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化时代下电视真人秀的价值取向探析
——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为例

2015-02-26 11:46郑安迪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最强大脑真人秀娱乐

郑安迪

(重庆大学 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

泛娱乐化时代下电视真人秀的价值取向探析
——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为例

郑安迪

(重庆大学 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

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引发收视狂潮,在满足观众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将电视媒体的娱乐功能无限放大,日益呈现出“泛娱乐化”趋势,导致大众传媒本应具有的引领社会价值取向的功能被逐渐削弱,电视真人秀陷入发展的文化困境。本文以“泛娱乐化”时代为背景,分析当下电视真人秀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并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为例,探析泛娱乐化时代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取向,为今后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泛娱乐化;价值取向;《最强大脑》

随着近几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繁荣发展,原本作为消遣的“娱乐”日益泛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的价值取向。然而,当下电视真人秀竞争激烈、良莠不齐,导致“泛娱乐化”现象日益突出,传播效果大大减弱。如何才能在娱乐化浪潮中发挥电视媒体本应具有的引导功能?笔者将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为例,探索“泛娱乐化”时代下电视真人秀的价值取向。

一、什么是“泛娱乐化”时代

所谓“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电视媒体制作、播出的格调不高的娱乐类、选秀类节目过多,人为制造笑料、戏说过滥,连新闻、社教类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令收视率增高。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雅文在《大众传媒媚俗化的成因及其遏制》一文中指出,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危害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降低受众的文化品位”。二是“减弱受众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弱化媒介的社会职责”。尼尔·波兹曼也在《娱乐至死》中提到:“电视正把我们的文化转变为娱乐业的广阔舞台。”由此可见,引导电视真人秀发扬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尤为必要。

二、泛娱乐化时代下电视真人秀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1)同质化严重,创新精神缺失。随着2013年现象级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爆红,电视真人秀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各类真人秀纷纷横空出世,占据了电视娱乐节目的半壁江山。从“爸爸热”、“相亲热”,再到最近的《极限挑战》《挑战者联盟》《极速前进》《无限挑战》……高相似度的节目名称和如出一辙的赛制规则使得电视真人秀的同质化趋势愈演愈烈。这种排斥自主创新,仅仅依靠购买国外版权或节目之间僵硬模仿的创办理念必然导致恶性竞争,从而影响节目质量,造成观众审美疲劳。乐正传媒研发总监彭侃表示,“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题材上都在循环往复。”这种“疯狂克隆”现象使真人秀的原创性和个性开始丧失,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电视节目创新力匮乏,传播力衰竭,表征了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趋势,使人们踏上“娱乐至死”的不归路。

(2)庸俗化泛滥,审美取向畸形。“从根本上说,娱乐节目是那种能够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伦理观念、精神品格、人生境界的力量,具有能够净化人的灵魂、激励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素质,从而实现改造世界重铸自我的功能。”然而当今部分真人秀节目却热衷于无聊的恶搞,专注明星八卦、绯闻轶事,迎合人们的窥私欲望,将其发展为一种娱乐消费形式,助长了社会“哗众取宠”的浮躁心理,引向“华而不实”的价值逆流,导致庸俗化泛滥。例如,女神生活体验秀《偶像来了》中,众女星面对林青霞的浮夸反应遭人吐槽,赵丽颖莫名对何炅“示爱”、“接吻”引发炒作质疑,古力娜扎私生活遭曝光……为了追求收视率和感官刺激,节目通过“戏剧化”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迎合某些受众的猎奇心理。这种“泛娱乐化”审美误区脱离了电视文化的审美和引导价值,对其产生严重的侵蚀作用。这要求作为当前主流电视节目形态的真人秀节目迫切进行反思和探索,走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娱乐节目应有的功能。

(3)商业化过度,功利主义加重。众所周知,高收视率、高关注度意味着丰厚的广告回报,商业性正挑战电视的娱乐边界,致使部分真人秀节目显得过于功利主义,充斥着浓郁的商业气息。时尚真人秀《女神新装》频频爆出“抄袭”、“黑幕”等丑闻,女星叶璇更在曝光内幕“都是作秀不真实”后退赛,引起网友争议。虽然《女神新装》曾因创造性的T2O(TV to Online)模式将一档综艺节目升级为一场产业革命,但这样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利益最大化势必会使节目呈现过度商业化趋势,朝“伪健康”方向发展。此外,选秀类真人秀的短信投票机制成为电视台商业利益追逐的另一个手段,收费标准严重畸形,后台公正性也难以得到保证,严重伤害了节目公信力。“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正日益影响电视真人秀的发展,在破坏电视生态环境良性建构的同时也对观众价值取向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三、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价值取向探析

“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真人秀”《最强大脑》自2014年初开播以来,凭借其独有的科学文化内涵、新颖的节目形式、庞大的嘉宾阵容等优势,取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赢,为电视真人秀节目“泛娱乐化”送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议程设置理论提出,“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因此,电视节目所处的立场和传递的价值观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受众的认知。《最强大脑》的播出调动了普通观众对科学的兴趣,其传递的价值取向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正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所言:“这个节目又好吃又好看,是一个有营养的科学大餐。”下面,笔者将从五个方面对《最强大脑》的价值取向做出探析,尝试为今后电视真人秀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1)严谨务实:让科学流行起来。普及科学知识、传递文化内涵一直以来都是大众传媒的责任,然而由于科学类节目过于“高冷”,难以调动观众兴趣,在电视格局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中国科学类电视节目在先后经历了普及基础科学知识的1.0时代,以《走进科学》为代表悬念式讲述科学故事的2.0时代后,终于迎来了以《最强大脑》为代表互动式、分享式科学真人秀的3.0时代,将科学与娱乐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让科学流行起来”。一方面,《最强大脑》一直弘扬“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从以科学检测为依据寻找最强脑力选手,到组建科学顾问构建挑战评价体系,再到遭遇质疑后多方求证检验结果,科学性与权威性贯穿节目始终,严谨务实的态度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体会科学精神的内在价值,从而挖掘出更丰富的节目内涵;另一方面,《最强大脑》让科学走下神坛,更接地气。节目通过电视化手法,让科学家走向前台,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将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用互动的方式进行有意义且有意思的传播,寓教于乐,使之更富有人情味。同时,节目组利用《最强大脑》同名游戏APP和新浪微博官方账号等形式带给受众互动分享式体验,鼓励受众参与,让老百姓真正开始关心和讨论关于科学的话题,使节目所传递出的科学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不仅符合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也提升了电视真人秀的文化价值。

