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元 毕研玲 张宝山 陈 璐
(1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西安 710062) (2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重庆 400715)
决策科学不仅对社会经济建设有直接意义,更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小到个人择业或企业投资, 大到国家政策制定, 决策无处不在。然而,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快, 在政府、工厂以及社会等重要决策部门, 主要决策权也出现老龄化的趋势(Cooper, Worthy, Gorlick, & Maddox, 2013)。换言之, 随着个体年龄增长, 决策的重要性和影响性也随之上升(Worthy, Gorlick, Pacheco, Schnyer,& Maddox, 2011), 这就需要明确个体在增龄的过程中能否依然明智地决策, 以及如何才能提升其决策水平。对这些问题的考察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年人自身的生活质量、提升国家整体决策的效率,更对提高社会经济建设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老年人决策在各领域内的研究现状, 重点描述老年人在不同领域决策任务上的决策特点;其次, 依据个人-情境拟合框架揭示老年人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最后, 总结了现有老年人决策研究的争议及展望。
研究发现, 老年群体在认知、情绪、动机等心理行为方面与年轻人存在显著差异, 正是由于这些心理特征的差异及其与决策任务的交互作用,老年人决策行为表现出了更为特殊且复杂的特性。随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决策情境的转变, 老年人与年轻人在决策中表现的年龄差异的方向和强度发生变化。虽然我们不能据此断定这些研究结果相互矛盾或冲突, 但若只从某一角度(如决策质量)探讨这些发现, 则很容易为之所困。因此, 要揭示老年人行为决策的特点, 除关注老年人自身的心理行为的年龄特征外, 还要结合所使用任务的特征以及其他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这些因素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 决定了老年人行为决策特征的复杂性。
依据采用的决策任务, 可以将决策领域划分为消费决策、风险决策、医疗决策和日常决策等领域。基于各个领域任务本身的特点, 本文主要从决策的信息搜索、决策偏好、决策质量和满意度等几个角度, 对决策行为的年龄差异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消费决策是指消费者在考虑产品价格、质量、及性能等信息的基础上, 做出购买倾向或选择的过程, 该领域研究不仅对消费群体有一定影响,也为市场营销人员及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由于个体地位与经济水平都会随增龄而产生变化, 老年群体的消费行为与年轻人相比无论在选择本身或产生影响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因此,老年人在消费决策任务中的表现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目前, 相关研究已经涵盖了老年人在不同情境条件下完成消费决策的特点及认知老化的影响作用(Mata, Schooler, & Rieskamp, 2007)、消费决策策略受情境条件和学习水平影响的年龄差异(Mata, von Helversen, & Rieskamp, 2010)以及决策前信息搜索行为的年龄差异等诸多方面。其中, 老年人在消费决策前的信息搜索模式, 是老年人决策特点在信息加工角度最主要的表现, 因此一直是决策年龄差异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Yoon, Cole, & Lee, 2009)。
消费决策中的信息搜索模式是指, 个体在做出决策之前对备选商品的相关信息(如品质和性能)的搜索和提取特点, 是完成消费决策的重要前提。相关研究显示, 老年人决策前信息搜索的数量明显低于年轻人。例如, 有关消费产品选择的研究发现, 在购买谷物时, 老年人倾向于考虑很少的营养信息(Cole & Balasubramanian, 1993); 在购买汽车时, 老年人则倾向于考虑很少的品牌、营销商和模型等信息(Lambert-Pandraud, Laurent,& Lapersonne, 2005)。Mata 等(2007)采用钻石价值判断任务, 发现老年人决策前平均信息搜索的数量比年轻人少 15%, 验证了信息搜索模式特点的年龄差异。针对老年人这一信息搜索模式的特点,该研究进一步采用流体智力水平的差异进行解释,指出个体年龄越大认知资源越有限, 决策中的信息加工越受阻, 进而表现出搜索少量的信息而花费较长时间来加工的特点。
早期研究多数只关注老年人决策前的信息搜索数量, 及不同的任务情境下对搜索模式的调整,却对该搜索模式与决策质量的具体关系不置一词。那么, 老年人信息搜索量减少会对决策的质量造成怎样的影响呢?Mata和Nunes (2010)采用情境模拟法, 通过操纵各产品属性信息之间的联系大小及信息的数量, 模拟不同策略条件的消费决策, 考察决策质量与信息搜索模式的关系。结果发现, 老年决策者虽会表现出信息搜索数量的降低, 但对决策的质量并未造成显著影响。这一研究发现显然与传统观念中信息搜索能力与消费决策质量的关系不一致(Reed, Mikels, & Simon,2008)。因此, 一定存在着其它因素影响老年人信息搜索能力与消费决策质量的关系。为此, 有研究者改编了经典序列决策任务, 将情绪因素纳入到了研究设计中, 通过两组被试对商品价格的评估探讨决策特点的年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 老年人搜索过少的选项信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表现差于年轻人, 但更进一步的分析发现, 老年人较为积极的情绪特点才是影响决策前信息搜索行为和决策质量的更为重要的因素(von Helversen & Mata, 2012)。也就是说, 老年人消费决策的表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调节或影响, 信息搜索数量的下降对决策表现的贡献值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将决策前信息搜索模式和决策质量作为研究老年人在消费决策领域表现的重要变量, 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老年人决策特点的研究, 更为提高老年人消费质量提供现实依据。但总的来说, 该领域的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应从以下两点加以改进:首先, 扩展信息搜索模式研究的方向,在关注其与决策策略、质量间关系的同时, 考虑决策材料的性质对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 其次,除了个体发展过程中的认知、情绪等, 还存在情境、任务特征等因素, 这些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可能会共同影响消费决策的过程与质量。
