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淙泉(重庆晚报,重庆. 400010)
导语类型在法治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情况分析
——以《京华时报》为例
谢淙泉
(重庆晚报,重庆. 400010)
摘 要:导语一直被看作是新闻的生命,在任何类别的新闻报道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要最大限度发挥导语作用,新闻工作者需要熟悉掌握导语的分类及其使用的语境,依据新闻的性质合理驾驭之。法治新闻作为新闻中一种较严肃、硬性的报道题材,导语的使用也较其他题材更加严谨。本文就以《京华时报》为例,探讨在法治新闻报道导语类型的使用情况。从而可以作为重庆都市类媒体在法治新闻报道方面借鉴参考之用。
关键词:法治新闻;导语类型;京华时报
目前,学术界对“法治新闻”的界定尚未敲定,西南政法大学赵中颉教授曾在其著作中将法治新闻定义为“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有价值的、有关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各行各业、社会生活各方面与‘法’有关的新闻报道。”[1]由此可见,这类新闻因其与‘法’的关联性使得对该类新闻的报道会比其他类型的新闻更难把握。选择何种导语类型?导语写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形成自己的导语报道风格?早已是各大媒体致力于探索的话题。
就目前国内外各媒体导语写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导语分类标准不一,这一方面是因为导语写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写作角度、新闻题材、编者喜好等;另一方面是受传播媒介多元化影响,导语写作不再拘泥于固有的模式,导语形式越来越多。这里主要列举几种常见的分类体系:
第一,近来西方媒体普遍流行的一种分法是将导语大体归为两类:直接性导语和延缓性导语。直接性导语多采用开门见山的形式,将最重要的事实在导语中呈现,可细分为单一事实导语、多元事实导语、概括性事实导语。此外,有人根据新闻五要素在导语中同时出现的要素数,将直接性导语细分为单元素导语、多元素导语、归纳型导语。延缓性导语贵在用迂回曲折的手法写出导语的灵活多样,引人入胜,在时效性上比不上直接性导语,又被称为“间接性导语”。
第二,国内新闻教材对导语的分类普遍采用四分法: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橱窗式导语。[2]概述型导语用具体而非抽象的事实陈述,又被称为直叙式、陈述式、概括式导语。描述型导语亦描亦述,描为虚,述为实,又称描写式导语。评述型导语有述有评,夹叙夹议,又称评议式导语。橱窗式导语通过摆出典型事例,由浅入深,多用于综合性新闻报道中。
第三,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分类形式外,有的学者还对导语进行细化和延伸,其中最常见的有:提问式、对比式、悬念式、引语式、对话式等,不一而足。
一篇好新闻必然有一个好导语,导语使用得当,新闻就成功了一大半。美国现代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曾说:“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那就是写好导语。”如何判断一个导语的优劣?这里我们以《京华时报》2014年11月21日到2014年12月21日共98篇法治类新闻报道为例,看看导语类型在该类报道题材中的实际运用情况。
(一)从四分法的角度
导语类型使用单一,概述型导语占很大比例。
通过对《京华时报》98篇法制类新闻进行归类,我们发现,概述型导语占所有导语比重的九成左右,具体比例如下图:
概述型导语是导语使用中最常见的一种,指“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导语,开门见山,直击主旨,用寥寥数语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交代清楚新闻事件的基本要素。”[3]《京华时报》作为一份都市报,对这类导语的使用更加青睐,尤其是在法治新闻这种较严肃的新闻题材中。例如,《京华时报》12月20日发布的一条题为《设计师刀杀两领导获死刑》的消息导语:
京华时报讯(记者裴晓兰)昨天,因工作矛盾杀死两任领导的原故宫博物院展览部陈列设计组设计师郑志标,被市二中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并分别赔偿两名死者的家属经济损失3万余元。
诸如此类的导语,在《京华时报》中比比皆是,在法制类新闻报道中,这类导语无疑是最容易掌控的,在采集到的98篇相关报道中占据了91篇的比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描述型、评述型、橱窗式,分别是4篇、2篇、1篇,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除了前面所说的概述型导语相对契合这类新闻报道,还有一个原因是《京华时报》在长期的相关题材的报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模式。
(二)从两分法的角度
直接性导语中单一事实多,多元事实少。
从导语的特点出发,有学者将直接性导语被称为“硬导语”,与之相对的延缓性导语被称为“软导语”,很明显法治新闻导语应主要归为“硬导语”的行列,同时《京华时报》近一个月的所有法制类新闻中无一篇延缓性导语,正说明了这一点。直接性导语表述直截了当,事实陈述也很完整,“它一般与倒金字塔结构相连使用,构成完整的新闻。”[4]举例如下:
京华时报讯(记者袁国礼、张淑玲)陈某父女二人注册空壳公司,申请POS机后做信用卡套现业务,涉案金额达1800余万元。记者昨天从朝阳法院获悉,父亲老陈因犯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半、罚款20万;女儿小娟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罚金13万。
