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翀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当代小成本电影的美学特征与叙事研究
贺 翀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随着我国一批优秀的小成本电影在市场上迅速走红,从美学与叙事学角度对小成本电影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把握其发展规律,为未来电影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从景深、光影、拍摄、剪辑等方面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小成本电影与传统电影的不同特点;从叙事方式、故事元素、叙事结构方面进行分析,能够揭示小成本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点。本文基于以上分析视角,整体回顾小成本电影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分析小成本电影未来的发展之路。
小成本电影;电影美学;电影叙事
近年来,中国电影行业飞速发展,与以往相比涌现出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优秀电影,其中,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与传统电影相对的小成本电影热潮。谈到电影,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大明星的加盟、逼真的特效、精美的道具,等等。无论哪一点都需要巨额投资,也就是说电影是一个成本巨大的产业,如果不舍得花钱,自然拍不出好电影。但在现代,小成本电影却越来越流行,优秀的小成本电影没有宏大的场面和特效,也没有身价不菲的明星,但依然能够吸引观众。比如,《疯狂的石头》仅投资300万,却凭借搞笑的情节获得了3 000万票房;《失恋33天》以890万的成本,获得了超过两亿元的票房。
如今的国内电视市场上,随着小成本电影走红案例越来越多,跟风制作的粗制滥造电影也数不胜数,为引导国内电影产业正确发展,对小成本电影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小成本电影,一方面由于投资少、成本低,在影片制作中不会受多方利益牵制,所以更适合导演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另一方面,由于成本低,只能运用有限的设备和技术来拍摄,因此,难以表达宏大的主题,题材通常以小人物的普通生活为主。这些条件会导致当代小成本电影产生特定美学倾向与叙事方式。
从美学视角来看,小成本电影在拍摄中喜欢使用简单的画面,这主要是由于成本限制,导致小成本电影缺少精致的布景,拍出来的影片在像素和尺幅上也会与大片有差距,难以体现丰富的场景细节和层次。于是,小成本电影中常常使用近景和特写,比如,用人物的脸部大特写来体现人物内心活动,事实证明这种表现方式效果很好。在光影的运用上也是如此,小成本电影画面一向色彩比较单纯,不像大片那么炫目。虽然多样的色彩能体现更加复杂的影像内容,但单纯的色彩运用恰当,也能使画面更具表现力。
小成本电影不以主流市场为主导,由于成本低,其商业化程度必然不如商业大片,所以喜欢使用蒙太奇手法。蒙太奇通常更能够表达导演的主观意图,体现个人风格,让影片更具争议性。同时,蒙太奇手法与长镜头比起来,能使单个画面更具感染力,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小成本电影由于成本限制,影片长度一般较短,为了在有限时间里将一个故事又快又好地讲完,节奏会略快。那么,在剪辑方面,小成本电影主要体现为“快”字。通过明快的剪辑,吸引观众注意力,同时激发观众兴趣。为此,小成本电影需要考虑在单一画面中传递出明确的信息,然后迅速跳转到另一画面,避免使用缓慢的单一镜头将故事娓娓道来。
总的来说,小成本电影在景深、光影、拍摄、剪辑等方面都体现出与传统大片不一样的特点,这些特点形成了小成本电影独有的明确、清晰、快捷的表达方式,展现出通过小人物故事打动观众的生活化美学特征。
小成本电影的美学特点体现在其叙事方式上,则是更加的注重个性。影片不是为了满足市场而是为了满足导演的个性表达与观众的个性需求。在现代社会,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多样化,不会存在某种影片能够受全部观众欢迎,因此,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为最大化地满足特定观众的需求,需要在题材和拍摄手法上做到有个性,在叙事结构和方式上做到有新意。所以,小成本电影追求另类的风格是对传统电影理念的一种解构,可以认为其具有后现代的叙事特征。
我们在观看小成本电影时可以感受到它在叙事上的魅力,既贴近生活又能引起观众兴趣,主要表现为在选材上贴近现实,喜剧元素大量运用个性化的叙事方式。在内容方面,小成本电影往往以小人物为主人公,讲述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故事取材于当下普通民众的生活,平凡的主人公,大家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事物,带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元素,这些都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可以看到,大成本制作的电影为了追求更高票房,必然需要尽量满足大多数观众的观影需求,不会过于重视某一类别的观众,因此,也不会出现地域化、个性化的文化特征。所以小成本电影正好迎合这一部分市场,避免在观众群体上和大片正面交锋。比如,《疯狂的石头》就是用重庆方言拍摄,《港囧》里也运用了大量的粤语。小成本电影里的地域特色能让当地观众感到更加亲切。