风险决策是经济决策领域中较为传统的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退休延迟的当今社会, 老年人面临的许多决策都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其在有风险的医疗选择及金融投资等问题上决策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根据 Mata, Josef,Samanez-Larkin和Hertwig (2011)的元分析将研究老年人风险决策的任务分为两类, 包括基于经验的决策任务(如爱荷华博弈任务IGT、行为投资分配策略BIAS及气球模拟风险任务BART (Lejuez et al., 2002)和基于描述的决策任务(如剑桥赌博任务CGT、确定效应任务(sure thing vs. risky gamble)及二十一点Blackjack (Dror, Katona, & Mungur,1998)。
年龄增长往往伴随认知控制、情感动机等的改变, 这将导致老年人与年轻人的风险决策表现差异显著, 然而随着研究情境的改变, 年龄差异的特点也将产生变化(Mata et al., 2011)。例如, 在涉及风险的金融决策的研究中发现, 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真实情境中, 老年人完成决策任务的表现都比青年人差, 到了70岁老年人决策技巧更是陡然下降(Korniotis & Kumar, 2011)。采用BART考察老年人的冒险行为, 要求老年和青年两个年龄组尽可能多的给气球打气, 在保证气球不爆炸的情况下依据打气次数获得相应奖励。结果发现,未经过学习的老年人冒险行为显著低于年轻人,导致获得的奖励更少, 即决策质量更差, 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符; 但当试验次数增加, 被试获得完成该任务的经验时, 老年人的表现则和年轻人无差异(Rolison, Hanoch, & Wood, 2012)。学习和累计的经验可以影响个体对输、赢的反应, 也就能据此改变老年人的决策偏好, 从而提升决策水平。可见, 老年人与年轻人决策质量的差异并不稳定。
不难发现, 老年人在风险决策这一特殊领域的表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决策偏好的影响, 这决定了老年人风险偏好在研究中的重要性。早期研究者认为, 老年人在决策中更加小心、保守:相较于年轻人, 老年投资者倾向于购买低风险的股票(Hunter & Kemp, 2004); 并且只将少量的积蓄投资在股票(Kumar, 2009)或其他的高风险资产上(Bellante & Green, 2004; Jianakoplos & Bernasek,2006)。然而, 随着研究推进, 近期不断有研究发现老年人风险偏好会受到选项特点的影响:Mather等(2012)提出, 在确定的小收益和有风险的大收益之间, 老年人倾向于风险规避; 相反,在有机会获得确定的小损失和冒更大损失的风险之间, 老年人则偏好冒险。无论是对确定收益的偏爱还是对确定损失的规避, 都表明确定选项在老年人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占的权重比年轻人更大; 更偏好有可能损失又有可能收益的风险项也反应了老年人更加关注选项中带有积极信息的特点, 这两种特点共同影响老年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决策风险偏好。Bauer等采用 IGT爱荷华博弈任务, 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当损失牌中有较大的奖励诱惑时, 老年人往往表现差; 而当损失牌中有较大的损失危险时, 老年人则表现与年轻人无差异(Bauer et al., 2013)。可见, 老年人的风险规避倾向受到任务中选项特点的调节作用。
风险决策任务是一种与奖励、损失高度相关的决策任务, 老年人在此类任务中的表现(包括风险偏好和决策水平)较为复杂。首先, 受到老年人加工速度、记忆等基本认知能力下降的影响, 个体风险决策水平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基本趋势(Henninger, Madden, & Huettel, 2010)。但这一规律往往受到任务情境(如学习经验)的影响, 并非一直稳定存在。其次, 由于风险决策任务本身的性质使然, 其选项本身的价值大小、输赢概率等都对选择产生影响, 形成老年人的决策偏好。一般情况下, 老年人表现的比较保守, 有明显的风险规避倾向; 而少部分情境下老年人也会比较冒险。总体上与人们的经验相吻合。最后, 风险决策中选项特点及价值具有不确定性, 这往往也将导致收益、损失等选择结果的不确定, 是存在于风险偏好以外的影响决策质量的重要因素, 有必要在研究中加以考量。总之, 老年人在这两个方面的表现,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医疗决策是与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类决策,包括选择药物处方、治疗方案或医院等,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人口平均寿命增长, 科技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面临愈加复杂的医疗决策。与其他人群相比, 医疗决策对老年人而言兼具重要性和熟悉性两个特点(Moye & Marson,2007), 且往往包含长期或短期的风险, 因此老年人在这类任务中的选择会受到多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造成研究结果的复杂性。
对生命问题框架效应的探讨是医疗决策领域中较为常见的研究范式。框架效应是指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老年人在框架效应问题上的表现目前还没有定论。主流观点认为, 框架效应任务的成绩与个体认知能力高度相关, 因此随着年龄增长,认知能力的下降必然引起框架效应任务表现的下降(如, Bruine de Bruin, Parker, & Fischhoff, 2007)。Finucane, Mertz, Slovic 和 Schmidt (2005)提出, 老年人转换、加工信息能力等的下降, 会增加其对不同描述框架下任务反应的不一致性。Kim,Goldstein, Hasher和Zacks (2005)采用经典的肺癌治疗情境任务, 分别用生存、死亡两种框架向被试描述两种不同的备选治疗方案(放射疗法和手术), 描述中提供了各方案在1年和5年内的存活率, 要求被试依据个人喜好做选择。结果证实, 框架效应对老年人的影响显著大于年轻人。
另一部分研究者则认为医疗决策中框架效应不存在年龄差异(Mayhorn, Fisk, & Whittle, 2002),或者老年人对框架效应不如年轻人敏感(Mikels &Reed, 2009)。为此, 研究者考察了完成框架效应任务的过程中个体的信息加工策略, 试图解释该争议。Woodhead, Lynch和Edelstein (2011)采用经典肺癌治疗情境任务的同时, 要求被试报告其做出选择的思维过程, 以分析其策略特点。结果发现, 年轻人在两种不同的描述框架下, 选择偏好有所差异; 而老年人则总体表现出对生存、死亡框架描述差异的不敏感, 只有当决策采用数据驱动加工策略—即依据描述中的数据进行思考从而做出选择时, 才会出现框架效应。也就是说, 事实上老年人与年轻人相似, 在决策中也容易受到描述框架的影响, 甚至可能由于老年人对不同描述间的相似性理解不够深入, 而更易出现框架效应。但是, 由于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导致其在完成某些决策任务过程中倾向于根据经验考虑问题, 从而忽略不同框架中数据描述的不同,也就造成老年人在这些任务中对框架不敏感, 进而导致相关研究的不一致。
与框架效应研究不同, 在其他有关医疗决策的任务中, 老年人表现明显较差。研究通过图表、文本等形式向老年人和年轻人呈现了相同的各种医疗保险计划的信息, 测量了老年人对医疗保健信息特点的理解以及依据明确的信息做出最优选择的能力。结果发现, 老年人在理解和选择计划的过程中, 犯错误的概率接近年轻人的3倍(分别是25%和9%) (Hibbard, Slovic, Peters, Finucane, &Tusler, 2001)。在另一个研究中, 研究者增加了决策任务中健康、金融等信息的复杂性, 来考察年龄与决策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所有的被试在任务变得复杂之后犯错误的概率都增加, 而老年人在不同复杂程度的任务中表现均差于年轻人(Finucane et al., 2005)。可见, 在医疗决策中, 无论任务简单还是复杂, 老年人加工信息的出错率均高于年轻人、决策能力也差于年轻人。
