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100)山西省原平市综合构建实验学校六(2)班 高榕曼
三年
(034100)山西省原平市综合构建实验学校六(2)班 高榕曼
因为战争,老妇人的儿子被迫去当兵。那是个英俊的少年,在和母亲离别的那一刻,母亲含泪说:“宝儿啊,一定要回来看你娘嘞……”“宝儿”是他的乳名,自从那天离别,就再没见过母亲。此后,他披上了军装。
他常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靠着随身背着的包袱,地上的石子又尖又利,刺得他生疼。他在看,在看头顶那轮月亮。不管地上如何战火连天,飞扬的尘土如何铺天盖地,月亮依旧如从前那般,明亮、皎洁,那仿佛是母亲和蔼、慈祥的笑脸。
他小时候,母亲笑起来很好看。一笑,酒窝便显现出来,笑靥如花。她常常会搬出小马扎,坐在家门口,专心致志生起小炉子,给儿子烤玉米棒吃。她在那儿等着等着,玉米烤成了金黄色。儿子玩累了,回来大口大口地啃玉米棒,她就在那儿看。看着宝儿狼吞虎咽嚼玉米粒,她就笑,笑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这么能吃。吧唧着嘴,弄得下巴上、小脸上尽是玉米粒,还接着吃。那是母子俩最享受的时光。
他还记得,临走前母亲说:“儿,想娘了就看看月亮。”此刻,母亲是否也在院子里看月亮呢?他叹了一口气,看着白色的雾在天地间翻滚、变化,默默消失。
他,想家了;他,更想母亲。
烽火连天的七月,与天气的炎热一点儿也不相干。没有了知了的叫声,更没有茂盛的、枝叶招展的树。接近黑色的地,还冒着烟,那是一种难闻的、呛鼻的感觉。没有花,没有树,留下的只是被烧焦的、“冰冷”的尸体,被拔出的树根,以及截成两段的树。
部队每天都在移动,他们潜伏着。路过一个个村庄,却没有经过自己的家乡,他们离家越来越远;趟过一条条深深浅浅的河,却没有一条是流过自家门前的小河;翻过一座座山,却没有在山顶眺望到自己的家。他们又来到了一个小村庄。
村里的乡亲热情招待了这支与敌人浴血搏杀的队伍,乡亲们都很尊敬他们,为他们杀了村里养了好久的一只鸡、一头猪,那是他们仅有的牲畜了。
他靠在村里的神树下。
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头顶扎着辫子,因为头发太长,小辫顶端耷拉了下来,就像秋天里自家田里成熟了的红高粱。太阳暖暖的,照在辫子上,小女孩的脸颊似乎涂上了太阳的光晕。她不高,眼睛里闪着稚气的光,她拿着两根玉米棒。
“喏,这个给你。”她伸出左手,看着士兵,又看看两根玉米棒。他看着她手里的玉米棒,一根大,一根小,还冒着热气。小女孩给他的,是那根大的。
“哦?给我的吗?”他笑了。
“当然啊……”小女孩也笑了,露出两个好看的酒窝。那是和他母亲一样的笑。
……
三年过去了,时间过得飞快,在每个孤独、清冷的夜晚,他都会望月亮。因为,月亮一直都在。他回家了,带着和平,还有家的宁静。母亲坐在家门口等着他,笑盈盈的脸,被午后的阳光映得很暖、很暖……
是的,他回家了,他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回家。
(指导老师:贾丽平)
心永远向着家的方向
小作者成熟的构思,张弛有度的抒情,让葵花籽姐姐忍不住想要点个赞,这真是一篇成熟的小说。文章字里行间弥漫着感人的温暖,却又有着淡淡的忧伤,战争给每个家庭带来的离别都是刻骨铭心的。无论我们走多远,家都是牵挂;无论生活多艰难,家都是安慰。每一个温暖的梦里都有妈妈甜蜜的笑。小作者的文字让我们更感恩也更珍惜现在的和平。(葵花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