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思维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传统媒介市场、受众、节目产品、对行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产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李彦宏与传统产业企业家探讨发展问题时,李彦宏首次提到“互联网思维”这个词。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这种思维对广播新媒体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笔者认为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广播市场、受众、节目产品、对行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产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很现实也很必要。
万物皆可以互联,互联成大数据,广播产业也不例外。在大数据在线模式、伦理社会化的时代中,笔者认为互联网精神的精髓就是:开放、务实、平等、协作、分享。我们的广播新媒体规划和业务设计应体现这一思想精髓。
1 互联网思维逻辑,更注重开放和平等
1.1 互联网思维逻辑是怎么产生的?互联网技术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在商业层面的逻辑。
工业社会的构成单元是有形的原子,而构成互联网世界的基本介质则是无形的比特。这意味着,工业文明时代的一种稀缺经济模式,而互联网时代则是丰饶经济模式。
根据摩尔定律等理论,互联网的三大基础要件——带宽、存储、服务器都将无限指向免费。在互联网中,垄断信息的生产、销售以及传播将不再可能。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决定了它内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分布式、平等,平等是互联网的基本原则。
1.2 在一个网状社会,一个“个人”跟一个“公众媒体”的价值,是由连接点的广度与厚度决定的。
听我们的节目不难发现,我们做广播一直处于一种“端着”的状态,新闻、财经乃至音乐节目,无论说了多少创新,都无法摆脱一种单向、传教式的“广播”方式,在传统广播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时代是行不通的,你若继续“端着”,受众则“无感”。在互联网中只有连接越广、连接越厚,价值才能越大,这也是纯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信息包容度与信息量决定你的价值。所以开放变成一种生存的必须手段,不开放就没有办法去获得更多的链接。
2 广播生产与经营中的互联网思维
就四川广播新媒体的生产链技术建设而言,并非在“裸奔”,过去几年的辛勤努力使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关键的基础设施:
2.1 传播渠道建设,覆盖全川的无线发射网点已达77个,分布密度已相对合理,通过对传统发射设备CDR技术升级完全可以承载包括数字伴随在内的新媒体广播型式。
2.2 广播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化,新媒体广播新媒体化前端已初具规模。
2.3 基于云技术的资源共享服务已开始为新闻、音乐、财经、交通
节目开通共享与交流的“高速公路”。
2.4 全媒体跨平台内容采集、处理系统也已经从先导性实验阶段转入
实用验证阶段。
3 互联网思维对于传统广播的影响,堪比“文艺复兴”
人类社会每次经历的大飞跃,最关键的并不是物质影响,而是思维工具的快速迭代和先进的技术创新催化。一种技术从工具属性到社会生活,再到群体价值观的变化,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其跨度至少需要数年,互联网也同样如此。
3.1 “产品经理”角色引入
这场由背后的互联网思维引起的互联网革命,由“产品经理”这类人的思辨引发。最典型的产品经理,就是Apple的创始人乔布斯。如今,这个思维已经不再局限于互联网,与当初人类史上的“文艺复兴”一样,这种思维在逐渐扩散,开始对整个大时代带来深远的影响。我们传统媒体也会被这场互联网思维浪潮所影响、重塑乃至颠覆,这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将会造福我们从事多年的这个行业。
3.2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思维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思维是一种平等、互联的思维。消费者同时成为媒介信息和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由媒体单向广播、制造热点、从而诱导消费行为的模式不成立了,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发生了转变,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到来。当你觉得它是概念的时候,它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开始茁壮成长。
4.1 便捷
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和获取比传统方式快了很多也更加丰富了。
1.2 表达
互联网让人们表达、表现自己成为可能。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愿望,都有参与到一件事情的创建过程中的愿望。
4.3 免费
从没有哪个时代让我们享受如此之多的免费服务,所以广播新媒体应用之初应是免费的。
4.4 数据思维
互联网让数据的搜集和获取更加便捷了,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预测对于提升用户体验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4.5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就是让用户感觉爽,精神物质方面,也就是说,任何商业模式的根本都是用户,用户驱动产品和生产流程且快速迭代,最终是让用户满意。
