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本课堂三步曲——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凡卡》一课为例

2015-02-26 16:55深圳市罗湖区东昌小学邹国梁
新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凡卡课文探究

□深圳市罗湖区东昌小学邹国梁

习本课堂三步曲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凡卡》一课为例

□深圳市罗湖区东昌小学邹国梁

以习为本的课堂包括课前习、课中习、课后习三个部分。课前习为课中习服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按学生需求设计课中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课中研习中理解和内化知识、习得能力,并逐渐养成习惯;课后习是课堂延习,是学生学以致用、综合实践的过程。在习本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贯彻这种理念并不断尝试付之行动。下面将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凡卡》一课为例,尝试阐述习本课堂的三步曲。

一、课前预习——前奏曲

【学生活动】查阅资料,预学质疑。

【习案设计】主体活动,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设计调查,分层分类。

【课前习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提炼信息,了解凡卡的学徒生活状况。

【学习准备】

教师:通过微信群、QQ群推送资料,并收集、统计学生的完成情况。

学生:查找资料、收看教师推送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完成课前习任务并拍照上传到微信群(或QQ群)。

【课前习任务】

1.整体感知。

(1)通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凡卡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信息提炼。认真默读课文,提炼出相关信息,完成凡卡的“人物档案”。

3.自我评价。

(1)事情发生的背景你了解得怎么样?(A很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你了解背景的途径有哪些:

(2)课文我读了遍,课文读得(A有感情;B很流利;C不太通顺)。本次课前习完成时间:()(A 20分钟以内;B 40分钟以内;C 40分钟以上。)

【课前习调查统计】

1.统计方法:学生将课前习案拍照上传到微信群、QQ群,教师检查、统计。

2.学生的课前习情况:加入微信群并发送课前预习情况的有30人,QQ群19人;课前比较了解相关背景资料的有36人。多数通过老师推送的资料、自行上网或工具书查找的途径了解。

3.自主阅读课文5遍以上的有28人。凡卡档案中的生活状况是课中习的主体活动,学生完成情况良好。理性思维的同学用关键词的方式填写(60%),感性思维的同学用描述的方式填写(40%),大部分学生不能深刻体会凡卡的悲惨。

【小结】课前习为课中习服务,是前奏乐章。教师利用微信、QQ等云技术推送课前习案,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后,及时通过云技术反馈给老师。教师在课前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汇总、分析,根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中习主题活动,让学生的课前习更加充分有效,提高课中习的学习效率。

二、课中研习——协奏曲

【学生活动】互学解疑,合作探究。

【习案设计】朗读品味,积累检测。

【教师活动】读诵梳理,关注生成。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了怎样的时代背景?(板书课题及作者)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写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凡卡写了哪些内容?

师生交流:写信前(担心)——写信(难过)——写信后(希望)(写信过程中穿插回忆)

经过初读课文、提取信息填写人物档案卡,同学们初步认识了凡卡这个孩子。这是同学们完成的凡卡的档案卡——(出示学生上传的课前习案、分享凡卡的人物档案卡,简单交流,引出悲惨)

3.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凡卡的悲惨?读到让你最揪心的地方,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小组内交流后,全班分享。

【举例预设】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师:读一读下面这句话,有什么感觉——

“老板抓着我的头发,把我拉到院子里,拿皮带抽了我一顿。”(不能体现老板的狠毒)

①换词对比读。

②结合“揪”、“拖”、“揍”理解。

③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也许像凡卡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

师:还有哪个词语也让你有这样的感受?指导朗读“……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2)凡卡实在无法忍受,于是在信中向爷爷请求带他回家。凡卡是怎样请求爷爷的?请找出来读一读。

4.对比阅读,写法指导(怎么写)。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发散思维)

【小结】协奏曲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产物。课中习,重在培养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又互相竞争。在“课中习”的主要任务,除了解决学生“课前习”时遇到的问题外,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与探究习惯;在合作学习中理解、内化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课后延习——奏鸣曲

【学生活动】温故知新,综合实践,延学追问。【习案设计】查漏补缺,积累拓展,练习反思。【教师活动】帮扶引领,尊重兴趣,发展个性。

【对比阅读】云技术推送《小音乐家杨科》。学生自主阅读并比较两篇文章表达方式上的异同,在微博、微信上交流。

奏鸣曲是专为一或二件独奏乐器而编写的乐曲。课后习是专为课中习的延续而设计。《凡卡》一课,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社会制度的黑暗。本单元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排,目的是了解外国文化、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的表达方法。

1.自读文本,感知内容。教师指导课前预习,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在充分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提取信息,完成凡卡的人物档案,并以凡卡的档案走进课文,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感受他的悲惨命运,了解他在乡下过着虽然贫穷却快乐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回忆乡下生活的美好与现实生活的悲惨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运用的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

课前习的指导,旨在让学生通过信息提取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叙述凡卡写信的过程中还穿插了回忆的内容,体会凡卡的悲惨命运;在此基础上走进课文,开展课堂探究,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

2.品词析句,探究重点。在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探究。在品读写信的内容环节,我用“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凡卡在城里学徒生活的悲惨?”这一问题贯穿课中习的主体活动,指导学生仔细品读文段,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在品词析句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通过对重点段落扣住词句的分析,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使学生读懂课文,体会情感,并通过朗读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合作探究:(1)凡卡回忆了哪些内容?(2)这部分能去掉吗?读插叙部分,谈感受,联系前文理解在乡下虽然穷苦,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更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通过读和同学们自己的分析,能清楚地认识到凡卡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里他都没有好日子过;无论到了哪里他的命运都是悲惨的。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采用的这种把乡村的贫穷却快乐的回忆和城里的悲惨的现实生活放在一起写,让人读完之后更加同情凡卡的悲惨命运,这样的写法叫对比;同时看到作者用乡下生活来衬托城市生活的悲惨,领悟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从《凡卡》一课的教学来看,习本课堂的三个环节犹如三步曲: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提取文本信息,了解凡卡的不幸遭遇;由凡卡的人物档案进入课中习,在品读中感悟凡卡的悲惨,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学习作者在表达上运用的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让课堂简单有效,让学生习有所得;课后在对比阅读中学以致用,巩固所得。

猜你喜欢
凡卡课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凡卡》续写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背课文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