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晓宏
以国画工具之毛笔在瓷上彩绘,装饰陶瓷,启于宋代磁州窑创烧的白地黑花瓷。白地黑花瓷,先在土黄色的瓷坯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并在其上用毛笔蘸细墨料描绘图案纹饰,然后再施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再入窑烧造。
元代景德镇窑烧造的青花瓷也采用了相似的工艺。青花瓷,先用毛笔蘸含氧化钴的矿物质原料(苏麻离青)在瓷坯上描绘图案纹饰,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再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
白地黑花瓷和青花瓷,引用国画工具之毛笔在瓷上彩绘,为中国陶瓷装饰开辟了在瓷上绘画的新章。
陶瓷绘画与国画同源。国画有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陶瓷绘画也有;国画分工笔、写意、兼工带写,陶瓷绘画也是。
那么,如何学习将国画技法运用于陶瓷绘画之中呢?本文将自己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介绍给大家,肤浅之见,请前辈和同行指证。
陶瓷彩绘自产生之日起,引用的就是国画的技法,所以,要想有娴熟的彩绘技能,必先学好国画技法。只有熟谙国画技法,有丰富的国画创作经验,在进行瓷画创作时,才能驾轻就熟,准确地表现思想意境。
古陶瓷是前人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是我们学习的活教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夯实瓷画创作的基础。略举几例,看看我们的前人是如何引用国画技法创新陶瓷彩绘技艺的:
白地黑花瓷和青花瓷,使用的都是国画里最基本的技法——“单线平涂”,即先将图案的轮廓用线条勾勒出来,然后在轮廓线内平涂彩料。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和《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上的纹饰就是以“单线平涂”法绘制的。
国画中的“墨分五色”技法,在明代影响了青花瓷,青花瓷借之创造了“分水”法,即根据画面的需要将青花颜料调配出浓淡不同的料水,来表现浓淡不同的色调。清康熙时期还将“分水”技法与国画中的“皴”法相结合,仅用一种颜色,渲染出物象的浓淡深浅,阴阳向背,远近疏密,使青花彩绘开始有了水墨国画的韵味。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通体绘饰的山水人物图,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极具水墨国画的艺术效果。“分水”也是清宣统年间创烧的釉下五彩瓷的主要技法。釉下五彩瓷采用“双勾分水填色”,将红、绿、蓝、黄、黑五种颜料调配出丰富多彩的绘画色料,使得陶瓷彩绘纹饰近于写真效果。
《林亭清幽》成晓宏
国画中的“没骨”法,在清康熙年间引用到珐琅彩瓷中,虽然仅限于描绘花朵,却挖掘出了新的陶瓷彩绘技法,使得陶瓷彩绘的艺术效果更加鲜活。
清康熙晚期创烧的粉彩瓷引用国画技法更多,它综合应用了国画的勾线、填色、渲染等技法,“先在素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用含砷的玻璃白在轮廓内打底,再将颜料施于玻璃白之上,然后用干净的笔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明暗浓淡之感”。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雍正粉彩牡丹纹盘口瓶》,瓶上的折枝牡丹,色彩浓淡过渡柔和,质感逼真,立体感极强。犹如牡丹开在了瓷里。
前人慢慢摸索,不断将国画技法引入陶瓷彩绘中,不断革新彩绘技艺,使得我们的古陶瓷不断出新,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生命。
古陶瓷不仅为我们学习如何将国画技法应用于陶瓷绘画中提供了活生生的教材,也在我们的心里播下了创新的种子。
我们都知道,让陶瓷艺术作品承载创作者个性思想,使陶瓷艺术作品开始具有个性风格的是清咸(丰)同(治)年间,名噪大江南北的新安画派著名画家程门(1843-1908年)。程门,全盘使用国画技法,将国画之浅绛山水画移植到瓷上,开瓷上文人画之先河。文人瓷画不仅在技法和内容上都突破了传统,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画师们开始大胆探索将国画技法全面引用至瓷画。比如民国时期的山水瓷画就在构图方面有极大的突破。传统的山水瓷画,都是或在瓷瓶的锦地开光中,或在上下满饰图案的瓶腹空白带中绘局部山水。“珠山八友”成员汪野亭采用山水画之“三远”构图法,突破传统,创瓷上“通景山水”,以完整的山水画面绘于柱类器型之上,并巧用国画之“留白”、山水相连、云雾飘逸等手法将画面进行首尾衔接,形成360度天衣无缝的完美画卷,呈现出境气贯通的山川美景。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让瓷上山水焕然一新。
当代瓷画创作者科班出身的不少,根深蒂固的国画学识和理念自然渗透至瓷画是当然,他们将国画技法与陶瓷装饰技法相结合,使现代陶瓷绘画呈现出一派崭新的面貌。
“陶瓷美术家”潘文复根据泼墨法原理,研创了泼釉技法,以颜色釉在瓷上作画。潘老师用泼釉法在梅瓶上创作的《金色桂林》,描绘的是桂林金秋时节的景致:梅瓶的肩部以泼釉技法妙造了一棵参天大树,与瓶底大写意描绘的树林融为一体,形成近景;中景和远景则在瓶腹完成,以小写意描绘山峦和河流。浓艳的色泽,丰富的层次,错落有致的远近景物,加上全新的技法,给人以全新的艺术感受。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徐子印在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中获得启迪,将其运用到新彩山水瓷画创作中。徐老师研创的泼墨泼彩新彩山水瓷画,将彩料和墨料同时泼绘,让彩料和墨料相互渗透,产生深浅浓淡和谐统一的肌理效果,再根据构图的需要局部多次泼墨、泼彩(国画中的积墨法),直到达到心中想要的艺术效果,然后用其它技法完善画面,为新彩山水瓷画辟出新径。徐老师用泼墨泼彩技法创作的《大漠夕阳红》,有着憾人的视觉冲击力。
陶瓷艺术的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国画技法的应用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古至今日的陶瓷艺术工作者,努力创新陶瓷绘画技艺,为推动陶瓷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对于陶瓷艺术,我主攻的是山水和走兽。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老师们传授给我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醴陵悠久的陶瓷艺术文化的滋养,助我走上了陶瓷艺术创作之路。最初作画的时候,画国画就是画国画,画瓷画就是画瓷画,两者间技法的运用界线分明,技法被限制在很窄的范围内,后来在前辈的点拨和不断研习国画、瓷画的过程中,我慢慢领悟到陶瓷绘画与国画同源的道理,慢慢感悟到瓷画和国画之间是互通的,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前辈们将国画技法应用于陶瓷绘画中的实例,让我豁然开朗,思路便开阔了。我现在不仅能熟练运用前辈们摸索出来的瓷画技法,还自己探索出了一些国画技法运用于瓷画创作的经验,并能灵活运用其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境,这让我很开心。
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慢慢积累知识和经验,逐渐成熟的。这是我在学习和创作过程获得的一点心得,把它写下来,既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点小结,也希望能给喜欢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新生代们在学习方法上有一点点提示作用。
《云溪钓舟》成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