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军,朱勇
(1.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列所,云南昆明650034;
2.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训练部,云南昆明650208)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内在逻辑
黄小军1,朱勇2
(1.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列所,云南昆明650034;
2.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训练部,云南昆明650208)
“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推进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新时期进行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二字,要从在主体上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从内容上全面涵盖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从依据上严明党的纪律,坚持党内法规和宪法法律相结合,从时间上经常抓、反复抓,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从方式方法上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并发挥人民监督作用五个方面来进行解读。全面从严治党,要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依法依规管党治党;要坚持不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四个全面”;“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1]如何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建设搞得怎么样,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否得到保持和发展,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既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更是我们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巩固执政地位,完成历史使命的现实要求。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指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将“从严治党”首次提升到了“全面从严”的高度,意蕴丰富而深刻。要在新时期新起点上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在“三个全面”基础上,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又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即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将“四个全面”并提,意蕴深远,反映了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形成了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顶层设计。
就“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突破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全面实现这个总目标创造有利条件。依据这个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个重大决定,这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战略在时间维度上的顺序展开,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有利条件,共同推动这个总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推进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具体来说,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其最终目的在于坚持党的领导,而要坚持党的领导,就要求我们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践证明,党的建设搞得好,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完整体现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要完成这个总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就全面深化改革而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那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社会要进行全方位改革,在体制上做重大调整,而且这种改革要体现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没有一个坚强领导核心的组织和领导是不可想象的。“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2](P157)只有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解决好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这个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来说,“全面”这两个字主要包括以下含义。
(一)在主体上,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
各级党委和纪委要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要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各级党委、各部门党委(党组)都要做到聚精会神抓党建,各级党委书记、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都要成为从严治党的书记,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成员都要履行分管领域从严治党责任。同时,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不仅仅要做到“独善其身”,还要把本级党委班子成员管好。对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的考核,首先要看党建的实效,考核其他党员领导干部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权重。
(二)在内容上,全面涵盖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是在思想建设上着重解决精神上“缺钙”、得“软骨病”的问题,解决好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这个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二是在组织建设上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认真执行新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3](P412)的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三是在作风建设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四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五是在制度建设上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生活,严肃政治纪律,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完善干部提名推荐、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措施办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三)在依据上,严明党的纪律,坚持党内法规和宪法法律相结合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是要严明纪律。”[3](P171)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党的各级组织要积极探索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的途径。党的纪律规定要根据形势和党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确保系统配套、务实管用,防止脱离实际、内容模糊不清、滞后于实践。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执纪职责,拒绝说情风、关系网、利益链,采取管用的措施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使违纪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查处。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继续开展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维护党内法规制度协调统一,不断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对于近年开展的“送培下乡”活动,我们通过座谈方式了解到:我们主动送课到乡,为学员节约了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切实帮助他们取得了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普通话和电脑等级证书等,这一系列举措已获得学员好评。但我们通过问卷形式对送培活动参与者展开的调查发现,我们的培训活动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农村学校教师工学矛盾冲突,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2.多学科混合的单一课程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3.培训机构只管送的过程而不顾送的结果,教师的真实问题没有得到解决。4.教学设施和条件已不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四)在时间上,经常抓、反复抓,持续深入改进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么多年,作风问题我们一直在抓,但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反“四风”的实践说明,抓和不抓大不一样,真抓和假抓大不一样,严抓和松抓也大不一样。各级党委要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劲头不松懈,要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绝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决不能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五)在方式方法上,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并发挥人民监督作用
一方面,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从严管理干部,总的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规范权力行使,培育优良作风,使各级干部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方面,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让人民支持和帮助我们从严治党,要注意畅通两个渠道,一个是建言献策渠道,一个是批评监督渠道。
“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得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使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只要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就一定能够加速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
全面从严治党,目的就在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终使党的领导得到坚持和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7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着国家、人民和民族的命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这种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种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带领人民一次次攻坚克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
