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生物刺萼龙葵的防除

2015-02-24 06:57:57
现代农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龙葵星状植株

薛 爽

吉林省大安市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站

近年来,吉林省大安市的雨水较为充沛,外来入侵生物刺萼龙葵呈暴发性发生,涉及区域广、面积大,对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在大安市境内的月亮泡镇、两家子镇、安广镇、新艾里乡等14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地分布有刺萼龙葵。2011年发生面积300多亩,2012年达到12000亩。

一、刺萼龙葵的入侵危害

刺萼龙葵的入侵不仅会直接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棉花和马铃薯等重要农作物造成排挤性危害,还会通过病虫害的传播导致农田和放牧地环境的破坏,使作物及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其毛刺能伤害家畜。该植物的叶、浆果和根中含有茄碱等生物碱,这些生物碱为神经毒素,毒性高,一旦被牲畜误食后可引起严重的肠炎和出血,导致牲畜中毒甚至死亡。刺萼龙葵全株具刺可扎进牲畜的皮毛和黏膜,降低牲畜皮毛的价值。

二、刺萼龙葵生长环境及特点

刺萼龙葵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杂草,适生于各种土壤中,尤其是沙质土壤、碱性肥土或混合性黏土。刺萼龙葵仅由种子传播,成熟时,植株主茎近地面处断裂,断裂的植株随风快速滚动,蔓延速度快,区域广。适应性强。

1.刺萼龙葵生长快而健壮,特别是在4片真叶的幼苗期后便开始迅速扩展生长。该植物既耐干旱,又可在污浊的环境中生长。其根须扎入到相邻的根系中撷取营养水分,枝叶扩展面积大,抢占相邻植物的阳光与本地植物争夺光照、养料和生长空间,使自身迅速扩张。生长后迅速繁殖,排挤其他植物,建成单优群落,消耗土壤养分,最终可导致土地荒芜,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侵略性,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杀手”。

2.繁殖能力强

刺萼龙葵花数多,花期长传粉的昆虫种类较多,提高了传粉的概率;花粉量大,花粉萌发时间较短,从而提高了传粉和受精的概率;单株最多结果992个,单株最大种子产量约38000粒,种子数目多,提高了延续后代的概率。

3.传播能力强

刺萼龙葵果实具刺,便于以动物和人类作为媒介进行传播;成熟时,植株主茎近地面处断裂,断裂的植株形成风滚草样,以滚动方式将种子传播得很远,大大增加了其进入新环境的可能性;种子小,易混杂于其他种子中传播。

4.种子具有休眠机制

虽然刺萼龙葵的种子发芽率低,萌发时间长,这种特性不利于其种群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快速大量繁殖,但是致密而坚厚的种皮可使胚得到更好的保护,能够抵抗不良环境,使之在恶劣的条件下长期保持活力。这种特性是其对环境长期适应的一种休眠机制。

5.毒性强,危害性大

刺萼龙葵的叶、心皮、浆果和要中含有茄碱。茄碱是一种毒性较高的神经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中枢有显著的麻醉作用,可引起严重的肠炎和出血,牲畜误食后可导致中毒,中毒症状为运动失调、多涎、急喘、颤抖、恶心、腹泻、呕吐等,严重者致死。死于该果实中毒的牲畜也可仅表现出一种症状:涎水过多。其果实对绵羊羊毛的产量和质量具有破坏性的影响;人的皮肤接触果实毛刺后会出现红肿、瘙痒。此外,它还是马铃薯甲虫和马铃薯卷叶病毒的寄主,其发生与扩展将给马铃薯甲虫的防治工作带来新的影响因素。

三、形态特征

(1)根。直根系,主根发达,侧要较少,少须根。

(2)茎。茎直立,基部稍木质化,自中下部多分枝,刺长 0.5~0.8 厘米,并有带柄的星状毛。

(3)叶。 叶互生,叶柄长 0.5~5 厘米,密被刺及星状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不规则羽状深裂及部分裂片又羽状半裂,裂片椭圆形或近圆形。

(4)花。蝎尾状聚伞花序腋外生,3~10花。花期花轴伸长变成总状花序;花横向,在萼筒钟状,长7~8毫米,宽3~4毫米,密被刺及星状毛,萼片5,线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密被星状毛;花冠黄色,辐状,径2~3.5厘米,5裂,瓣间膜伸展,花瓣外面密被星状毛;开花期在6~9月。