5 四川广播的新媒体技术分析与规划
首先,新媒体建设要关注盈利模式对业务流程设计的影响,从为播出而制作,向为市场而制作转变;从单一节目播出,向多元化经营转变;从仅注重节目内容质量,向关注盈利模式+内容质量转变。
其次,要关注应用场景对平台功能设计的影响。传统节目生产是以节目制播为核心,而未来新媒体生产应转变为以用户服务为核心。技术平台建设时必须从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出发,根据产品的应用场景来进行平台功能设计。用开放式的系统平台架构来海纳各种新媒体应用创新。
最后,要关注组织架构对平台运维设计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必然会推动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的深刻变革和生产流程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广播技术架构也应做出适应性调整,这种调整宜采用渐进式优化的方式解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控制性技术节点,主要内容包括:桌面化、多维化的技术服务;云架构的技术平台;提高技术资源的共享能力和再分发能力。
5.1 构建统一的覆盖所有频率的全媒体内容采集与数据挖掘平台。
广播板块从2012年底开始起搭建了轻量化全媒体信息汇聚平台(All Media Information Polymerization Platform 简称AMIP²),AMIP²运用先进互联网技术,实现包括语音导航电话、短信、微信、订制特约直传信息、GIS专题信息等全媒体内容的采集。应进一步扩展平台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客户关系数据库(CRM)建设,满足新媒体发展对数据吞吐、交换与数据挖掘的迫切需要。
5.2 构建基于类型的新媒体融合生产平台。
目前我台新闻、交通、音乐、财经、民族等不同类型节目生产规模较大、个性化较强,为其配套的生产流程与平台运维也有较大差异。应构建基于新闻、交通、音乐、财经、民族等不同类型的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打造以“读新闻,享图片,秀视频,品美文,报料王”等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的个性化新媒体节目,并对后续新媒体生产流程与节目创新提供个性化技术支撑。
5.3 实现了网际、台际间素材(多种格式视频、图像、音频、文稿)的及时智能化云共享平台。
完成全台统一文稿、音频、视频、图像一体化云处理桌面的研发。采用云计算技术、智能关联技术、集中转码技术实现全媒体内容的平滑使用,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拓展用户规模,增加用户黏性,为终端新媒体用户提供优质内容服务。
5.4 构建面向新媒体服务的管理交易、结算平台。
以实现文本、视频、图片和音乐在线信息推送、共享及商业交易为目标。响应高速膨胀的新媒体内容管理、审核与交易需求,构建面向新媒体服务的交易管理平台,在满足台内内容共享需求的同时,也为自媒体及新媒体终端用户内容提供管理与交易支撑,形成盈利闭环技术支撑体系。
预留构建具有产业扩展能力的新媒体内容发布渠道发展基金。
通过合作,收购等方式将台内品牌节目第一时间通过与各类优势互联网媒体展开合作。完善接口技术研发体系,利用内容与本地化信息优势,补齐“短板”,实现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共赢发展。
6 四川广播新媒体建设展望
6.1 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四川广播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把握当今技术发展潮流,重构内容采编生产流程,升级采编系统建立统一的全媒体采集平台,实现内容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6.2 加速建立新媒体渠道,推出在四川有一定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APP客户端,拓展四川广播在新兴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6.3 加速建立功能强大的多来源、多渠道的全媒体内容采集聚合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推进内容生产,优化内容制作、存储、分发流程,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内容生产和传播提供强大支撑。整合优势资源,建设和完善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内容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同时加强对各方面数据的收集整理,不断夯实融合发展的内容数据资源基础,建立功能强大的多来源、多渠道的全媒体内容采集聚合平台。
6.4 重构内容生产流程,实现内容生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模式。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适合的融合发展模式,科学规划传播体系基本架构,平台具备跨媒介、媒体的快速制作的能力,节目可按不同分发媒介、媒体的特性定制,构建全媒体内容生产矩阵,具多媒介、媒体的分发能力,建立基于类型的全媒体融合生产制作平台。
6.5 拓展新媒体渠道,通过积极探索与开发整合,建设有特色的移动互联网APP应用。通过加大对APP产品开发设计的力度及增加运营投入,通过积极探索与开发整合推出在四川有一定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APP客户端,拓展四川广播在新兴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