作为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与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但不容回避和不容忽视的是,在一些党员和党的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作风不正、原则性不强、为政不廉等不符合党的纯洁性要求的问题,这必然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削弱党的战斗力。当前,“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求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①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在党员干部尤其是中高级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这些现象,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问题,严重破坏党群干群关系。针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013年12月6日,习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认真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014年10月8日,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要求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发展、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来。这些重要讲话,系统而深刻地阐释和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能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是要狠抓作风建设,教育党员干部尤其是中高级领导干部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的作风,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恪守党的执政价值观,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近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告诫全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4]党员干部对人民要有悲悯之情,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诗人艾青在1938年曾经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小平同志也曾经饱含深情地说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就是一种悲悯。悲悯绝非怜悯或施舍式的同情,它是一种博大的家国情怀,是一种感同身受式的平等大爱,是对历史和人民的深深敬畏与亲近。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坚持用权为民,时时警醒自身慎用权力,善用权力为人民造福。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升华,是党的“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作为共产党人,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一方面,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真正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要求,切实解决好“四风”问题,坚决落实中央八条规定,坚决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另一方面,要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建立协商和对话渠道,建立和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利益矛盾协调机制,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着重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拆迁等重大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真正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已经充分认识到,法治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全会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强调“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明确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这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基本方向和提供了必要的根本遵循。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现实中还客观存在着“坚持党的领导会妨碍依法治国”或“依法治国会削弱党的领导”错误认识的影响,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和澄清,要坚决破除“党大还是法大”“权大还是法大”的迷思和困惑。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和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的本质区别,也是决定依法治国这件大事兴衰成败的根本前提。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建设,才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和具体表现。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总结党的法治思想与实践的经验教训,归结到一点上,那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把党规党纪、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做严格区分,把党同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职能、相互关系和活动方式等做严格区分,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方式,使党真正从具体行使管理职能的角色中脱离出来,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以往的政策领导、直接领导向依法领导、间接领导转变,这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逐步推进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制度化和现代化,推进党的领导作风民主化和廉洁化,不仅不会削弱党的领导,反而会使得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愈发巩固,更好地发挥党在领导建设和推动改革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维护宪法尊严,是现代法治文明的核心要义。既要突出强调宪法在党治国理政中的首要地位,更要特别强调党员干部培养和树立宪法至上的意识和思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坚决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在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和核心地位,所有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都是对宪法精神、原则和制度的具体化。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党的主张与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相统一的集中体现,是治国理政的基础和前提,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因此,宪法的“母法”、根本大法地位是绝对的,宪法的权威性和至上性也是绝对的。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就是要凝聚多元社会最大共识,突出宪法在治国理政上的权威,形成宪法至上的认识和遵守宪法的行动,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尤其是党员干部,更要带头模范遵守宪法,不得有违背宪法精神和基本原则的言行。二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重视道德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引导公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依法对人民群众的矛盾或纠纷做出公正裁判,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三是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四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必依法依规。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依据是宪法和国家法律,在管党治党方面的依据是党章和党内法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不断加以发展完善,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些协调或衔接不够的地方。譬如,一些党内法规在制定过程中缺乏科学论证和统筹规划,一些党纪规定与国法出现各自为战、重复或冲突,等等。实现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一是要坚持以宪法和党章为基本遵循。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明确规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5],规定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2013年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同样明确规定了制定党内法规应当“遵守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规定”的原则。在党内立规实践中,我们要坚决贯彻这些原则,确保党内法规体现宪法和党章的要求,保证实现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在统一,为管党治党提供基本依据和坚强保障。二是要坚持党纪严于国法。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坚决同违法乱纪划清界限。党规党纪要做到要义明确、简明易懂、便于执行。要求真务实、循序渐进,先从提出工作要求入手,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成熟后再上升为制度。要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实践成果固化为制度,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等,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相关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
要继续开展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维护党内法规制度协调统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了大量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规范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但由于从未开展过集中清理工作,我们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数量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掌握。此外,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一些法规和制度不科学、不切合现实的缺陷日益显现,有的规定滞后于实践发展和形势任务需要;有的规定同党章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抵触,同宪法和法律不一致;有的规定相互之间交叉重复、冲突打架,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当中存在着“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损害了党内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阻碍了党内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也不利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顺利推进。同时,通过清理工作,可以系统总结我们党历史上法规制度建设的经验得失,探索党的制度建设的内在规律,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供科学指导。为此,自2012年6月起,中共中央部署开展了我们党历史上首次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历时两年多时间摸清了“家底”:自新中国成立至2012年6月,中央出台的文件总计超过2.3万件,其中,规范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共1178件。