(2)人文关怀:认识自我,感性回归。科学要有刻度,更要有温度。它不是冷冰冰的客观存在,而是以“人”为载体所展现出的才能与禀赋,这就是《最强大脑》中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节目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不是单纯地普及科学知识,而是将注意力放在科学与人的关系上,挖掘普通人身上的科学潜力,引导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更难能可贵的是,整个节目也并非机械地展示人脑的特殊功能,而是着力于普通人奋发努力的精神,展现了挑战者的生活,甚至对命运的挑战,这些都是对人本价值的关注。同时,在选手身上也折射出一些人文价值的建构,为科学理性为主基调的节目注入了感性色彩。例如,出身贫寒的超级辨变脸王李威,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女儿坚强生活的勇气,接受挑战,并拒绝了李永波教练的资助,表示要靠自己的能力还女儿健康,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铮铮铁骨令人动容。还有第二期节目中王国林书架检索,为偏远山区的孩子现场捐书体现了公益元素。《最强大脑》不仅挖掘了挑战者身上的能力,更挖掘了其背后的故事,呼唤感性的回归,也避免了泛娱乐化倾向。节目的情感动人性围绕科学而生,又超越简单科学而具有人文气性,这是其传递出的人文关怀在另一层面上的体现。

(3)奋发进取:民族自豪感的激发。“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不仅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的基本取向,而且关乎主流社会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在发展的中国,尤其需要进取的、健康的、高尚的主流价值观来引领全民族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民族和国家的力量。”《最强大脑》赛制严谨,脑力人才通过层层选拔、挑战、PK,最终才能站上中外对抗赛的舞台,与众多国家的高手进行最终角逐,而中外对抗赛恰恰是整季节目的高潮所在,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科学作为衡量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备受关注,中外脑力达人同台竞技,恰好符合了受众的期待。脑力精英的每一次较量,不仅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更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也十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这样的文化自觉在当今“泛娱乐化”遍地开花的电视界十分难得。《最强大脑》的主要受众还是集中在广大青少年人群,他们尚处于三观塑造的重要阶段,必然受到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熏陶,不自觉地接受节目的价值观引导。因此,这样积极正面的价值取向能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启示,也让电视娱乐节目承载了更多社会责任和教育功能,从而更具思想性和文化性。

(4)创新精神:海外版权的本土化改造。创新精神在《最强大脑》节目组对海外版权的本土化改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档节目源自德国节目《Super Brain》,但栏目组对其进行了颠覆性的本土化移植。原版是一年一次大型直播娱乐秀,只是对脑力技巧性的比拼,没有科学探究。《最强大脑》则将其改为季播节目,采用现场挑战、互相PK、科学评判等更具互动性的形式来传递科学内容,使以往教条式、机械化的科学类节目更加生动有趣。此外,栏目组还创造性地推出中外选手脑力比拼,观众渐渐地开始关心选手的得分、去留,形成了剧情期待,自然增强了受众黏性,带来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节目组还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性传播,设置了众多富有中国特色的挑战项目,如“百家姓空间大挪移”、“铜人茶馆”、“辨变脸”等,与中国观众拉近了距离,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娱乐节目中,焕发出更加旺盛的活力。这是电视媒体进行文化创新的有益尝试,对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强大脑》作为一档科学类真人秀节目,以身作则,在引进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改进了原有模式,讲究文化内涵,注重娱乐品质,使之更符合中国本土国情和观众的审美需要。这档节目还成功引起了海外电视台的兴趣,为中国电视节目反向输出、提高国际影响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体现的创新精神值得未来真人秀节目和广大受众学习借鉴。

四、结语

中国电视真人秀的健康发展,需要在深入了解自己所处时代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外优秀经验,并结合国情进行自主创新,从各方面提高节目的文化素养,切实履行大众传媒引导价值取向的重任。娱乐性并不等于文化的缺乏,让娱乐更好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融合,才能真正做到为受众服务,为中国电视事业添砖加瓦。

[1]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6.

[2] 赵雅文.大众传媒媚俗化的成因及其遏制[J].新闻知识,2005(04).

[3] 杨丽.娱乐节目的教育功能[J].记者摇篮,2009(4).

[4] 吴楠.浅析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现象及突围路径[J].视听,2014(12).

[5] 黄于悦.明星真人秀节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5(5).

[6] 郝伟.论泛娱乐时代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文化自觉——以职场真人秀《职来职往》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1(6).

[7] Walter Lippmann . Public Opinion[M] . Nabu Press,2011.

[8] 李响.《最强大脑》:“创新的内容”为王与“差异化”品牌策略[J].现代传播,2014(3):97-99.

[9] 纪楠.“后娱乐”时代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为例[J].青年记者,2014(8中).

[10] 张国涛.“真人秀”让科学流行起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评析[J].中国电视,2014(05).

G222.3

A

1674-8883(2015)20-0049-02

猜你喜欢
最强大脑真人秀娱乐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娱乐眼
“最强大脑”哪家强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