综上, 老年人在医疗决策领域的表现呈下降趋势。对于框架效应的问题, 当决策情境只能依据描述的信息进行决策时, 老年人的框架效应更可能出现; 当决策情境中涉及到的老年人相关经验较为丰富且易于提取时, 老年人医疗决策的框架效应往往会消失。该领域研究应抓住老年人依赖经验决策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提升其医疗决策水平。
日常问题解决是老年人生活中面临较为重要的决策问题, 包括退休、财产分配、解决纠纷及购房购车等决策。通常来说, 日常决策一般包含老年人生活中涉及到的、非实验室模拟的、不能归为某一典型的决策范围的问题。该领域决策能力往往是日常生活中评估老年人决策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也是研究老年人行为决策的必不可少的领域。
现有研究认为, 随着年龄增长, 老年人的日常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上升。如, Cornelius和Caspi (1987)对20到78岁成人进行日常问题解决调查和语言能力测试, 发现被试在相关情境问题(如:处理复杂或技术性信息; 解决家庭成员间冲突等)上的表现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有研究者让两个年龄组的被试回答琐事问题(如戛纳电影节在哪个国家举行?加拿大, 法国), 并报告对这些问题回答的自信程度, 以考察个体对自身知识及决策能力认识的准确程度, 即元认知能力。结果表明, 老年人往往对自己能力和知识的认知更加准确,而青年人则表现出过分自信(Kovalchik, Camerer,Grether, Plott, & Allman, 2005)。众所周知, 良好的元认知能力是解决日常问题必备的素质, 此研究证实了老年人日常决策能力有所提升的观点。此外, 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问题的优势也受到不少研究者关注, 包括随着年龄增长, 解决人际问题的效率提高(Thornton & Dumke, 2005),解决人际问题采用的策略也更有效等(Blanchard-Fields, Mienaltowski, & Seay, 2007)。
老年人无疑是生活经验丰富的群体, 在遇到生活中问题时能够根据自身经验, 结合相关知识妥善处理, 表现为日常决策能力的提升。但是, 年龄增长在为个体带来丰富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困难:首先, 老年人老旧的观念不能跟随时代发展得到及时更新, 限制解决新派问题的方式; 其次, 老年人较为固定的认知图式决定了, 一旦问题与既有经验不符, 就无法做出优势决策。这些推论与Thornton和Dumke (2005)的元分析结果相一致, 老年人日常决策能力的提升并非稳定存在于所有的任务中。在解决人际问题以外的事情中,其决策效率并不比年轻人高, 甚至在一些任务上的表现要差于年轻人。该领域研究应注重老年人日常决策水平多方向的提高。
虽然决策任务的领域划分并非十分严格, 比如风险决策任务常常需要消费决策或者医疗决策的情境, 而日常决策任务也常涉及到购买行为等。但在研究中, 各领域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 因此所采用的任务就有很大差异。当决策领域和任务发生变化时, 老年人决策特点的表现形式就会变化, 决策表现的年龄差异的方向、强度及影响因素也随之变化。消费领域主要表现为老年决策者信息搜索数量下降及决策质量的变化; 风险决策则更关注年老化带来的决策偏好及其对决策质量的影响; 医疗决策表现为面临医疗决策任务时老年人的表现及对框架效应敏感性与年轻人的不同; 日常决策则更关注增龄引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变化对老年人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的影响。总而言之, 众多领域的研究结果表明, 老年决策者的决策表现与年轻人存在较多方面的差异,其决策特点也更为复杂。这不仅是由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特征上的变化造成的, 更是决策领域及任务多样性的必然结果。
研究者们也对老年人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探讨, 并认为认知资源、工作记忆、情绪状态等是影响决策过程的重要因素。然而, 这些因素具体又是如何作用于老年人的决策行为的呢?下面我们将结合个人-情境拟合理论来分别探讨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老年人行为决策的效应及作用机制。
个人-情境拟合理论(person-context fit)认为,老年人行为决策的结果依赖于个人特征、任务要求以及环境之间的拟合度指数(Yoon et al., 2009)。个人特征主要指老年人当前认知能力、情绪状态等方面的特点, 而情境特征则包括当前决策任务所涉及的领域特点及结果分布等环境特征。二者拟合程度是一个连续函数, 依据任务和情境需求是否超过了个体的决策资源和能力而由低到高变化。当个人特征和任务情境间的拟合度比较高时,老年人在认知能力上的缺陷, 就会获得丰富知识和经验的补偿, 通过调整决策加工过程, 提高其决策效度。当个人特征和任务情境拟合度指数相对较低时, 任务和情境的需求就超过了可获得的资源, 老年人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调整其在决策过程中的加工策略。此时, 若被试调整的策略适用, 则同样可以形成个人以及社会满意的决策结果, 反之, 则会导致较差的决策结果。
根据个体-情境拟合模型, 老年人行为决策主要受两个维度的影响:老年群体特征及决策任务特征。而老年人群体特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情感及决策动机等的变化; 决策任务特征则包括任务类型、老年人对任务的熟悉程度和任务的意义等。
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变化是影响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尽管研究者们关于认知能力与行为决策关系已经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 即认知能力对行为决策有着显著影响(e.g., Agarwal & Mazumder,2013), 但是由于人们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观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看法, 造成了基于不同理念的老年人行为决策领域各维度研究结果上出现了一定分歧。总的来说, 老年人认知发展对决策存在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 认知老化的研究发现, 个体的流体智力从成年早期开始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这一系列认知能力的老化, 不仅使工作记忆、加工速度、执行控制功能等基础心理过程受到局限,也会损害依赖于认知能力而发展的更为复杂的决策行为(Smith & Ratcliff, 2009)。老年人转换、加工信息能力的下降, 对决策行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如降低其对框架效应的敏感性(Finucane et al.,2005), 影响决策规则的应用(Bruine de Bruin et al.,2007), 及在一些领域中更加规避风险等(Dohmen et al., 2011)。认知能力的局限, 导致老年人在大量决策任务中表现下降(Bruine de Bruin, Parker, &Fischhoff, 2012; Finucane & Gullion, 2010; Mata,von Helversen, Karlsson, & Cüpper, 2012)。
