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

2015-02-24 06:57:57吴建光
现代农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种植业调整农产品

吴建光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种子管理站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历史经验证明,农业形势好坏, 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我国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目的,从而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结构。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特别是在90 年代,我国的种植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0 年我国粮、棉作物的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3%,1994 年和2004年分别下降为70%和77%, 而蔬菜和果园等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1980 年仅占3%,1994 年和2004 年分别上升到12%和18%。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对土壤的养分平衡状况带来了显著影响[1]。

改革开放以来,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产品产量不断得到提高,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加入世贸后,我国农产品直接与世界接轨,国外农产品已进入中国市场, 国内外农业竞争更加激烈。为此,要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去关心,推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向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针对不同阶段的问题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种植业结构调整, 即1979~1984 年,1985~1991 年,1992~1997 年,以上三个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都处于农产品结构性短缺阶段,市场指向性强,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明确,即增产那些最为短缺、最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产品即可。但目前实行的新一轮结构调整与以往的农业结构调整有着根本性不同。新一轮种植业结构调整不能再像过去依靠多种什么或少种什么来解决问题,也不能再走像过去那样只追求产量为主的农业发展途径, 而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生产结构。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概念、目标及内容

1.概念

种植业结构调整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本地生产条件,合理地安排各种农作物及其品种的种植比例和种植面积,生产出足够数量的优质农产品,更好地满足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业生产和日益增长的城乡居民日常饮食的需要。

2.目标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把品种调优、作物调新、产业调强、效益调高,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内容

种植业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种植作物种类的调整,主要包括粮经结构调整和粮草比例调整;二是作物种内品种结构的调整,目的是使种植的品种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特色化、无公害化和地方优势化。

二、种植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建国以来,我国种植业调整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分别是1949 年至1978 年以粮为纲阶段,1979 年至1999 年粮蔬发展阶段和2000 年至今的质量提高阶段。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首次出现了买方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种植业结构也势必要相应调整。但目前各种农产品包括粮棉油、瓜果菜、肉蛋奶均出现相对过剩,种植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 尽管如此,调整又是不可回避和延缓的课题[2]。

种植业结构的基本功能是保证市场供应,满足社会需求,增值增效,发挥其国民经济基础作用。 为此,在温饱没有解决、总量短缺的时候,种植业结构调整应以增加粮食等主产品的总量,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为主,基本是为吃穿而种,为生存而种,确保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在温饱基本解决,人民生活进入小康,农业生产从自给自足转变为商品生产,就要求种植业转变为为生活提高质量、为工业提供原料、为畜牧业提供饲料、为外贸提供商品、为农业增效增收,确保民富国强。

种植业结构调整不论在任何阶段,都要履行人民吃饱、吃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全面需要。 确保13亿以上的人需要的量,解决吃与用、增产与增收的问题,应当是新阶段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归宿。种植制度的演变规律以粮为主,兼顾其他作物。

三、种植结构调整讨论

解放思想、采取措施、加大调整力度。 目前,对种植业结构调整主要采取“三调四压”的方法。 “三调”,即一调粮经结构、二调品种布局、三调区域发展;“四压”,即压粮扩经、压夏扩秋、压劣扩优和压常规扩专用。虽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还应该加大调整力度,使种植业结构调整更加完善扩大调整内容,增加种植品种。 在“三调”的基础上,增加特色稀有品种调整和种植业加工产业调整以及地域规模化种植调整。加快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一是加快农产品的优质化步伐;二是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力度,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优、特农产品;三是加快区域化、规模化生产,使种植业生产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促进种植业多元化生产,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在搞好粮食产业和高效经济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特色支柱产业和以农产品深加工、观光农业、科技服务等为主的二三产业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注重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健全服务体系,才能使农产品及时转化成商品,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1]陆铭昌.论种植业内部结构之调整[J].上海农业科技,2004,1.

[2]张立中,潘建伟,李亚军.WTO 对内蒙古种植业的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1,1.

猜你喜欢
种植业调整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工位大调整
意林(2020年10期)2020-06-01 07:26:37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49:53
农产品争奇斗艳
18
种植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