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4)
推动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
——以某所医学院校为例
陈圆圆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4)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扩大,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研究就业在教育教学上的反馈,结合实际探讨高质量就业的具体路径。
毕业生就业 就业指导 高质量就业 就业路径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了解大学生就业发展趋势非常重要。本文对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求职意向、用人单位对医学生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在薪酬、地域、就业与专业对口程度以及就业能力方面的结果。
1.1.薪酬
毕业前与工作单位约定起薪28%集中在2000-3000,毕业后实际薪金41.06%在2000-3000,薪金拿到两千下比例的差距不大,均在30%左右。说明绝大部分刚毕业学生薪金大多在3000以内。
1.2.地域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学校的鼓励下,2014年毕业生就业的地域选择中到西部和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农村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所占比例为80.31%,而在毕业前调查中有意向去往西部地区和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农村地区占53%。
数据显示毕业生毕业前决定去西部地区及边远农村地区的意愿比较高,最终选择去西部及边远农村地区的人数较之前比例增高,这与也可能与毕业生的生源88%在西部地区有一定的关系。
1.3.与专业对口程度
就业与专业对口程度指的是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它是体现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经统计,我校2014届本、专科生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的对口程度中对口及比较对口达到77.61%,而在毕业前的调查中对所学专业与签约岗位的对口程度对口占到90%。
毕业前后的调查显示选择对口程度有所降低,但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医学生来说,大多还是不愿放弃自己的专业,更愿意选择专业对口的岗位。
1.4.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可分3个纬度,一是内在素质因素,包括正直、吃苦耐劳等;二是处理工作能力的因素,包括分析判断、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等;三是社交领导能力的因素,包括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等。
2.1.针对薪酬与地域,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需转变。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刚毕业学生的薪金在3000以内,与学生期望值相比较低;有意向去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地区占53%,与国家所需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
当前就业形势表明,就业难一方面是毕业生无业可就,另一方面有不少单位找不到合适毕业生,转变就业观是当务之急。期望到大城市、大企业,不愿去基层、不愿干累活、追求高收入等传统思想依然普遍存在,现实中过高的期望值常常使他们错失机遇。
2.2.针对就业与专业对口程度,专业素养需提高。
医学专业性强,找和自己专业相符的岗位是绝大多数医学生的就业意向。而调查表明,要想在同等岗位中取得优势,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的增强是最根本的。
职业素质是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在教育教学中,对医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有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根据我国医疗环境和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要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促进医学生专业素质的形成。
2.3.针对就业能力情况,综合素质需提升。
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部分学生或者缺乏坚实的专业知识积累,或者专业知识未能转化为工作技能,或者思维狭隘,创新性欠佳,或者情商有待提高,交往能力不足等等,致使自身的能力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
3.1.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
在就业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核心竞争力。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英语水平、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务实的工作态度、良好的交际能力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共同要求。同时,用人单位比较青睐有技能、工作踏实、自身修养高、讲诚信的学生。因此,在学习生活中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用人单位需要的是能够运用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企业内外进行接触,能够团结协作地把个人的知识和水平转化成生产力的学生。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善于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就业指导中也必不可少。
3.2.转变就业观念,紧扣时代脉搏,树立大学生多元化的就业意识。
要加强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缺点不足、发展目标等对自我的客观评价。不把就业的目标仅仅停留在几个大的省会城市或相对较发达的城市及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上,要树立多元就业意识,到基层和中小城市去寻求机遇。
考虑实际现状,要毕业生树立基层意识,主动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去锻炼、去成长。这是国家和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国家对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提出的新要求。
3.3.发挥就业主体作用,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实现信息共享。
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最关心、最需要的是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大有效信息的收集力度,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准确、有效的需求信息,并进一步扩大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充分发挥高校这一毕业生就业主体的作用。
同时,随着进入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高校之间加强交流,实现信息共享也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加大各高校就业部门信息交流力度,共享就业信息,以便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3.4.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力度,帮助同学们尽早建立就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长处和兴趣调整、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目标、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设计自己的未来。使学生具有自我认识的能力、参与竞争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等,为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储备充分的知识,提高相应的素质。同时,充分依托和利用学校大学科技园基地,大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创业,实现就业多样化。
[1]周贞云.媒体助推大学生就业的协同作用与路径研究——基于社会管理创新下就业协同分析[J].出版广角,2013
[2]姚圣梅.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