另一方面, 持认知增长观的研究者认为, 随着年龄增长, 老年人晶体智力水平的上升对决策也有提升作用, 这表现为老年人在完成决策任务时表现出的丰富经验和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例如, 有研究发现老年人具有较高的人际和群际冲突的推理能力(Grossmann et al., 2010), 这使得老年人在一些决策任务中表现的比年轻人更明智(Tentori, Osherson, Hasher, & May, 2001)。同时, 老年人具备丰富的经验知识, 促使其根据不同类型决策任务的需求而选择较为合适的策略, 从而表现出与青年人相似的决策水平(Mata et al., 2007);此外, 老年人在晶体智力上的优势, 在一些时间折扣、金融决策等任务上弥补了其流体智力下降对决策的损害, 从而表现优于年轻人(Li, Baldassi,Johnson, & Weber, 2013)。这些证据表明, 老年人晶体智力的增长可以提升其在决策任务上的表现。
老年人认知能力对决策行为两个方面的影响看似矛盾, 实则是个体两种认知结构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的一生中, 认知模式的改变是复杂的:有些认知能力改变, 有些却没有; 一些认知的改变对决策有损害, 一些则无影响, 甚至能提升决策(Healey & Hasher, 2009)。Peters, Hess, Västfjäll和Auman (2007)也支持了这个观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个体在完成多数任务时更加依赖经验, 而依据描述精细思考的模式逐渐变少。这种趋势会导致决策的偏见, 但当这些经验能够补偿精细加工的下降时, 决策的质量就能得到保证。这表明,当决策情境所涉及到的认知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如晶体智力), 老年人就有可能表现出优势; 当决策情境涉及的认知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如流体智力), 老年人则可能表现比较差; 若涉及到的认知能力没有变化, 则老年人表现与年轻人无异。但是, 无论哪一种认知能力作用于决策时, 都会受到彼此的制约, 从而对决策产生较为复杂的影响。
情绪体验是形成老年人与年轻人决策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进入老年期以后, 个体的情绪与动机特点会发生明显变化(Blanchard-Fields,2007)。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老年人往往更加注重情绪调节, 将调节情绪状态看得比其他类型的目标更为重要(Carstensen, Fung, & Charles, 2003;Carstensen, 2006)。此外, 老年人的情绪加工方式也与年轻人有很多不同, 表现为总体情绪体验更积极, 情绪状态更稳定(Carstensen et al., 2011)。因此, 在面对与年轻人相同的决策情境时, 老年人会在情绪的强度、唤醒度等维度上表现出独特的特征, 进而产生决策的倾向或质量差异, 如老年人能通过调节负性情绪从而提升完成任务的质量(Scheibe & Blanchard-Fields, 2009), 以及凭借情感线索利用启发式策略做出很好的选择(Queen &Hess, 2010)。可见, 老年人的情绪发展及特点对决策的影响十分重要,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认知,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总的来说, 老年人的情绪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老年人的情绪通过影响信息加工过程进而影响决策表现。动机理论表示, 随着年龄增长, 个体对情绪调节的关注可能会导致信息加工的偏差(Mather, Knight, & McCaffrey, 2005)。情绪调节本身对个体的意义和重要性在上升的同时,必然会影响情绪信息等对个体的吸引力和对相关信息的加工程度, 造成老年人信息加工偏差, 如回忆的积极信息数量显著高于年轻人(Mather &Carstensen, 2005)。事实上, 情绪对老年人决策中信息加工的影响在信息搜索时就已经有所体现,正如前文所述, 较高的积极情绪会降低老年人在各种决策任务中信息搜索数量(Fiedler, Renn, &Kareev, 2010; von Helversen, Wilke, Johnson, Schmid,& Klapp, 2011; von Helversen & Mata, 2012), 还会影响其对不同性质信息搜索的偏好, 如偏爱情感上有意义的信息(Charles & Carstensen, 2010)。
第二, 老年人的情绪调节特点也会影响决策前的预期情绪及决策后的满意度。随着年龄增长,个体情绪调节策略重点在于将积极情绪最优化,消极情绪最小化, 即积极情绪偏差(Carstensen &Mikels, 2005)。这将导致决策中个体对负性情绪的敏感性降低, 如在简单的决策任务中, 老年人和年轻人对损失的预期有差异, 老年人对损失的反应显著少于年轻人(Samanez-Larkin et al., 2007)。此外, 与追求收益的青年人不同, 老年人更加倾向于规避损失, 从而规避负性情绪(Ebner, Freund,& Baltes, 2006)。另外, 情绪调节作用水平随年龄增长的变化也会影响决策的满意度。研究发现,经过决策前的认知重评后, 老年人的决策满意度提升, 而年轻人则不变。研究者让两组被试在购买决策(四选一)前进行产品评估, 发现相较于年轻人, 老年人的评价过程提到产品各属性的积极信息更多, 且对自己的选择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反, 当被试在决策前不进行商品评估, 即控制了情绪调节的影响时, 两年龄组被试的满意度则没有差异(Kim, Healey, Goldstein, Hasher, & Wiprzycka,2008)。
老年人情绪对决策表现的影响与年轻人具有一定的差异。一方面, 这些差异可能源于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情绪加工方式, 如老年人的积极情绪偏差导致其在决策中对积极信息的偏爱,从而影响决策的信息加工和偏好。另一方面, 认知功能下降也是老年人决策中情绪作用显著的重要原因, 由于认知功能的下降, 老年人转而倾向于利用情绪信息进行决策, 降低了决策的难度。这种利用情绪线索进行决策的方式, 虽然未必能够提升决策本身的质量, 但却极大地满足了老年人的情感偏好。所以, 情绪对老年人决策影响十分重要, 而情绪与认知能力各自对老年人决策影响的大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更值得未来研究深入探讨。
正如老年人在不同决策研究领域中的结果所示, 任务类型的改变对老年人的决策表现产生重要影响。决策任务有选项独立和选项依赖之分,前者是指决策中每个选择所代表的收益都由主试实验前确定, 被试的所有选择不会影响其他选择的结果, 如爱荷华博弈任务; 而后者则指决策中被试先前的选择会影响后续选择的结果, 与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决策问题特点相似。有研究者分别考察了老年人与年轻人在两类决策任务情境下的表现及差异。结果发现, 当采用选项独立的决策任务时, 每次选择可以获得各自对应的奖励,各次选择的结果相互无影响, 年轻人的任务表现即累计奖励值略好于老年人; 而当采用选项依赖任务时, 每选择一次的结果都是动态的, 对下一次选择的奖励大小造成影响, 老年人获得的累计奖励则显著大于年轻人(Worthy et al., 2011)。也就是说, 相对于较为陌生的、对工作记忆等认知能力需求较大的选项独立任务而言, 老年人更加擅长与现实决策相似的选项依赖任务, 因为这类任务更能发挥其丰富的经验优势。
