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民族热点问题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2015-02-26 1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少数民族思政

张 璐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网络环境下民族热点问题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张 璐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与范围,在拓宽高校思政教育空间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联系当前民族热点问题,民族院校如何使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以民族热点问题为切入点,构建思政教育新模式,帮助在校学生,尤其是我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迫切并意义重大。

民族热点问题;思政教育;网络

社会热点问题一般是指某一段时间,较大社会范围内,引起公众舆论高度关注,或者引起广泛社会影响的某一社会现象、新闻人物或事件等问题。它可以涉及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各领域。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民族高校的思政教育不仅要密切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更要高度关注民族热点问题,将网络环境下的民族热点问题与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其学会甄别信息,塑造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和价值观。

一、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网络在带来新形势下思政教育内容、手段、观念现代化的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网民达6.49亿,大学生占其中31.5%,高校已成为网络用户最为密集的区域,网络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交流、分享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往往由于社会阅历、甄别信息、是非判断等能力参差不齐的原因,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容易受到诱导,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误入歧途。少数民族大学生除了具有一般大学生的局限性外,还受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怎样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当前“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中的热会热点问题、民族热点问题相结合,成为摆在民族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今年4月,发生在西北某高校的禁戴头巾事件,就是网络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这一事件,偷换概念、混淆视听。一些民族学生由于对民族宗教知识一知半解,对网络上的信息不加甄别,偏听盲信,对形式缺乏正确的判断。无意沦为事件不良影响的“助力器”。

网络上充斥着侵害少数民族权益、破坏民族团结等言论,是极端不负责任的,他们偷换了民族与宗教的概念,将宗教传统与民族风俗混为一谈。少部分民族学生受自身民族情感、民族意识的驱动,被这些言论所误导、利用。透过这一事件,占领高校思政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高地,以民族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与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是当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特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边疆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使得少数民族大学成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学生群体,他们的文化基础、思想、政治素养等与汉族大学生相较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有其相应的特殊性。我们应把握好这些特点,抓住新时期网络环境下思政教育的新契机,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民族热点问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机制,有的放矢的开展民族高校的思政工作,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民族性

经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①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除了具有一般大学生的特点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所谓民族性,是指一个族群文化、语言、信仰、宗教和风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稳定性。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我意识十分强烈,有着很强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他们热爱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少数民族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来源于他们的世代相传的民族情感教育,来源于他们从小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些影响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从本民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本民族固有的文化、道德、风俗去评判社会问题,容易形成对问题片面的认识和价值判断。

(二)重要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国家民族政策方针的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家乡民族情节浓厚,有超过90%的受问卷调查学生表示,毕业后愿意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他们大都来自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地方经济相对落后,在大学里开阔了视野,增进了科学文化知识,树立了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和价值观。他们大多选择回到家乡,成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为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发展、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局限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交通相对闭塞、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基础教育的落后,使得他们的整体知识水平与汉族学生、内地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异。再加上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的不同,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很难融入环境,造成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心理素质相对比较脆弱。一些学生来自于全民信教的民族地区,宗教氛围浓厚,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受思想深处的宗教意识和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的束缚,盲目地排斥其他文化,片面地以民族成分作为衡量问题的唯一标准,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民族观,一腔热情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导致高校思政教育成效甚微。

三、网络环境下民族热点问题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社会热点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民族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民族热点问题相融合,更加不容回避。要想将二者结合,除了加强专职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等途径,更需要学校党政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民族热点问题,加强自身对热点问题的甄别、分析、判断能力,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指导。

(二)建立热点问题学习新平台

改变过去校园网络机械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生硬的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方式,充分利用日益更新的网络技术,以多种形态的方式呈现。微博、微信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直接或间接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因其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呈现形态多样、互动性强而深受当代大学生喜欢。在提供丰富信息资料的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因此,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三)深入开展民族热点问题研究性学习活动

民族院校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多民族复杂性,重点留意当下民族类、宗教类以及民族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定期邀请这些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这些问题开办讲座、论坛,与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以提高民族高校思政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简单地说,就是跳出照本宣科说教式教育,在专家学者的引导下,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培养其甄别信息、深入分析、独立判断的能力,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对民族热点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塑造健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民族热点问题与学生活动相结合

将民族热点问题与学生活动相结合也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党团活动、专题讲座、辩论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各类学生活动都是民族热点问题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良好契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刻理解民族热点问题背后的意义,学会思考,学以致用。塑造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和价值观。

四、小结

从长远来看,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民族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以民族热点问题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新的载体,有助于构建思政教育课堂新模式,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注释:①笔者对西南民族大学2015级本科少数民族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实发500份,有效489份。

[1] 马木提江.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6).

[2] 王香玲.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29(5).

[3] 格日勒图.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1).

[4] 田光灿.新媒体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

[5] 黄振宣,唐爱琼.社会热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9(12):287-288.

G206

A

1674-8883(2015)19-0021-02

本论文为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SSZH16)资助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少数民族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空间几何体中的热点问题聚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常见热点问题及应对
2009年地理备考应关注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