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五中心小学黄钰
发展性理答,成就智慧课堂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五中心小学黄钰
理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是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的一种推进策略,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进程。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具备理答意识,而且要有理答的技巧和策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教学对话的有效与高效。
理答技巧智慧课堂有效高效
何谓“理答”?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对“理答”作出这样的解释:“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有多种方式,其中发展性理答尤为重要。发展性理答不仅是对问题进行理答,而且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的行为,它包括追问、转问、探问和反问四种理答行为。巧用发展性理答,能构建深入思考、智慧对话的有效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使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得以实现。
追问,即当学生就某一问题回答后,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作进一步思考,紧接学生的回答而创设一些问题。如在学习《落花生》的第10自然段时,我请学生思考:父亲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学生归纳出了低调、朴实、实用等。但在回答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一边倒地在贬低石榴、苹果和桃子,于是采用了以下追问——
师:花生确实值得赞美,那么你认为石榴、苹果和桃子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吗?(一追问)
师:既然石榴、苹果和桃子与花生一样,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那父亲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呢?(二追问)
生1:这是为了形成对比,突出花生的优点。
生2:父亲只是想说明自己更喜欢花生的品质,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不好。
师:是的,父亲只是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毕竟漂亮和善于表现自己的长处并不是缺点,只要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对别人没有构成伤害,就无可指责。
转问经常出现在学生回答卡壳或回答不正确、不完整时,教师将这一问题转向另外的学生发问,引发更多人的讨论,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如教学《穷人》一课时,我提问一位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取这样的题目呢?为什么不是《桑娜》,不是《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也不是《海边风暴之夜》呢?”因对作品没有深入了解,这位学生回答不出所以然来。见状,我将作品的创作背景缓缓道来:“这部作品是创作于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当时贵族阶级生活奢华、道德堕落,而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但他们的道德却高尚淳朴。这篇小说就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高尚品德。”学生听后都表情凝重,陷入沉思。这时,我开始连续转问:“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谁还有补充?谁有更深的理解?”过了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陆陆续续举了起来。
探问,就是当学生由于自身知识有所欠缺、问题本身有一定难度等原因无法回答时,教师变换问题角度,降低思维坡度,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一种问题分解的策略。如学习《荷花》时,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冒”字,好在哪儿呢?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去思考的时候,学生都愣住了,课堂出现了冷场。于是,我给这个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设了一道台阶:“你能给‘冒’换个字吗?”学生一听,立刻有了回应,纷纷说出了“长”、“高”、“开”、“挺”、“钻”等字。接着,我出示了一幅夏日荷花图,继续铺设第二道台阶:“仔细观察画面,再想想,为什么是‘冒出来’,而不是‘长出来’、‘高出来’、‘挺出来’、‘钻出来’呢?”学生对照着图,轻而易举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反问指教师引导学生逆向发问,让学生反着想这样对吗,进而明确自己回答时的不足之处。这种无疑而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能更好地引起他人的思考。如在学习《他是我的朋友》时,孩子们感悟到阮恒甘愿失去生命也要挽救朋友的真挚友情,都纷纷表示要向阮恒学习。看着孩子们激动地表态,其实我的内心十分不安: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感受阮恒这种为朋友无私奉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但不能以这种价值观去要求、衡量每一个孩子。舍己为人、为朋友两肋插刀,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可能没有多大问题,但当涉及生命、死亡这一类重要命题时,就应该非常慎重,尤其是我们面对的是没有多少判断能力的儿童。于是,我反问道:“生命是可贵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轻言放弃。如果你的朋友面临劫难,难道你必须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的生命吗?”适时的反问,让学生学会深入思考,避免了偏激行为。至此,我已释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选择都有其中的道理。只要你是认真的、全面的、负责任地思考过了,那么,所有的做法都值得尊重。”
发展性理答是一门艺术,它充满智慧、情感、技巧,能在阅读教学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当教师掌握这一教学基本功,在课堂上加以扎实运用,就能有效促进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使学生从单一走向体系,从单薄走向厚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此论文为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答的有效性研究”,立项编号:FZ2014GH042结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