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嘉明,林志丹
(暨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广东 广州 510632)
(1)侨生现状
暨南大学每年都会招收一部分来自港澳台的侨生,因内地与港澳台教育的方式不同,导致内外招生存在很多的不同点。性格上,大部分内地学生比较内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而侨生多是鼓励式教学,性格上比内招生活跃,眼界开阔;创新意识上,侨生的鼓励式教学会使他们积极开拓不一样的想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知识储备上,内招生对数理化等基础知识的储备相对侨生来说扎实,对枯燥理论的学习比较适应。因此,单纯地以对待内招生的方式去教育外招生,只会让侨生们感到困惑和挫败。
(2)高分子加工实验的现实意义
现实生活中,高分子无所不在,而这些材料如何从原料到产品,需要学材料的学生去学习。此外,各行各业都需要很多高分子加工相关的人才,而侨生一般会回生源地从事一些涉华贸易、技术支持等工作,这使得我校有必要开设高分子加工学科,这样才能不断为港澳台输送专业人才。
(3)《高分子加工工艺》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加工实验教学大多是验证性质的,都是统一化教学,缺乏调动性和启发性。这样会让外招生不适应,不能很好地发挥创新能力,而内招生觉得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缺乏做实验的兴趣。两者都希望真正去体验一个产品从配方开发到成品性能检测的全过程,因此,工程化、系统化的教学改革显得十分有意义。据调查可知,港澳台的教学大多会使用案例法教学,本教学改革借鉴他们的做法,对高分子加工工艺也进行案例化包装,以期充分调动内外招生的学习热情。
高分子加工实际上是理论的应用实践,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工原理,建立对周遭生活物品加工原理的感性认识,了解并掌握必要的技术和加工方法,最后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针对前期知识储备上的差异,本课程在理论教学环节上实行内外招生混合教学,通过内外招生搭配组成小组学习的方式,对加工理论进行学习,而评判标准是:每组都要对每个加工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汇报,如小组PowerPoint展示。目的如下:首先,促进内外招生的交流,改善以往分开管理所带来的隔阂;第二,增强课堂的参与性与学习的责任感;第三,充分发挥内招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外招生的汇报能力,通过相互学习,加深外招生的理论认识,同时也让内招生性格上更善于表达。
我校材料与工程系自2008年以来,一直对高分子加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以往单一离散的验证性实验,如原料挤出试验、注塑试验等逐渐演变为模块化的教学,如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橡胶的加工等。这些教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理论联系实际还可以做到更具象,可以让学生们更真切感受产品的开发。因此,本教改实行了案例法教学,选取了生活上具有代表意义的产品来进行教学,具体为:
案例1:PC/ABS合金插线板的加工,主要融入注塑成型工艺;
案例2:共聚聚丙烯管材加工,主打基础成型工艺;
案例3:酚醛树脂绝缘柱加工,主打模压成型工艺;
案例4:聚酯饮料瓶加工,主打中空吹塑;
案例5:聚氯乙烯人造革加工,主打压延成型工艺;
案例6:聚苯乙烯礼品包装盒,主打热成型工艺。
以上案例的教学都需要学生参与到配方开发、原料混炼、材料加工和样品性能检测的方方面面,每个案例都有主要学习工艺技能,这种寓教于产品开发的案例法教学是具有创新性的。同时,该教学还会充分调动材料系老师的资源,通过不同老师来负责不同的案例,能够充分发挥各个老师的专长,也能加大师生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接触面。因而,案例法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实验,很好地体现出外招生创新性和动手能力,也充分调动了教师资源。
本案例学教学改革的最后一项任务是老师给出研究课题,学生自由选择并完成研究,比如老师会给出废弃电器用聚丙烯的再资源化利用这样的课题,让学生去设计方案,老师进行指导,并由学生完成基本的实验研究。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加快老师的课题研究,获得数据,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科研,感受做课题的魅力,真正达到教研结合。
经过上述的案例法教学改革,使得高分子加工工艺法的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加强了内外招生间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特点,充分调动了实验热情和责任感。
(2)加强了对生活中聚合物产品开发全过程的感性认识,培养成本观念。
(3)加工技能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和掌握,因为每个案例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
(4)教研结合,调动了教师资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俊虹. 外招生的教育特点及教学方法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08,08:271~272.
[2]林志丹. 面向侨生的聚合物加工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3: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