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非
当今,中美俄关系的走势,关键是中美能否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美俄能否避免卷入冲突。我们应该看到,中美俄关系有几个新的特点值得关注。
世界的发展需要安全与和平,而要保持已经延续70年的世界和平,中美俄,尤其是中美要有历史的担当,努力构建以“不冲突、不对抗”为前提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可喜的是经过几次会晤两国元首已有初步共识,接下来重要的是双方把新型关系“具体化、行动化”,落实领导人的共识。中美排除了对抗和冲突,不仅中美两国关系可以稳定向前推进,而且美俄关系对抗和冲突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减少。美俄也有必要反思其双边关系,无论是“重启”还是“延续”,都要以超越历史纠葛的担当精神,来构建同样的新型大国关系。如果单从军事和核武库的角度出发,美俄“不对抗、不冲突”的共识更显紧迫。
如今中美之间、全球各国之间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日趋紧密。“对抗双输,战争双毁”。不冲突、不对抗是大国必须坚持的底线思维,没有别的选择。坚持这一底线思维将彻底改变中美关系负面预期,奠定两国战略互信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这一条对美俄关系同样适用。
具体到中美关系,在全球范围,美国需要与中国分享全球治理方面的一些制度性权力,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中美两国自2008年以来的密切合作就是例证。但遗憾的是,2009年二十国集团决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份额调整,至今仍然因为美国国会的反对而无法落实。中国正在承担责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这主要体现在中美在全球治理领域进行更多、更广泛的建设性合作,如气候变化、伊核、朝核问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稳步推荐全球经济复苏等。
所谓美国与中国分享国际制度性权力,实际上不是要“剥夺谁的权力”,而是给予中国等发展中大国在全球治理中与其实力上升相匹配的部分权力和国际空间,使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全球和地区事务上有相应的话语权与代表权。这显然符合历史潮流,也有助于加强中美之间的战略认知和共识。
中美因其综合国力及在全球政治经济中体量和地位,确实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利益交融,关系深入,错综复杂,可以说对国际秩序来讲是“动一发而牵全身”的一对大国关系。
作为多极世界中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受金融危机和两场战争后遗症之困,正在深入进行战略反思。无论是“热战”还是“冷战”,美国都难以承受,老百姓也不接受。美国外交战略目前处于收缩阶段,三大地缘政治板块之间的调整尚未完成。
“转向亚洲”或“亚洲再平衡”是美国近年战略调整的重点,其行动包括直接介入南海和东海的海上争端,纵容部分国家与中国纠缠海洋权益争端,以及推动“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改变亚太经济规则。但是美国战略调整在说法和做法上都欠考虑,引发了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局势紧张,削弱了中美互信的基础,给处理中美关系增添了复杂因素。
中、俄都不愿见到“单极世界”,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两国希望加强双边合作,造福两国人民。中俄合作客观上有助于增加各自与美国打交道的“筹码”,这样讲是就事论事,两国都不希望与美国对抗。中国大国外交战略中既与其他大国加强合作,又坚持“非结盟化”,是一条重要的原则。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表现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建立了新型大国关系,两国坚持在平等、互利、互惠、双赢、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特别是坚持不把自己的主张和信念强加于人。中俄关系的影响已超出双边范畴,为其他大国构建新型关系提供了一些经验。
随着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西方七国GDP总额占比已从70%下降到目前不足50%,其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号司令”的日子已黄鹤西去,被二十国集团所替代。美国轻视俄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给美俄关系的发展增加了障碍,是美国惯性思维常犯的“错误”。大家知道,俄虽然因乌克兰危机而失去八国集团成员地位,难以在新兴市场和西方之间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但俄罗斯有中国和金砖国家,又是安理会和二十国集团核心成员,还有欧亚联盟、独立国家联合体和上海合作组织等等,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战略空间依然宽广,不会陷入孤单无援的境地。
中美俄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也都清楚21世纪的未来在亚太,都力图在未来亚太格局中占据有利战略地位。
目前,亚太经济和军事活跃程度居全球首位。三国亚太战略及其互动结果将影响亚太和平、稳定的地区秩序之形成,而且将进而影响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的发展。中美俄关系必须摆脱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紧箍咒”,以创新的思维审视中美俄在亚太的战略互动,趋利避害,积极寻找共同利益的会合点,塑造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全新国际和地区环境。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构想的基本出发点是寻求区域一体化和互利共赢,以建立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为切入点,使亚洲整体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融并进。
亚洲是经济全球化核心,全球最大制造业基地和产业布局集中地,拥有最庞大消费群体,内部贸易占其贸易总额50%以上。亚洲一体化方面APEC自贸区谈判有望启动,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谈判(RCEP)可望在2015/16年完成。
