体的社会文化空间,市场驱动的新闻理念在相当程度上销蚀和解构了传统的编辑理念,上升为主导意识形态,主宰了编辑理念的流变。中国经济新闻报道的编辑理念受时代发展、科技变革、媒体定位、行业竞争及党的指导思想等众多的媒介生态环境的影响。“新闻专业主义意识”,“人文关怀意识”,“竞争意识”的经济新闻报道的编辑新理念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产生的。
参考文献:
[1]刘长江,秦静.论中国封建法政体制下风闻监察制度及运作特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1).
中图分类号:GG221100......
文献标志码:AA......
文章编号:11667744--88888833(22001155)1166--00009977--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