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现代农业改革与发展路径研究
——以四川南充为例

2015-02-25 20:33宋先钧邱亚明文荣森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丘陵地区南充示范区

宋先钧 任 毅 邱亚明文荣森

(1.中共南充市委党校 四川南充 637000;2.南充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四川南充 637000)

丘陵地区现代农业改革与发展路径研究
——以四川南充为例

宋先钧1任 毅2邱亚明1文荣森1

(1.中共南充市委党校 四川南充 637000;2.南充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四川南充 637000)

面对经济新常态,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径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就是在国家层面开展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实践。本文结合丘陵地区的自然特点和经济特征,以南充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发展与改革为例,提出了适合丘陵地区的现代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径: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投融资机制,创新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南充;丘陵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路径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繁荣的根本道路。面对经济新常态,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改革和发展新路径,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就是要结合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内在要求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特殊阶段的客观条件,来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化道路的科学路径。具体说就是要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条件、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基础条件,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通过这些示范区的率先发展,使之成为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样板区,为全国不同类型农业区域现代农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创新思路、有益探索和有效模式,以此推动全国现代农业科学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战略,国家根据不同类型农业区域的综合条件,选择了一批在不同类型农业区域具有典型特征的市县乡,通过科学规划、配套政策,积极探索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示范区内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农业资源要素的科学配置和有效整合,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科学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一批各具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示范区,为全国不同类型区域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学思路、有效模式和成功经验。[1]。

四川丘陵地区是我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其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合、物种多样丰富,农业产业优势明显。同时,四川丘陵地区又具有特殊的地质地貌特征,区域内平坝、山丘、高坡、深沟相互交错分布,使得同一区域内地质条件、土壤条件、水分涵养、气候条件等农业自然资源存在较大差异,这给改造农业基础条件,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增加了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南充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市,所辖九个县(市、区)全是丘陵地区。2010年8月,南充成为全国首批5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2013年5月,南充市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21个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示范区之一,也是全省唯一被确定为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示范区的城市。本课题结合丘陵地区自然特点和经济特征,以南充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与改革为例,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些探索和创新思路。

一、南充探索现代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条件

四川省丘陵地区处于成都平原和盆周山区之间,是四川四大类别地区(平原、丘陵、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人口最多的区域,人口密度大、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耕地占比高、粮油产量和经济总量历来都在四川省经济发展全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丘陵地区粮食、棉花、油料、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等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占比历年都占全省总量的60%左右,成为四川省名符其实的农业主产区。随着四川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成德绵乐等泛成都平原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随着四川绿色生态战略的推进,四川省盆地山区退耕还林退耕还牧也将加速推进,因而,四川丘陵地区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必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我国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四川现代农业发展总体上处于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四川省的平原、丘陵、高原和山区四大类别地区,在资源构成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类别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除成都平原城市圈的现代农业发展大体处于全国前列外,其余三类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四川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2]。南充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市,耕地面积30万hm2,人均耕地偏少,农业基础脆弱,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南充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素有“果城”“绸都”之美誉,粮食产量连续11年居全省第一,生猪、果蔬、蚕桑产量也均居全省前列。

(一)区位优势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历来为川东北经济、商贸、金融、科技、文化、信息中心。南充位于成都、重庆、西安三角经济区要冲,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自古就有“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之地利,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0709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高坪机场已建成双跑道,可起降大型客机,通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西安、三亚等城市。嘉陵江流经全境300多公里,千吨船队可直达上海。国家光缆、微波通信干线纵贯全境,在川东北率先开通4G网络,属全国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川东北地区出口商品可以直接通过中国海关南充办事处报关、封签。

(二)经济基础优势

南充作为全省农业主产区,其农业自然资源条件较好,历来是四川省重要的农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主产区之一,名优特产品品种多,已经形成粮油、生猪、山羊、家禽、水果、蔬菜、蚕桑、中药材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生产基地。初级农产品丰富,适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同时,区域内拥有较丰富的荒滩、荒坡、荒山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潜力。近年来,丘陵地区利用其独特的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了一批农业观光园、生态森林公园,彰显出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为推进丘陵地区现代农业改革和发展找到了一条有效发展路径。

(三)劳动力资源丰富

南充是全省第二大人口地区,总人口760万人,农业人口582万人,占总人口的76.7%。改革开放以来,南充每年常年外出打工的农业劳动力都在100万以上,2010年以来,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更是高达160万之多。丰富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已成为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优势。