其次, 老年人对熟悉的决策任务更加擅长。研究者认为, 在某一个领域里工作的个体, 长期地重复对某些事情的决策, 就会形成一个固定的图式或脚本, 从而简化后面的决策(Park, 1999)。一般来说, 大部分老年人对贴近自身生活的决策任务更加擅长。例如, 经常买菜做饭的老年人, 在做购买蔬菜的决策时要优于做购买家具等的决策;患过高血压的老年人, 在区别高血压的禁忌食物时也要表现的好于区别糖尿病的禁忌食物。相反,在完成新异任务时, 先前累积的知识经验不能为老年人的决策提供优势, 决策的结果则倾向于变差(Morrow et al., 2003)。
最后, 相比年轻人, 决策任务是否有意义对老年人影响更明显。Castel (2005)发现, 给被试同时呈现一些商品的常规价格和另一些商品的非常规价格, 针对非常规组的商品, 老年人的回忆表现差于年轻人; 而在常规组的商品价格回忆上,老年人表现与年轻人无差异。也就是说, 如果决策任务或涉及到的自然材料有意义, 老年人可以依靠先验知识和原有图式的支持, 从而表现的同年轻人一样好。
由个体-情境拟合模型可知, 几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并非完全独立。首先, 老年人的积极情感效应受到认知控制过程的影响, 当被试需要执行次要任务时, 就会影响控制过程, 从而使老年人决策的积极效应消失(Mather et al., 2005)。其次, 老年人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认知能力在不同方向的发展变化, 对决策的影响也会受到所执行任务类型的调节作用, 当前决策任务种类与老年人能力匹配与否, 会使老年人的决策表现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最后, 老年人在更加贴近生活的决策任务中良好表现, 不仅由于经验丰富, 也可能是老年人情感受到调动, 进而凭借情绪线索做出很好的决策。因此, 老年人行为决策的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符合老年人的个人-情境拟合理论, 即当个体特征与决策情境拟合时,其决策结果则较为令人满意, 二者拟合度低, 决策结果则较差。
早期的大部分研究显示, 老年人决策质量比年轻人差, 研究者一致将这个年龄差异归结于老年人在认知资源上的限制。他们认为, 由于老年人基本认知能力下降, 导致其完成更高水平的决策任务时, 受到工作记忆容量等的限制, 降低了决策表现。虽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老年人晶体智力增长对决策的作用, 并针对老年人这一认知发展特点对其决策水平做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发现, 老年人的丰富的经验确实对认知能力的老化起到了补偿作用, 降低了决策的年龄差异, 但老年人在使用决策策略完成任务的时候仍然表现较差。总之, 这部分研究认为老年人的决策质量相较于年轻人还是要差一些。
但在日常生活中, 老年人总是能够根据经验做出相对睿智的选择, 这与上述研究结论相矛盾。基于这一事实, 部分研究者开始关注老年人在选项依赖这类需要经验的决策任务上的表现。诚如前所述, 老年人完成选项依赖任务的水平确实好于年轻人。这类研究无疑是对老年人决策质量下降这一观点的生态效度的质疑, 以往研究常采用的选项独立的决策任务似乎并没有想象的合适。相反, 在Worthy等看来, 这类任务不仅掩盖了老年人长期累积的经验优势, 更不符合现实生活中决策的规律, 不能代表真实的决策的年龄差异。因此, 不得不思考, 老年人在一些决策中表现出的劣势, 有多少受制于认知资源的限制, 又有多少源自决策任务类型选用的不恰当。
对此, 我们认为:老年人部分认知能力的老化会导致决策表现呈现劣势, 但这种劣势并非无限存在而是有边界的, 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关决策经验的补偿作用(Healey & Hasher, 2009)。因此,在一些能体现老年人经验优势的决策任务中, 老年人的表现优于年轻人。但是, 老年人经验的优势在发挥补偿作用的同时也受到现有认知资源的限制, 一旦在决策中施加一定的压力, 这种优势也会随之消失(Cooper et al., 2013)。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老年人决策质量的争议, 但还存在一定局限, 如老年人经验对决策的弥补程度有多大, 在哪些任务中可以弥补、在哪些任务中不能弥补等问题仍需要研究者们进一步确认。
在行为决策年龄差异的研究中, 决策前的信息搜索模式十分受重视, 很多研究者相信老年人的信息搜索数量具有下降的趋势, 如前文提到的老年人在消费决策领域的大部分研究都支持了这一观点。实际上, 除了消费决策领域外, 信息搜索的特点在其他行为决策领域中也得到一些相似的结论。例如, Meyer, Talbot和Ranalli (2007)在医疗决策领域发现了信息搜索的这一年龄差异, 相比于年轻人, 老年人在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两种真实决策情境下都更加倾向于立即做出决策。同时,该研究者提出老年人在决策中只搜索少量信息是其充足的癌症治疗知识造成的。
然而, 随着研究的发展, 对老年人信息搜索特点的研究逐渐多元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争议。Mata和Nunes (2010)对老年人信息搜索行为的元分析结果发现, 决策中对信息的搜索量的年龄差异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结论不同。虽然数据从总体上支持老年人的信息搜索量降低的结论, 但健康领域却与其他领域研究结果明显不同, 即老年人搜索信息的数量与年轻人没有显著差异。此外,当选项涉及到的信息性质不同时, 老年人决策前信息搜索行为的特点也与以往研究结论有差异。例如, 一项研究要求被试报告制定不同种类医疗保健计划的信息(积极、消极、中性)入选标准, 以考察决策前的信息搜索与情绪调节关系, 结果发现,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偏爱搜索积极信息。同时,该研究也提出在信息搜索的总数量上, 并不存在年龄差异(Löckenhoff & Carstensen, 2007, 2008)。这表明, 老年人在不同决策任务中信息搜索模式是有差异的, 其信息搜索行为下降的观点受到了质疑。
基于以上争议, 我们发现老年人在一些特殊的任务(如医疗决策任务、包含积极信息的任务等)中, 对决策前的信息搜索会比一般情况有所上升,表现的与年轻人没有差异。受到老年人信息搜索的影响因素的启发, 可以推测特殊任务主要有三种特征:一是决策任务本身受到老年人高度重视,老年决策者就会自然而然的花费心思和经历来搜索更多的信息以备决策使用; 二是任务占用老年人少量的认知资源, 每一选项只需要老年人调动少量注意, 多余的资源就可以用来搜索其他更多的信息; 三是老年人对该任务知之甚少, 只能付出更多努力通过搜索信息来了解任务, 提升决策水平。
许多研究发现, 大部分老年人在行为决策中都会主动采用诸如认知启发式等的简单策略。简单策略的使用者往往在信息处理时的时间、知识、注意、记忆能力等都有限, 因此只能以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进行判断与决策, 进而导致各种偏差。现有研究中, 大部分都将老年人使用的简单策略归因于认知资源不足, 是受到认知能力不足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不得已的策略(Rieskamp& Hoffrage, 2008)。换言之, 他们认为老年人在决策中使用启发式等简单策略主要受到认知能力下降的影响, 是一种被动的、劣势的策略。
然而, 也有部分研究者发现, 老年人在面临复杂程度不同的决策任务时, 会调整自身的策略以提高决策的质量。例如, 老年决策者能够合理的使用启发式策略, 并准确地应用于不同的任务情境中(Pachur, Mata, & Schooler, 2009); 在一些决策任务上, 老年人采用简单策略能获得与年轻人采用复杂策略几乎同水平的决策表现。因此,他们强调, 老年人在决策中采用启发式策略是主动的、优势的策略。也就是说, 当老年人意识到决策任务的需要时, 就会主动地选择是否使用简单策略。那么, 老年人这种采用简单策略完成任务的行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而这种或自主或受限制的决策特点究竟是老年人决策时的一种优势还是劣势呢?
