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伊丽
(作者单位:中国文字博物馆)
讲解员的新闻素养与文化传播
刘伊丽
(作者单位:中国文字博物馆)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需求的日益增加,受众对讲解员在讲解工作中的表现已不仅仅停留在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的传统层面。做讲解员与做播音主持人有相似和相近性。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阐释讲解员的新闻素养及如何做好文化传播工作。
讲解员;文化传播;新闻素养;主持人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时留下的印象,在对方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优先效应”或俗称“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效应在人们第一次接触时作用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心理学家认为,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讲解员是博物馆的形象代言人,其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代表了博物馆的形象。因而,讲解员的形象塑造如同主持人形象塑造一样会深入人心。讲解员形象打造的最终目的就是观众认可,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博物馆行业讲解员的职业规范:淡妆、工装整洁规范、仪容仪表得体、使用文明用语。
二是过硬的语言基本功是从事讲解员行业的基本要求。讲解员的普通话水平对观众乃至社会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按照我国业内规定标准,博物馆讲解员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国家普通话测试一级标准以上。
三是内在形象,主要由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素养构成。政治素养需过硬,应在思想、政治宣传内容上与国家保持一致;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增强政治观念,塑造良好的人品素质和职业道德。
2.1责任意识与健康心态
责任意识与健康心态,是一个合格讲解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准则。作为一名讲解员,必需认真对待自己的每场讲解,重视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对我国文化传播工作中,无愧于观众的收听。不管自己心境如何,哪怕前一秒还处于悲伤难过的情绪中,但只要站在观众面前一定呈现微笑的、亲切的姿态。这么说来,讲解员的自我修养堪比播音员、主持人。既庄重又不失活泼;既热情又不失得体;既大方又不失礼貌。既要思维清晰,又要娓娓动听。心理学认为,热情产生亲切;诚恳产生信任;尊重给人希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希望被关系和被理解,因此,讲解员要从观众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构建讲解员与观众间相互作用的和谐心态。
2.2专业知识与新闻敏锐性
中国国家博物馆资深讲解员齐吉祥老师总结讲解员的三个阶段:背稿、讲述、因人施讲。一个合格的讲解员,仅仅背熟讲解词远远不够,还必须以更广博的知识为基础,面向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满足不同层次的讲解需要,成为一名收放自如的专家型讲解员。好的讲解员应向横向、纵向延伸,扩张知识,讲解知识,深入系统地研究,适当涉猎政治、经济、建筑、农业等领域学科博览群书,兼修并筑,触类旁通,厚积薄发。在积累知识量的同时,讲解员犹如一名主持人具有新闻敏锐性。当前,国内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大大小小的事件,关系到文博界的最新动态。为防止知识老化,讲解员更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知,不断掌握更新的行业新闻,研究领域突破,适时运用到讲解内容中。
2.3讲解员的语言应用
面对百花齐放的广播电视行业,涌现出风格各异的主持人,如董卿、李咏、撒贝宁等。文博界同样也拥有一批优秀的讲解员,并且讲解风格迥异。河南省林州市委、市政府对外联络接待办副主任李蕾被誉为“中原名嘴”。2007年上《百家讲坛》讲《红旗渠的故事》,因其质朴、纯净、接地气的讲解内容和风格征服观众,收获好评不断,可见语言之魅力。讲解工作是一门语言艺术。讲解中运用的语言以易懂、易记最佳。如果使用了专业术语,导致观众无法理解,就没有达到文化传播效果。因此,恰当应用语言在讲解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4心理素质
主持人和讲解员都会面临突发情况,比如,观众突发的问题、发生争执等。参观观众的突发问题,是对讲解员心理素质、人生阅历、专业技能、灵活反应的综合大考验。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文化传播质量的优劣以及博物馆的形象,影响力甚至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一个优秀的讲解员必须具备准确把控现场的能力,处事不惊,临危不惧,讲解富有感染力、公信力。以自身的业务素养、职业担当独挡一面。
讲解员是讲解工作的核心,是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是促进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元素。讲解员要更好地学习传播学理论,创新理念、加强互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做好文化宣传工作,促进业务知识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