当前,欧美日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美联储量化宽松即将结束,利率调整在即,部分新兴经济体有可能发生新一轮危机。“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将使亚洲经济走实、走强。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构想还是中国积极参与21世纪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顶层设计,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体现。“一带一路”建设将与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加强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相得益彰。
中美合作和摩擦都集中在周边地区。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目标,中美首先要在亚太进行全面合作,“一带一路”建设恰恰是在中美进行深入合作的区域,既有经济利益的汇合,也是建立战略互信必需着力的地区。
从地缘政治、经济角度看,中俄战略关系体现在欧亚大陆的紧密连接,凸显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俄罗斯亚欧一体化的重合,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
俄是中国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国。“一带一路”将带动中俄在原油、天然气、输油管道、合资炼油厂、交通等资源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项目合作,实现产业优势互补。
周边稳则中国安,周边富则中国兴。美俄都是与中国周边有着密切关系的大国。在积极拓展周边外交的框架内处理好中美俄关系,是中国外交的战略性任务。可以说,没有稳定、良好的中美和中俄关系,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也难以长期友好、稳定。
周边地区重要性近年来在中国外交战略中地位大大提升。2013年10月,中国召开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中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习总书记战略思想指引下,中国周边外交红红火火,高潮迭起,很快实现了高访和首脑会晤“全覆盖”。而且,在继续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同时,同周边国家战略伙伴关系中安全议题重要性日益提升。中国强调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坚决捍卫钓鱼岛主权,有力维护南海海洋权益都是中国周边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2014年5月,中国在亚信上海峰会上倡导亚洲新安全观,强调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和可持续安全,并强调任何国家不能以牺牲别国安全为代价谋求自身绝对安全,得到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俄罗斯素来有“东向”战略考虑,通俗说法是“两头鹰”战略,主要基于外交、军事、经济和能源等考虑。俄横跨亚欧两个大陆,幅员辽阔,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俄外交重视东、西平衡,以提高俄在亚太地区的作用,表现在或主导或参与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亚信等区域合作机制。军事上俄在欧洲努力与北约维持战略平衡,在亚太则加强同中、印、越、朝等安全合作,以拓展战略空间。俄为增强总体实力,经济上需借助力亚太国家,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俄能源在亚太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是能源战略重要任务,到2035年俄32%原油、31%天然气将出口亚太。
乌克兰危机倒逼欧盟推进替代俄天然气计划,而中国从能源安全和多样化出发,需同俄深化合作。这就叫做“西方不亮东方亮”。中俄战略协作关系深入发展现在正逢其时,但是这种关系不是结盟性质的,更不是排他性的关系。中国处理大国关系已趋成熟,还是毛泽东主席的那句话,“实事求是”。普京总统非常了解俄中关系的重要性,但很实在,最近在记者招待会上关于俄中关系的表态值得一读。
美国因素或者说美国“影子”在中国周边如“水银泻地”,无处不在。
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发展势头良好,希望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有较好的国际环境。因此创造和维护友善、稳定、发展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周边战略应有之义。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构想,更是十分贴切地体现了中国周边外交内涵和外延的扩大,核心是推动互利合作、实现共赢,推进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设。从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高度看,这也是中国向地区和国际社会贡献包括物质、思想、文化等公共产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世界秩序更加公正合理,逐步从“无序”中走出来,在更高层面建立各方都有“舒适度”的世界秩序。
回头看守成大国美国,它的情况又如何呢?守成大国的问题是维持“高位”,尽量拉长占据战略高地的时间。这在一家独大的背景下不是问题,而在多极化时代则充满挑战。美“亚太再平衡”战略想改变美因伊、阿两场战争对亚太关注不够的缺陷,将更多资源调集到亚太和西太平洋,以维持其在亚太的主导、主动权,防止中国坐大,乃至迟滞中国崛起进程。这从国际关系理论上不难理解,但其实际效果可能与美的设想适得其反,因为中国是个大国,而且发展势头难以阻挡,中美关系绝不能用“零和”架构来处理。
中国的周边战略务实进取。中国把周边地区视为全球大国尤其是中美、中俄互动的合作平台,努力推进同大国在经贸、投资、金融和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这是务实的举措,显然有利于为中国营造总体稳定的周边环境。
进取性战略思维是指,中国将用中国智慧和中国思想推出双多边领域合作的“中国方案”。在难点、重点问题上敢担当、有作为、不空谈。“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就是典型的中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