(四)科教人才优势

南充科教资源丰富,实力雄厚,是川东北区域科教文化中心。拥有普通高校6所、中职学校46所和科研机构80多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16万人。南充拥有全国百强之一的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其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等研究院校建立起紧密联系,引进了众多科技人才到南充参与农业科学技术合作,承包技术指导、培育本土农业科技人才,有效推进了南充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使现代农业科技通过农业园区的试验、示范被更多农业经营主体接受。

(五)政策环境优势

南充是全省唯一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的城市,也是全国21个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之一。2010年,挂牌成立了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利用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可以进行政策创新的优势,南充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的多项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中外客商到南充现代农业改革试点示范区进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新品种研究试验,先进适应技术转让推广,创立农产品深精加工企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实效,探索出进行政策创新的有益经验。

二、南充现代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示范区核心区主要涵盖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和西充县“三区一县”的33个乡镇。2014年,示范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6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以上。2014年4月,农业部、财政部等6部委开展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南充位列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五。南充初步探索出具有丘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制约因素。

(一)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较弱

四川丘陵地区作为四川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长期以来,对农业基础建设投入不足,致使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水利、土壤改良、中低产田土改造、土地平整、电力设施等,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上丘陵地区独特的自然地貌条件,其发展现代农业的艰巨性、复杂性及发展成本均高于其他地区。[3]就南充市而言,全市中低产田土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80%旱坡耕地未得到有效治理,骨干水利工程不多,农村道路交通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就整个丘陵地区而言,发展现代农业受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的限制多,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现代农业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发展农业特别是规模化、机械化、市场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难度大、风险高。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严重匮乏

劳动力丰富与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匮乏并存是四川丘陵地区农业劳动力队伍的基本特征。具体分析,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农业劳动力严重老化。现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50岁以上人员占到了80%以上,60岁左右的农民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些人员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劳动能力偏弱、技术接受能力不强,对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措施不能完全落实到位。二是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差。50岁以上的农业劳动力,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多数,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比小,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和半文盲。外出务工的农业劳动力出现年轻化趋势,缺乏基本的职业培训,只能从事脏、累、险的劳动,收入低、劳动强度大,对农业回馈作用小。三是对新知识、新技能适应慢、接受程度低。不管是农业留守人员还是外出务工的农业劳动力,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大多表现出不适应、难接受,从而限制了其职业发展,也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四是专业型人才匮乏。传统农业靠经验,现代农业靠技术、管理和对市场的科学把握。50岁以上的劳动力拥有丰富的传统农业生产经验,但缺乏现代农业生产要求掌握的的技术、管理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而90后的农业劳动力从学校出来就外出务工,不仅没有从父辈那里继承农业生产的基本经验,对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技术、管理和市场把握几乎一无所知。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人才、农业创新型人才、农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人才已成为制约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瓶颈。

(三)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土地经营分散、耕地碎化,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主导产业聚集度不高、链条较短、区域特色不鲜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不快,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利益联接不紧密;区域性农业品牌影响力不大,市场竞争力较小,与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即使在示范园区,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依托业主建立起来的。而这些由业主牵头建立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的不是为了真正创业,而是为了便于争取项目,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和补助政策,对当地农民利益考虑甚少。因而农民主动参与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不高。

(四)农产品质量不高

农产品种类多、数量大、品质低是丘陵地区农业的又一个特点。丘陵地区具有适合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又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传统农业占主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的农业新品种和深精加工产品还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在农产品总量中占比极低,市场竞争力弱。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形成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也成为制约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农业的发展表明,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开发农业新品种、拉长产业链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增加农业附加值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确保农业始终成为朝阳产业的根本所在。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示范园区较少,现有园区产业基地虽已初具规模,但目前还处于简单种植和养殖阶段,农产品品牌效应还未形成,多数鲜活产品只能直接进入市场销售,不能加工转化增值,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与此同时,国家对示范区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推广的政策支持不够。

(五)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不足

资金是市场经济的血液,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有充足的金融保障。资金不足成为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又一个制约因素。丘陵地区农业发展资金不足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国家对农业的项目资金投入没有得到有效整合。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项目下达的资金逐年增长,但项目资金来自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不同部门,项目资金都有特定的用途并要接受资金来源部门的验收。到了基层,项目资金统筹整合才能发挥最佳效果,但事实上整合的难度大。同时,中央各部门下达的农业项目资金,一般都需要地方政府进行资金配套,但地方政府出于财政的巨大压力,配套资金大都无法足额兑现,影响建设项目的整体进度,致使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三是融资机制不畅。从南充现代农业改革试点看,近两年,信贷资金已成为示范区资金的重要来源。信贷资金出于自身安全性的需要,贷款都要求有资产抵押或以项目为担保,这样,大多数农户即使是农机大户、种养大户、创业大户都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农村示范区内新型经营主体在租赁的土地上建设的固作物、定作物,作为融资抵押物十分困难,融资机会少,融资手续复杂,融资担保金高。另外,农业保险制度需要加快改革和完善,以改变目前农业保险额度小、适用面不广、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的现状。

