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陶
发展没有定式,但特色是建设特色小镇的根本。特色小镇既要有传统镇的部分形态,也要加入新的内涵和要求。
忽如一夜春风来,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其背后的推动因素,便是国家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在此之后,“新型城镇化”成为一个热门词汇。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正式出台。
在我国,城镇化不仅被看做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更被视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不难看出,城镇化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数据说明,我国城镇化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大城市是主力军,小城镇也是重要的推动者。而那些各地着力在打造的特色小镇,无疑更在小城镇中担当着引领者。它们对于实现全域统筹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作用,早已是各界的共识。
小城镇,从面积上来说,很小。从行政级别上讲,镇也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但小城镇,不能唯其小,而忽视它的重要性。小城镇一样有大格局,它串联着农村和城市,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纽带。
去国外考察的浙江省省长李强,对那里的特色小镇印象尤其深刻。“比如硅谷、达沃斯、格林尼治,体量不大,但是很精致、富含文化韵味,产业处在高端,富于竞争力和知名度。”他认为浙江有发展特色小镇的潜质。
之后,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明显加快。龙坞茶镇、黄酒小镇、青瓷小镇、丝绸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被创建出来。看到了“小镇经济”牵引作用的浙江,计划创建100个省级特色小镇。
有媒体报道说,在杭州山南有一个基金小镇,“与其说是‘镇,不如说是一个‘小村庄:一块2000亩的地,地上凌乱的旧厂房、仓库和居民,还有古老的火车轨道,加上一个700多年历史的八卦田……”但6年之后,这个被改造的基金小镇已经可以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贡献税收3亿元。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杨柳勇就对特色小镇有着高度评价:特色小镇,会成为浙江七大产业的高度聚集地,成为浙江七大产业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
人们似乎一下子看到了,小城镇一样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远处的达沃斯,是世界经济论坛的举办地,也早已是经济学界的胜地;近处的乌镇,已被世界互联网大会选作永久会址。这都是最好的例证。
但也不是每一个小城镇都可以被打造成特色小镇。一个可塑的小镇,首先得有自己的特色,或者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或者是无与伦比的优美景色,抑或是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2013年,我国的建制镇数量就达到了20113个。如果把这两万多个小镇都打造成特色小镇,那特色小镇也就不再有所谓的特色可言了。
有业内人士说,有两种类型的特色小镇是最富生命力的,一种是传承历史的,一种是创新未来的。传承历史的,往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并不是守着历史文化不放,而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创新未来的,则注重新兴产业的集聚,有的则会依托于国际化的大企业。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12个特色小镇中。就包含了这两种类型的小镇。比如琅琊镇的特色是古琅琊文化和古琅琊历史风貌,但以“琅琊文化为魂、秦汉建筑为形”的琅琊镇,除了发展旅游产业,也在着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和建设特色电商平台,打造“电商强镇”;张家楼镇则是依靠绿泽画院和蓝莓领域的龙头企业,致力于打造“油画名镇”和“蓝莓之乡”。
发展没有定式,但特色是建设特色小镇的根本。特色小镇既要有传统镇的部分形态,也要加入新的内涵和要求。要“产城融合”,也要“产城人融合”,真正成为特色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载体。
也许只有这样,特色小镇才能成为新经济的“高地”,担负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