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去IOE”遇上国产化
编者按:
也许2008年出于业务需求考虑调整IT产业架构并提出“去IOE”的阿里巴巴,并不曾预想到几年后斯诺登爆料的“棱镜门”事件让美国处于道德的尴尬境地,此后包括微软XP系统的停服等事件,都深深刺痛并提醒中国意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和网络基础设施国产化的主动权意义,也加强了对数据安全方面国产化的努力工作。2014年9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39号文即《关于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加强银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引起了美国IT企业团体督促其政府向中国施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表示“去IOE”不是中国市场完全排斥国外产品,而是共同研究、共同制造。39号文件中多次提到“安全可控”,无论是制定长效机制还是配套政策,都要以安全可控为中心,直到2019年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在银行业总体达到75%左右的使用率。2015年,随着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的提议,我们国家正在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意味着各行各业都将依赖于互联网发展、建设,也就是“Everything over Internet”——“EOI”,这个简写正好与“IOE”相反。所有的事情都依存于互联网,互联网将变成各个行业运行的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一旦存在安全问题,那么所有行业的安全都将受到影响。科技的历史进程总是奇妙地在偶然与必然的交织中前进,虽然距离最早提出“去IOE”的概念已有近7年时间,但“去IOE”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今天信息网络时代的工作与生活,“去IOE”概念也在业界不断发展变化,“去IOE”遇上国产化又将带来怎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近期本刊采编团队就“去IOE”的相关探讨走访了业界专家和产业界资深人士,采撷其观点精华,以飨读者。虽知毕竟以有限之力无法穷尽对“去IOE”方方面面的分析与预测,但仍坚持竭尽所能,以期抛砖引玉,为读者带来点滴启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