(六)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制约大

一是建设用地矛盾突出。由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产品仓储、加工等用地需求日益增加。现有政策对农田管理过严,示范区内规模发展的种养业不能就近配套建设农产品库房、管理房、畜禽圈舍、工具房等基础设施。二是农业土地流转不畅,现代农业规模经营难。现代农业必须建设在机械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的基础上。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没有竞争力。规模经营的首要条件是经营主体获得足够的经营土地,这需要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作保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与规模化经营形成尖锐矛盾,经营主体即使有能力、有意愿进行规模化经营,但要从一家一户去获得所需土地相当困难。现行农村土地流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土地流转主体利益分配、契约意识、市场平台、法制保障。因此,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基础性工程。

三、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与改革路径

农业生产在丘陵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在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发展现代农业对丘陵地区来说意义重大。丘陵地区相比平原地区来说,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机械的使用、土地的规模经营、现代农业组织程度、农村服务体系等方面具有较大差距。因此,丘陵地区应充分运用政策优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克服自身制约因素,在各个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一)创新发展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丘陵地区特别是内陆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深入分析本地区情,以差异化、个性化为出发点,立足资源优势。就南充而言,南充应把示范区建成丘区特色产业示范区。遵循“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品牌化”要求,以发展优质粮油为重点,全面推进示范区现代特色产业发展。根据丘陵地区特点,南充市政府制订了《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和《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方案》两个规范性文件,以规划建设35个万亩亿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来推进南充市优质粮油、畜禽、水果和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南充已建成四个“百公里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带”共40万亩特色产业基地,示范区完成投资近85亿元。示范区规模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商品化率达80%以上、加工率达30%以上。位于南充市的西充县成为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在果蔬、粮油、畜禽等主导产业方面已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产业。西充县的四川省航粒香米业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下辖一总部、四基地、五个专业合作社、年产能力达6万吨优质大米,流转稻田一万亩,经营国家现代农业万亩粮油高产示范基地工程,与四川农业大学签订长期科技协议。2012年该公司成为四川省第一产粮大户,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的有效路径。

(二)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要着力构建新型要素集约、主体明确、服务到位的农业经营体系,在畅通信贷渠道、适度规模经营、开发订单生产和建立产业基地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效。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发展专业合作社,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扩大合作社承担财政投资涉农项目的范围和规模,引导财政投入项目形成资产量化为合作社成员的股份[4],同时,壮大龙头企业。从税收减免、用地安排、基础配套、信贷支持等方面优化农业招商环境,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参与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营销。制定专门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扶持农民在自愿前提下采取互惠互助方式,用土地入股、房屋折价等办法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土地流转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农业协会,并分类别设立合作总社,加强各专业合作社的沟通协调,加强政策指导和市场行情分析,帮助实现产加销一体,增强合作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大政府对规模性经营主体(如农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财政补贴力度,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力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业经营规模化。打通工商资本等要素进入农村市场的渠道,设立工商资本上限,积极引导农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要求,差异化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高效化。

(三)创新投融资机制

现代农业发展是需要雄厚资金实力支持的。各级政府在示范区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南充目前市、县(区)两级财政每年分别安排5000万元和30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用于示范区建设,但也只能重点对种养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新品种引进、农产品品牌创建等实行奖补。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大量资金投入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因此,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有现代农村金融的支持,必须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破解农业资金短缺的难题。

1.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南充创立的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打造、综合示范、集中成片、整体推进”原则大力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捆绑使用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一是深化创新项目整合机制。整合交通、国土和其他涉农项目,集中在示范区落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示范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2014年,南充市整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建设、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100亿斤粮食能力建设、国土整治等涉农项目资金32.5亿元,整合率达80.8%,撬动城市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发展资金共计39.5亿元。二是完善财政资金奖扶机制。对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实行先建后补,先奖后补,以奖代补。

2.创新金融资金融资模式。争取在示范区建立健全现代农业融资服务体系,使参与示范区的专合组织、种养大户、农民、龙头企业等建设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贷款融资,因地制宜地扩大贷款抵押范围。一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根据农业农村经济特点,围绕农村金融需要,建立农民征信系统,支持金融机构组建村镇发展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规范引导农村银行机构与保险、证券、担保等机构的同行协作,支持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对象,确保农村金融存款专门服务“三农”,构建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二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产权、林权等抵押贷款试点,适时推广涉农补贴、农业机械、荒地承包经营权、在建工程、农产品未来收益、应收账款等新型抵押方式。