针对策略使用的主动性与有效性问题,Gigerenzer, Todd和Group (1999)曾指出, 人们有一个策略储存系统用来解决他们面临的决策问题,在选择策略时受到认知限制和决策情境特征的共同影响。除此之外, 老年人和年轻人根据情境调整策略的能力更取决于各自不同水平的策略优势:年轻人更擅长学习和记忆, 而老年人则对成功和失败把握更精确(Wood, Busemeyer, Koling,Cox, & Davis, 2005)。据此, 我们可以推测, 老年人在选择策略时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其主动性和被动性主要受认知、情绪和动机的影响; 而该策略的优劣性则主要依赖于决策任务与老年人擅长内容的相符程度。
个体特征是影响决策因素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但在被试的某些特征变量上的处理还未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第一, 被试的文化程度。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研究发现, 当决策任务要求精细思考时, 受教育水平较低的老年人, 表现明显比其他高文化水平的被试差(Hess, Queen, & Patterson, 2012)。
第二, 被试的健康状况。以往研究中多通过健康量表筛选, 直接对健康的老年人进行实验,或者直接忽视老年人的生理健康状况。但实际上,65以上老年人有80%处于长期的药物使用中, 而生理健康对老年人的心理机能有影响(Wahlin,MacDonald, de Frias, Nilsson, & Dixon, 2006)。未来研究应对年龄与健康状况二者对决策的共同影响提高重视。
第三, 老年人的年龄段。世代效应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亘古不变的话题, 不同的组群经历不同,情感偏好就会有所差异, 可能会影响决策。此外,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本身差异明显, 比如60~70、70~80、80岁以上等几个年龄段在心理特征上就存在差异, 这必然会对决策产生影响。然而, 以往研究多数只将60或65岁以上个体都视为老年群体, 忽略了年龄阶段在决策上的作用, 未来研究有必要关注年龄段这一重要变量。
第四, 性别。性别对人的影响是贯穿一生的,随着年龄增长, 性别的作用也会变化。这在现实中体现为老年男、女退休年龄的差异, 在理论研究中体现为老年女性比男性更加偏好风险(Kovalchik et al., 2005)。年龄老化对男、女在决策任务各个维度上的具体表现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成功的问题解决或决策依赖个体依据决策情境对策略进行调整。除了个人特征和任务情境拟合对老年人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意义以外, 决策者本身对策略的选择和把握也十分重要。研究发现, 决策中老年人能够根据环境结构的特点使用合适的策略, 但大部分老年人还是更加倾向于使用较为简单的策略(Pachur et al., 2009)。现有研究大部分将老年人使用的简单策略归因于认知资源不足, 是受到认知能力不足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不得已的策略。然而, 策略选择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其中必然包含着个体的主动成分, 决策中策略的选择并非只局限于认知资源的限制, 还应伴随着个体的意愿。因此, 未来研究可以就老年人决策策略选择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方面进行深刻的探讨, 老年人的动机、情绪等主观意愿在其中占有着怎样的地位。
决策的跨文化研究表明:面对常识和概率判断问题, 集体主义文化成员(如中国人)比个体主义文化成员(如美国人)更过分自信(于窈, 李纾,2006)。因为, 在大部分东方国家, “应试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提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 要求学生从小就能够对知识有准确的把握; 而在西方国家,则更多的注重培养孩子提出更多的观点。这些都是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决策者对决策结果的自信程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同时也造成了决策中风险偏好的差异(Li, 2004)。然而, 当前老年人行为决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西方, 其结果对其他文化背景下的老年决策者的适用性并不确定。研究发现, 老年人是跨文化适应较差的一个群体(陈慧, 车宏生, 朱敏, 2003)。因此, 对于老年群体, 文化因素对决策的影响更加明显, 跨文化研究尤为重要。
行为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已经十分广泛,例如, 对跨期选择的脑成像研究显示, 前额叶是主要的自我控制加工的区域; 而情绪对风险决策影响的研究则发现, 杏仁核与风险决策密切相关,如害怕会引起风险规避(吴燕, 周晓林, 罗跃嘉,2010); 对风险决策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也发现,决策中对奖励期望的偏离会引发错误相关负波(ERN), 而风险水平的变化、策略行为的调整及抑制等则与该负波的波幅直接相关(Hewig et al.,2007)。另外, 行为决策年龄差异的研究发现, 老年人在决策的很多方面都与年轻人有着显著差异,人们对这些差异行为机制的研究已经很多, 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其认知神经机制。同时, 随着年龄增长, 个体信息加工速度的下降对其决策表现中反应时的影响也势必会在认知神经的潜伏期等指标上有所显示。因此, 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老年人行为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深入探讨老年人行为决策的认知神经过程, 为相关领域现有的研究结果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及解释。
陈慧, 车宏生, 朱敏. (2003). 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 11(6), 704–710.
吴燕, 周晓林, 罗跃嘉. (2010). 跨期选择和风险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心理与行为研究, 8(1), 76–80.
于窈, 李纾. (2006). “过分自信” 的研究及其跨文化差异.心理科学进展, 14(3), 468–474.
Agarwal, S., & Mazumder, B. (2013). Cognitive abilities and household financial decision making.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5(1), 193–207.