如果从一条导语包含的新闻事实数量多少的角度对上面所举导语进行细分,该导语又属于直接性导语中单一事实类导语,这类导语占《京华时报》98篇法治新闻报道中的72篇之多。因此,我们大体可以得出,在法治新闻报道中单一事实类导语多于多元事实类导语。这是因为多元事实导语同时交代两个及以上新闻事实,结构上较为复杂,易造成导语过于冗长。例如,《京华时报》12月18日的一篇法治新闻导语:
京华时报讯(记者裴晓兰)昨天,在丁书苗拿到一审判决书的次日,丁书苗之女侯军霞被北京市二中院一审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没收财产8000万元。与侯军霞一同被判的还有4名被告人,他们都是丁书苗的下线,以中介的身份有偿帮助投标企业中标铁路项目,收取中介费。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4名被告人有期徒刑3年到10年不等,并各处罚金或没收个人财产。
(三)其他类型的导语
以上两种分类角度是长期以来相对固定的导语分类模式,其他关于导语类型的分法伴随着媒体发展和媒介融合,尤其是自第三代导语以后,导语日趋呈现多样化特征。在诸多媒体争相报道同一条新闻的行业竞争压力下,为脱颖而出,导语写作上不再拘于一格。然而,导语多样化发展特征为新闻写作带来变革的同时,并非所有类型的报道题材都能搭上这班顺风车。法制类新闻因其所涉内容相对严谨,在导语的使用上没能突破固有模式的限制,《京华时报》近一个月法制类新闻报道的导语类型样式单一,仅引语式导语1篇,悬念式、提问式、对话式等均没有出现,这在其他报纸法制类新闻中也是常态。例如,《南方都市报》近一个月的法治新闻导语使用类型中提问式导语仅出现两次。
从《京华时报》近一个月来98篇法治新闻导语的使用情况来看,这类新闻在导语写作中的单一性显而易见,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
(一)新闻题材对导语类型使用的限制
导语的使用受新闻报道的题材、立意、角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出不同的导语写作样式。法治新闻作为一种严谨的报道题材,则规定了对这类新闻导语的写作,不能像时事、热点、综艺等新闻题材那样灵活多变,这是由它“法治”特性所决定的。因此,在法治新闻报道中,为确保新闻的严肃性和教育作用,导语应避免使用渲染式、修辞式的导语,防止法治新闻导语出现泛娱乐化趋势。否则,法治新闻的就失去了道德教化的功能,“淡化了人们对法律法规的关注。”[5]
(二)媒体长期以来的采编模式对导语类型使用的限制
近年来,媒体行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大媒体在争夺受众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与自身定位相符合的报道风格,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己固有采编模式。媒体有了自己的采编模式有利有弊,好处是可以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有自己的特色,培养忠实于该媒体的受众群体,缺陷是很难做出突破,画地为牢,这一点对法治新闻导语使用中的限制就非常明显。以《京华时报》为例,搜集的98篇法制类报道中有近八成导语写作呈模式化套路。
(三)记者写作风格对导语类型使用的限制
记者是新闻作品的创作者,能否写出好的导语,是衡量记者写作能力的标准,也决定着新闻作品的成败。“写出好的导语,是记者新闻敏感度、采写水平最直接的体现。”[6]同时,新闻导语受记者写作风格影响很大,尽管记者在写作中在试图避免出现雷同的导语,但雷同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京华时报》11月29日同一记者的两篇法治新闻报道:
例一:京华时报讯(记者裴晓兰)房东徐某想将出租的房子收回,遭到房客王先生拒绝。徐某委托朋友乔某将一把仿真枪放到王先生屋里,并由乔某报警诬告王先生藏枪。记者昨天获悉,丰台法院一审以诬告陷害罪判处乔某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例二:京华时报讯(记者裴晓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机关服务中心基建办、人防办原主任胡某,为他人承租人防工程提供便利,收受4万元好处。记者昨天获悉,西城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胡某有期徒刑两年。
虽然《京华时报》法治类新闻导语写作不能代表整个新闻界的写作样式,它受到自身都市报定位的局限。但一叶而知秋,导语类型在法治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情况大致可以通过《京华时报》近一个月的相关报道体现出来。通过对导语在该类题材中的运用进行探析,我们在了解其基本使用类型的同时,也看到了目前重庆都市类媒体写作这类新闻导语的不足,要想打破法治类新闻导语类型使用过于单一的困窘局面,还需要都市类媒体打破固有的采编模式和新闻工作者在写作形式上不断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赵中颉.法治新闻理论与实务[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9-10.
[2]刘明华,等.新闻写作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刘斌.法治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181.
[4]石坚.导语:打动读者的第一句话——直接性导语和延缓性导语写作[J].新闻写作,2007.
[5]纪文华.法治新闻的泛娱乐化倾向分析[J].新闻专论,2013(9).
[6]李希光.新闻导语如何构思和写作[J].新闻与写作,2012(07).
中图分类号:G2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6-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