运用喜剧元素是小成本电影成功的一大特点。小成本电影善于用无厘头的、夸张的手法营造喜剧氛围。比如,《夏洛特烦恼》通过大量的笑料、戏仿创造出一种狂欢式气氛,吸引了观众注意力。《煎饼侠》也是用许多无厘头和恶搞形式讲述一个好玩又有些感人的故事。喜剧元素可以消解电影中的确定性与严肃性,恶搞、吐槽、戏仿等形式具有强烈的后现代解构精神,使电影历史背景与现实背景虚化,以符合当代人的个性需求。
小成本电影叙事方式的个性化离不开生活化与喜剧化。喜剧元素是其表现形式,生活化是其内容,最终达到的是影片的个性化。从叙事结构角度来看,小成本电影往往会突破传统的线性叙事与逻辑叙事,而采用非线性、非逻辑的超验结构。所谓超验是指影片的叙事是反逻辑的,超越了人的理性认知,让观众直接从感性层面理解电影。比如,回环式的故事结构,逆向的叙事结构,或是其他更具个性的叙事结构。小成本电影的叙事形式迎合了后现代人的观影品味,比起冗长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情感,大众更容易接受简单明快的剧情和强烈,甚至夸张的情感表达。也就是说,小成本电影意在牢牢抓住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而不重视故事逻辑和情节,只为能在情感上迅速与观众达到共鸣。
小成本电影依靠特有的美学与叙事特点,在大片当道的电影产业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给整个电影产业乃至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小影响。首先,小成本电影具有极高的产业价值。虽然目前中国电影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与西方电影成熟的产业化运作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小成本电影在中国异军突起,给中国电影带来了新活力,也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其次,小成本电影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传统电影的创作模式是大投资、大明星、大宣传,总之动用一切力量保障票房。巨额的投资成本导致导演、编剧在制作影片时会趋于保守,一切求稳,这实际上不利于电影产业的发展。而小成本电影的导演则没有太多顾忌,纯粹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而拍电影,这也就使小成本电影一直处于创新状态。小成本电影对电影各种角度的尝试,会对传统电影会造成一定冲击,最终促进电影行业发展。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目前的小成本电影发展还不完善。与国外相比,我国电影的制作技术相对落后,文化创意方面过于依赖喜剧元素而缺少更有深度的文化内涵,小成本电影的目标人群定位也略有模糊,我国院线制度也过于偏重大片,对小成本电影不太公平。对此,为促进我国今后小成本电影的发展,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提高小成本电影的文化美学内涵,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表达一定价值观和思想的文化产品。娱乐是使电影被大众所接受的手段,而不应成为电影的目的。第二,要精准定位电影的目标人群,并且想办法拓宽目标人群。目前,大部分小成本电影都是拍给年轻人看的,为拓展电影受众,可以尝试针对中年人或者少年儿童制作小成本电影。
综上所述,我国的小成本电影目前正展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在质量与数量两方面都有长足进步,然而与国外同类型电影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为此,电影制作人应正视其中的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小成本电影发展的道路,将这一独具特色的电影类型发扬光大。
[1]张亚伟.试论小成本电影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2010(12).
[2]张晓远.初探中国小成本电影[J].魅力中国,2009(9).
[3]李崑.对中国小成本电影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电影文学,2011(10).
[4]罗显勇.论当下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美学特质及缺憾[J].当代电影,2011(9).
[5]李妮乡,付筱茵.近年中小成本电影叙事内核分析[J].中国电影市场,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