Bauer, A. S., Timpe, J. C., Edmonds, E. C., Bechara, A., Tranel,D., & Denburg, N. L. (2013). Myopia for the future or hypersensitivity to reward? Age-related changes in decision making on the Iowa Gambling Task.Emotion, 13(1), 19–24.
Bellante, D., & Green, C. A. (2004). Relative risk aversion among the elderly.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3(3),269–281.
Blanchard-Fields, F. (2007). Everyday problem solving and emotion: An adult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6(1), 26–31.
Blanchard-Fields, F., Mienaltowski, A., & Seay, R. B. (2007).Age differences in everyday problem-solving effectiveness:Older adults select m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nterpersonal problems.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62(1), P61–P64.
Bruine de Bruin, W., Parker, A. M., & Fischhoff, B. (2007).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adult decision-making compet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2(5),938–956.
Bruine de Bruin, W., Parker, A. M., & Fischhoff, B. (2012).Explaining adult age differences in decision-making competence.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25(4), 352–360.
Carstensen, L. L. (2006). The influence of a sense of time on human development.Science, 312(5782), 1913–1915.
Carstensen, L. L., Fung, H. H., & Charles, S. T. (2003).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 and the regulation of emo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Motivation and Emotion,27(2), 103–123.
Carstensen, L. L., & Mikels, J. A. (2005). At the intersection of emotion and cognition aging and the positivity effect.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4(3), 117–121.
Carstensen, L. L., Turan, B., Scheibe, S., Ram, N., Ersner-Hershfield, H., Samanez-Larkin, G. R.,... Nesselroade, J. R.(2011). Emotional experience improves with age: Evidence based on over 10 years of experience sampling.Psychology and Aging, 26(1), 21–33.
Castel, A. D. (2005). Memory for grocery prices in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 The role of schematic support.Psychology and Aging, 20(4), 718–721.
Charles, S. T., & Carstensen, L. L. (2010). Social and emotional aging.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1, 383–409.
Cole, C. A., & Balasubramanian, S. K. (1993). Age differences in consumers' search for information: Public policy implications.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1),157–169.
Cooper, J. A., Worthy, D. A., Gorlick, M. A. Q., & Maddox, W.T. (2013). Scaffolding across the lifespan in historydependent decision making.Psychology and Aging, 28(2),505–514.
Cornelius, S. W., & Caspi, A. (1987). Everyday problem solving in adulthood and old age.Psychology and Aging,2(2), 144–153.
Dohmen, T., Falk, A., Huffman, D., Sunde, U., Schupp, J., &Wagner, G. G. (2011). Individual risk attitudes: Measurement,determinants,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9(3), 522–550.
Dror, I. E., Katona, M., & Mungur, K. (1998). Age differences in decision making: To take a risk or not?Gerontology, 44(2), 67–71.
Ebner, N. C., Freund, A. M., & Baltes, P. B. (2006).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personal goal orientation from young to late adulthood: From striving for gains to maintenance and prevention of losses.Psychology and Aging, 21(4), 664 – 678.
Fiedler, K., Renn, S. Y., & Kareev, Y. (2010). Mood and judgments based on sequential sampling.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23(5), 483–495.
Finucane, M. L., & Gullion, C. M. (2010). Developing a tool for measuring the decision-making competence of older adults.Psychology and Aging, 25(2), 271–288.
Finucane, M. L., Mertz, C., Slovic, P., & Schmidt, E. S.(2005). Task complexity and older adults' decision-making competence.Psychology and Aging, 20(1), 71–84.
Gigerenzer, G., Todd, P. M., & Group, A. R. (1999).Simple heuristics that make us smar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Grossmann, I., Na, J., Varnum, M. E., Park, D. C., Kitayama, S.,& Nisbett, R. E. (2010). Reasoning about social conflicts improves into old ag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7(16),7246–7250.
Healey, M. K., & Hasher, L. (2009). Limitations to the deficit attenuation hypothesis: Aging and decision making.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19(1), 17–22.
Henninger, D. E., Madden, D. J., & Huettel, S. A. (2010).Processing speed and memory mediate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decision making.Psychology and Aging, 25(2),262–270.
Hess, T. M., Queen, T. L., & Patterson, T. R. (2012). To deliberate or not to deliberate: Interactions between age,task characteristics, and cognitive activity on decision making.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25(1),29–40.
Hewig, J., Trippe, R., Hecht, H., Coles, M. G. H., Holroyd, C.B., & Miltner, W. H. R. (2007). Decision-making in Blackjack: An electrophysiological analysis.Cerebral Cortex, 17(4), 865–877.
Hibbard, J. H., Slovic, P., Peters, E., Finucane, M. L., &Tusler, M. (2001). Is the informed-choice policy approach appropriate for Medicare beneficiaries?Health Affairs,20(3), 199–203.
Hunter, K., & Kemp, S. (2004). The personality of e-commerce investors.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25(4), 529–537.
Jianakoplos, N. A., & Bernasek, A. (2006). Financial risk taking by age and birth cohort.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72, 981–1001.
Kim, S., Goldstein, D., Hasher, L., & Zacks, R. T. (2005).Framing effects in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60(4), P215–P218.
Kim, S., Healey, M. K., Goldstein, D., Hasher, L., & Wiprzycka,U. J. (2008). Age differences in choice satisfaction: A positivity effect in decision making.Psychology and Aging,23(1), 33–38.
Korniotis, G. M., & Kumar, A. (2011). Do older investors make better investment decisions?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93(1), 244–265.
Kovalchik, S., Camerer, C. F., Grether, D. M., Plott, C. R., &Allman, J. M. (2005). Aging and decision mak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neurologically healthy elderly and young individual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 58(1), 79–94.
Kumar, A. (2009). Who gambles in the stock market?The Journal of Finance, 64(4), 1889–1933.
Löckenhoff, C. E., & Carstensen, L. L. (2007). Aging,emotion, and health-related decision strategies: Motivational manipulations can reduce age differences.Psychology and Aging, 22(1), 134–146.
Löckenhoff, C. E., & Carstensen, L. L. (2008). Decision strategies in health care choices for self and others: Older but not younger adults make adjustments for the age of the decision target.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63(2), P106–P109.
Lambert-Pandraud, R., Laurent, G., & Lapersonne, E. (2005).Repeat purchasing of new automobiles by older consumers:Empirical evidence and interpretations.Journal of Marketing,69(2), 97–113.
Lejuez, C., Read, J. P., Kahler, C. W., Richards, J. B.,Ramsey, S. E., Stuart, G. L.,... Brown, R. A. (2002).Evaluation of a behavioral measure of risk taking: The Balloon Analogue Risk Task (BAR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 8(2), 75–84.
