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小学彭丹
乐读成诵,个性解读
□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小学彭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自古以来就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儿时背诵的经典诗词,尽管当时不解其中的含义,却一生难忘,终身受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曾碰到过这样的场面,在读一些轻快活泼的文章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摇晃着身体,遇到节奏感强的诗文时,还会跟着打节拍,完全沉浸其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天真活泼,一些节奏明快、郎朗上口的文章,对他们最具吸引力。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语言积累,就不可能写出好文章。要想让我们的学生“下笔如有神”,就必须有“读书破万卷”的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童话、诗歌及一些图文并茂的故事书。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郎朗上口。而且,小学生从小诵读古诗,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还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学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课程标准中也要求第一学段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为此我每周带领学生背诵一首古诗,每天课前背诵两首学过的古诗。并在班中定期开展阅读、朗读比赛、背儿歌、讲故事等,一方面反馈学生的课外阅读,另一方面学生的兴趣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现在,学生的古诗诵读量大大增加,学习兴趣浓,劲儿足。
在指导学生诵读时,我还会把一些相关材料上的图片,制成一张张PPT,使之图文并茂,既方便学生学习,又为学生喜爱。小学生都爱听故事,有些故事对孩子来说还是很有激励作用的。因此,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地给学生讲一些动人的故事,一扫诵读时的枯燥、乏味、沉闷之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要有高质量的阅读,读出个性,必须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让学生带着期待走进阅读,因此阅读时意境的营造非常重要。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一些优美的旋律、精美的图片、生动形象的视频往往更能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他们的好奇之火,诱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从而形成让学生乐读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可以是音乐,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故事,可以是谈话式的轻松回忆,也可以是链接式的作品回顾。总之,唯一的目的就是带着学生不知不觉地悄悄走进阅读的意境。
当学生走进阅读体验阶段时,就要让他们充分地读。一定要反复诵读,读得熟记于心,但这不同于死记硬背,而是为了能让孩子读出韵味,并为下一步仔细体味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朗读,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经常变换各种诵读形式,让学生保持诵读的新鲜感,如小组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等各种形式。还有比赛读,可以先小组比,比读得正确流利,然后让学生自由读,细细体会怎么读才更好听;再让学生个别比赛,提高朗读的技巧;最后同桌互相练习朗读,以使他们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通过声调、节奏和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通过学生自主的阅读,在上下文言语的情境场中体验文本的情境和情感。
阅读要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语言美,借助各种体验手段,读中悟,悟中读,熟读成诵,内化语言。要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心灵交融,读入文本,读出个性,读出个性,就必须让学生全心阅读,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场。学生方从中体味、感受作者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使自己内心的情感得到升华。
继郑冬梅老师在市少儿图书馆做《青铜葵花》赏读讲座之后,孩子们用阅读卡、手抄报、读后感、诗词创编、歌舞、情景剧、朗诵等形式尽情演绎书中的精彩和自我的感悟。在品读语言中体会,在吟读想象中再现,在美读欣赏中感悟,在一行行、一节节跳跃的字句中,诵读徜徉。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体味不同段中情感间的差异,最后配上合适的音乐。用音乐来渲染优美的情境,体会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动听的韵律,领略各种美。
总之,乐读成诵,情景交融,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这种巧妙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形成独特的理解和体验,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