(5)果。 浆果球形,直径 1~1.2 厘米,完全被增大的带刺及星状毛硬萼包被,附有粗糙的尖刺,成熟时黄褐色。萼裂片直立靠拢成鸟喙状,果皮薄,与萼合生,萼自顶端开裂后种子散出。

(6)种子,不规则肾形,厚扁平状,黑色或红棕色或深褐色,长2.5毫米,宽2毫米,表面凹凸平截或中拱,下部具凹缺,胚根突出,种脐位于缺刻处,正对胚根尖端。

四、刺萼龙葵的防控措施

1.建立预警分级机制

通过在本地区开展刺萼龙葵情况的具体调查,了解该植物的入侵途径、入侵范围和在本地区的危害程度,并对其入侵性做出科学评估,建立本地区外来入侵特种信息网络平台和查询系统,发布预警预报,对该种植物的发生趋势和发生生境进行预警分析,依靠科研机构,提高普查和防治技术水平,防患于未然。由于其种子有休眠机制,当年未萌发的种子可能在数年后萌发,因此,各级政府要把铲除刺萼龙葵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长期监控,对其生长过的地方,一定要予以标记,积极探索其综合防治的有效途径,完善其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其发生蔓延预测预报,连续监控,及早铲除。

2.严格检疫

刺萼龙葵主要通过距离传播,各边境口岸应加强其检疫工作,从境内外有刺萼龙葵分布的国家和地区进口农产品时要严格进行检疫,每个样品不少于1千克,检验是否带有该检疫杂草的种子 ,杜绝传播。同时在生长期或抽穗开花期,到刺萼龙葵可能生长地进行踏查,根据该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别,确定种类,记载混杂情况和混杂率。

3.机械铲除

严密的刈草或在开花前用锄头分散刺萼龙葵的植株,以防止其种子的产生。刺萼龙葵在植株生长初期,尤其在4片真叶前的幼苗期,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之后显著加快。因此,在植株幼小时将其彻底铲除最为安全有效。如待植株成熟,其全株具刺,会给铲除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若植株已结实,铲除时可能造成种子散落,从而加大铲除的危险性。铲除后的刺萼龙葵要进行焚烧深埋。

铲除刺萼龙葵时注意事项:采取防护措施,铲除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穿上长衣长裤,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刺萼龙葵植株,如不慎被尖刺扎伤,要及时涂抹消炎药水,若症状不能缓解,要及时就医。

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在开花前期,一种做法是在荒地、山坡等非作物田用72%的2,4-D丁酯乳油(二氯苯氧基乙酸)4500毫升/公顷,加48%百草敌水剂1200毫升/公顷,对水450千克/公顷,使用机动或手动喷雾器均匀喷洒,4~5小时后叶片即开始变色枯萎。当刺萼龙葵秧苗期,对2,4-D较为敏感,但开花后对2,4-D就有很大的抗性。2,4-D和Banvel(麦草畏除草剂)合在一起用时,效果要比单独使用好。在植物开花前,每英亩土地上施加2夸脱2,4-D和1品脱Banvel。

5.植物替代

用本土的植物抑制刺萼龙葵的生长。沙棘、紫穗槐、紫花苜蓿等植物都具有生长迅速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光竞争优势,这多年生植物,每年春季都会在刺萼龙葵发芽之前就已形成一定的高度。同样是长叶,高度的优势可以让这些植物的叶片遮挡住刺萼龙葵的叶,从而起到抵制刺萼龙葵生长的效果,控制其危害和蔓延。

6.开发利用

刺萼龙葵虽具毒性,但在黑西哥中、南部的印第安群落,却被当地土著人用作治疗肠胃病的草药。此外,刺萼龙葵中还含有对人类癌细胞有细胞毒素作用的甲基薯蓣皂苷,以及对马铃薯环腐病具有一定抗性的滤过性毒菌。因此,可在严格监控下对刺萼龙葵的有效成分及药理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其在抗癌和植保方面的价值。

猜你喜欢
龙葵星状植株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困扰吧, 女性!
中国诗歌(2018年6期)2018-11-14 13:24:12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龙葵果
国学(2016年8期)2017-03-20 07:31:30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
龙葵果花色苷的提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