Li, S. (2004). Decision-making of the collectivist family in risk-seeking and overconfidence. In Y. Kashima, Y. Endo,E. Kashima, C. Leung, & J. McClure, (Eds.),Progress in Asian Social Psychology (vol. 4, pp. 263–288).Seoul,Korea: Kyoyook-kwahak-sa.
Li, Y., Baldassi, M., Johnson, E. J., & Weber, E. U. (2013).Complementary cognitive capabilities, economic decision making, and aging.Psychology and Aging, 28(3), 595–613.
Mata, R., Josef, A. K., Samanez-Larkin, G. R., & Hertwig, R.(2011). Age differences in risky choice: A meta-analysis.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235(1), 18–29.
Mata, R., & Nunes, L. (2010). When less is enough: Cognitive aging, information search, and decision quality in consumer choice.Psychology and Aging, 25(2), 289–298.
Mata, R., Schooler, L. J., & Rieskamp, J. (2007). The aging decision maker: Cognitive aging and the adaptive selection of decision strategies.Psychology and Aging, 22(4), 796–810.
Mata, R., von Helversen, B., Karlsson, L., & Cüpper, L.(2012). Adult age differences in categorization and multiplecue judgment.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8(4), 1188–1201.
Mata, R., von Helversen, B., & Rieskamp, J. (2010). Learning to choose: Cognitive aging and strategy selection learning in decision making.Psychology and Aging, 25(2), 299–309.
Mather, M., & Carstensen, L. L. (2005). Aging and motivated cognition: The positivity effect in attention and memory.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9(10), 496–502.
Mather, M., Knight, M., & McCaffrey, M. (2005). The allure of the alignable: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 false memories of choice featur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 134(1), 38–51.
Mather, M., Mazar, N., Gorlick, M. A., Lighthall, N. R.,Burgeno, J., Schoeke, A., & Ariely, D. (2012). Risk preferences and aging: The “certainty effect” in older adults'decision making.Psychology and Aging, 27(4), 801–816.
Mayhorn, C. B., Fisk, A. D., & Whittle, J. D. (2002).Decisions, decisions: Analysis of age, cohort, and time of testing on framing of risky decision options.Human Factors:The Journal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44(4), 515–521.
Meyer, B. J., Talbot, A. P., & Ranalli, C. (2007). Why older adults make more immediate treatment decisions about cancer than younger adults.Psychology and Aging, 22(3),505–524.
Mikels, J. A., & Reed, A. E. (2009). Monetary losses do not loom large in later life: Age differences in the framing effect.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64(4), 457–460.
Morrow, D. G., Ridolfo, H. E., Menard, W. E., Sanborn, A.,Stine-Morrow, E. A., Magnor, C.,... Bryant, D. (2003).Environmental support promotes expertise-based mitigation of age differences on pilot communication tasks.Psychology and Aging,18(2), 268–284.
Moye, J., & Marson, D. C. (2007). Assessment of decisionmaking capacity in older adults: An emerging area of practice and research.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62(1), P3–P11.
Pachur, T., Mata, R., & Schooler, L. J. (2009). Cognitive aging and the adaptive use of recognition in decision making.Psychology and Aging, 24(4), 901–915.
Park, D. C. (1999). Aging and the controlled and automatic processing of medical information and medical intentions.InProcessing of Medical Information in Aging Patients:Cognitive and Human Factors Perspectives(pp. 3–22).Mahwah, NJ: Erlbaum.
Peters, E., Hess, T. M., Västfjäll, D., & Auman, C. (2007).Adult age differences in dual information processes: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affective and deliberative processes in older adults' decision making.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 1–23.
Queen, T. L., & Hess, T. M. (2010). Age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thought in decision making.Psychology and Aging, 25(2), 251–261.
Reed, A. E., Mikels, J. A., & Simon, K. I. (2008). Older adults prefer less choice than young adults.Psychology and Aging, 23(3), 671–675.
Rieskamp, J., & Hoffrage, U. (2008). Inferences under time pressure: How opportunity costs affect strategy selection.Acta Psychologica, 127(2), 258–276.
Rolison, J. J., Hanoch, Y., & Wood, S. (2012). Risky decision making in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 The role of learning.Psychology and Aging, 27(1), 129–140.
Samanez-Larkin, G. R., Gibbs, S. E., Khanna, K., Nielsen, L.,Carstensen, L. L., & Knutson, B. (2007). Anticipation of monetary gain but not loss in healthy older adults.Nature Neuroscience, 10(6), 787–791.
Scheibe, S., & Blanchard-Fields, F. (2009). Effects of regulating emotions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What is costly for young adults is not so costly for older adults.Psychology and Aging, 24(1), 217–223.
Smith, P. L., & Ratcliff, R. (2009).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atten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n visual signal detection.Psychological Review, 116(2), 283–317.
Tentori, K., Osherson, D., Hasher, L., & May, C. (2001).Wisdom and aging: Irrational pre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s but not older adults.Cognition, 81(3), B87–B96.
Thornton, W. J., & Dumke, H. A. (2005). Age differences in everyday problem-solving and decision-making effectiveness:A meta-analytic review.Psychology and Aging, 20(1), 85–99.
von Helversen, B., & Mata, R. (2012). Losing a dime with a satisfied mind: Positive affect predicts less search in sequential decision making.Psychology and Aging, 27(4),825–839.
von Helversen, B., Wilke, A., Johnson, T., Schmid, G., &Klapp, B. (2011). Performance benefits of depression:Sequential decision making in a healthy sample and a clinically depressed sample.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20(4), 962–968.
Wahlin, Å., MacDonald, S. W., de Frias, C. M., Nilsson,L.-G., & Dixon, R. A. (2006). How do health and biological age influence chronological ag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ging: Moderating, mediating, or both?Psychology and Aging, 21(2), 318–332.
Wood, S., Busemeyer, J., Koling, A., Cox, C. R., & Davis, H.(2005). Older adults as adaptive decision makers: Evidence from the Iowa Gambling Task.Psychology and Aging, 20(2),220–225.
Woodhead, E. L., Lynch, E. B., & Edelstein, B. A. (2011).Decisional strategy determines whether frame influences treatment preferences for medical decisions.Psychology and Aging, 26(2), 285–294.
Worthy, D. A., Gorlick, M. A., Pacheco, J. L., Schnyer, D.M., & Maddox, W. T. (2011). With age comes wisdom:Decision making in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Psychological Science, 22(11), 1375–1380.
Yoon, C., Cole, C. A., & Lee, M. P. (2009).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and aging: 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directions.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19(1),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