对于清理出来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央统一采取了废止、宣布失效、继续有效等三种处理方式,1178件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的322件被废止、369件被宣布失效,二者合计占到58.7%。这次集中清理工作,在摸清党内法规制度“家底”的同时,集中解决了党内法规制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维护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协调统一,明确了下一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方向、重点和着力点,为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奠定了基础,扎紧了依规治党的“制度之笼”。与此同时,各地区各部门也正按照中央要求开展本地区本部门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要不断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一个政党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备程度,是其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集中清理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虽然迈出了依规治党的重要一步,但当前党内法规建设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党员干部的党内法规意识比较薄弱;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统筹规划不够,制定工作滞后于时代发展和党的建设、党的工作实践;有的党内法规质量不高、针对性操作性不强,造成这些规定在实践中流于形式;一些党内法规执行得不够好、落实得不到位,使党内法规成了“纸老虎”“稻草人”,形成了“破窗效应”,等等。2013年5月27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两部党内新法规,这是党加强自身制度建设的最新重大举措,我们党首次拥有了正式的党内“立法法”,对于进一步提高党内法规制定质量、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将发挥重要作用。2013年出台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明确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下一步,要坚持科学立规,民主立规,依法立规,研究制定一批基础主干性党内法规,整合形成一批综合性党内法规,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集成性,抓紧制定一批实践急需的党内法规,及时修订一批不适应现实需要的党内法规。要把强化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摆到更加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带头执行,充分发挥党员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切实加大督查惩处力度,始终保持对违纪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确保各项制度规定真正成为刚性约束。要加大党内法规的公开和宣传力度,让广大党员最大限度了解党内法规的内容,使每个党员知规、懂规、敬规、守规,更好发挥党规党纪着重规范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证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保持优良作风、坚守道德操守等方面的作用。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因此,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纪委要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
2014年10月30日,习近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和作风上出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还是理想信念、党性原则、革命精神、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出了问题,要从政治工作的角度进行反思,认真总结教育者本身受教育不够,对领导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监督体系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制度建设存在漏洞的教训,认真研究怎么认识、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2](P161)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强化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明党的纪律,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一是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顶层设计。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这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级党委要认真执行,把这项重大政治任务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二是要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要强化制约,强化监督,强化公开,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各项改革举措要体现惩治和预防腐败要求,同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保障改革健康顺利推进。三是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全党的组织纪律性。首先,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加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增强党性。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意识。再次,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等党的组织制度,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执行组织纪律。最后,党中央做出的决策部署,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要贯彻落实,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要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也要贯彻落实,党组织要发挥作用。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3](P390)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提高反腐败法律制度执行力,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要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实现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以坚定的行动践行着永恒的宗旨与追求,全面从严治党必将成为党建新常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路新要求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和深化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就一定能够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1]李章军.习近平: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精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1-07.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9.
[5]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N].中国青年报,2012-11-20,(1).
The Internal Logic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Governing the Party in a Com prehensive and Strict M anner
HUANG Xiao-jun,ZHU Yong
(1.Marxism-Leninism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Kunming,650034,Yunnan,China;2.Training Department,Kunming Command School of Public Security and Fire Troops,Kunming,650208,Yunnan,China)
“Governing the Party in a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manner”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achieving the goals design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and for promoting the work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well as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It is also the basic guiding ideology in the party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A scientific interpretation of this thought include the following five points:in body,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governing liability;in content,full coverage of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in base,tightening up the enforcementof party discipline and adhering to the Party's regulations and the Constitution and laws combined;in time,constant and repeated administration and continuous indepth improvement of style;and in workingmethod,strictmanagement of cadres and bringing the supervisory role of the peop le into play.To administer the Party comprehensively and strictly,we should focus onmaintaining the advanced nature and purity of the Party;stick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Party activity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laws;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 regulations,manage and govern the Par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nd regulations.Finally,we should persist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arty'swork style and in building a clean government aswell as struggle for anti-corruption.
four comprehensives;governing the Party in a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manner;the purity and advanced nature of the Party;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laws and regulations;the improvementof the Party'swork style,building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and struggle for anti-corruption
D262.4
:A
1006-723X(2015)03-0038-08
〔责任编辑:左安嵩〕
黄小军,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所长,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朱勇,男,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副教授,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和党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