3.创新风险防范机制。完善财政对“三农”保险补助机制,着力创新包含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在内的农业保险产品和其他“三农”保险产品。按照“风险补偿、政府资源配置”方式,设立统一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组建南充农业担保公司,建立农产品风险基金,构建订单农业保险机制。增强农业抵御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方式,建立健全农业保险长效机制,提高农户投保率、政策到位率和理赔兑付率,降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建设主体的生产风险。

(四)创新科技服务体系

科技是提高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构建一个具有研发、试验、推广、示范等多种功能的科技服务体系。[5]一是加快形成高校、科研机构与现代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平台。南充高校、科研机构数量居全省第二,农业科技实力雄厚。南充已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科院等签订校(院)地合作协议,建成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国家套作大豆科研育种创新基地等6个“国字号”科研基地,示范区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西充县的四川省航粒香米业有限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的科技合作,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二是构建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丘陵地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普遍存在着体制不顺、保障不力、结构不优、队伍不稳、能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在公益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经营性市场化服务组织的运作不够规范,存在科技服务功能不强、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农机装备水平较低、农技成果转化应用不多、农科普及速度不快等问题。 建议市上统一牵头,开通农业服务热线,构建农技人员与示范区新型经营主体“一对一”结对帮扶,在产业基地建立专家大院,聘请首席专家,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培育农技、农机、植保等科技服务组织,及时有效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三是在示范区制定各种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南充拥有数量众多的农业科技人才,但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南充发展现代农业应在政策、创业环境、工作待遇方面加大力度,吸引农业科技人才投身农业生产第一线。特别是要结合“嘉陵江英才工程”,引进农业高端人才。

(五)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加快构建农村新型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这为南充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指明了方向。借鉴成都、重庆等地农村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南充应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一是搞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是确权颁证,核心是“还权赋能”,目标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这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确权颁证必须整合国土、建设、房管等部门职能职责,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统筹推进。南充市顺庆区作为全市唯一的省级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点区,已率先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进一步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提供了坚强保障,为南充乃至全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样板。二是探索建立产权流转市场。充分整合国土、建设、房管等部门职能职责,用好现有政务服务中心平台,搭建县乡村三级产权交易网络(即:县区上设立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乡镇(含涉农街道)设立产权交易服务站,村社设产权交易服务点),设立土地流转信息联络、收益评估、档案管理和流转资金结算等窗口,培育现代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产权有序流转、规范流转。同时按照“统一管理、协作联动、面向社会、城乡一体、开放规范”原则,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确保依法开展农村产权流转合同公证;推进农村产权管理信息化建设,确保流转网络信息通畅高效。三是创新推进产权流转方式。积极探索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担保和农村房屋产权买卖、赠与、作价入股、抵押、租赁以及林权抵押、租赁、出让等方式,促进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农村房屋、林业等有效流转,实现农民财产价值最大化。同时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农业种植大户和致富能人的培育力度,采取“反租倒包”等方式,适度开展规模经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四是改革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探索建立户籍一元化管理后农村相应产权处置与利用机制,加快制定进入、退出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关政策,对于已办理城镇户籍的,继续保留其农村居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使用权等农村土地权益和原户籍地计划生育政策、农民种粮直补以及与土地相结合的各种补贴,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切实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对于自愿放弃农村原有权益的,要制定补偿标准,给予合理补偿;对于荒芜、闲置的农村产权,按照国家征收征用标准,集体经济组织将其进行收储;对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推动其与国有用地同价同权入市。

[1] 沈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国家战略[J].商业经济,2013(5).

[2] 邱亚明,陈玉兰.四川省丘陵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3] 余培发.丘陵地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EB/OL].(2012-11-12)http://www.zgxcfx.com/Article/51336.html.

[4] 黄体元.四川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13(8).

[5] 江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责任编辑 杨 瑜]

2015-03-20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丘陵地区现代农业改革与发展路径研究—以南充为例”的阶段性成果(SC14D007)。

宋先钧(1956—),男,教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主要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

F323

A

2095-1124(2015)04-0021-06

猜你喜欢
丘陵地区南充示范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TheDifferencebetweenOrientalandOccidentalThinking PatternsinTranslation
丘陵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规划探讨——以栖霞古镇都村为例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南充市委书记为什么夸玉皇观村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成都周边丘陵地区产业集聚融入大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