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超
(包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俄藏敦煌Дх00293号《三藏圣教序》文书考*
吴 超
(包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俄藏敦煌Дх00293号《三藏圣教序》文书应当命名为《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敦煌文书中约有6个编号为《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这件文书的撰写时间大约在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七日至十一月二十六日之间。
唐代;俄藏敦煌文献;《三藏圣教序》
目前学界对《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的论述尚不多,在敦煌文书中有数件《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亦被称为《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却题为《三藏圣教序》,虽然有学者曾涉及到《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但大多一笔带过。马德《国内散藏敦煌遗书调查随笔》中载:“在这次调查的几家单位中,山东博物馆的收藏比较丰富一些,除了写经之外,还有几件重要的社会历史文献,现选介如下:首先是两件唐代的‘三藏圣教序’抄本,一是垂拱元年(685年)已经执掌唐朝大权的皇太后武则天为日照法师写的《大唐后三藏圣教序》(LB.003),一是唐中宗李显在神龙元年(705年)复位不久为义净法师写的《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LB.004)。……《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或曰《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敦煌遗书中还有 S.462、北翔 50、北玉 92 等写本。”[1](P46~49)于芹《山东博物馆藏敦煌遗书叙录》:“LB.002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黄麻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186.7厘米,高25.4厘米,6纸,88行,行17字。有乌丝栏,有护首,有竹质天竿,系缥带孔。卷面多有水渍,有等距离虫蛀残洞。尾有后配木轴。首题: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御制。按:本抄件为唐中宗于神龙元年(705年)为义净所撰圣教序,原抄写于义净所译多部经文之前,又名《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全文收入《全唐文》第 17卷,更名《三藏圣教序》,可参证。敦煌遗书所见还有S.462、北翔 50、北玉 92 等写本,为 10 世纪时抄本。……LB.004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二十六》。”[2](P59~71)杨富学、王书庆《唐代长安与敦煌佛教文化之关系》:“从长安传入敦煌的佛教文献尚有……《大唐中兴三藏全教序》(P.2780、P.2899、P.3127、S.343、S.462、北图翔50、北图玉92)……等,此不赘述。”[3](P174~181)
笔者查阅敦煌文献发现编号为S.343的敦煌文书、编号P.3127号敦煌文书,虽然题为《大唐三藏圣教序》,但实为唐太宗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编号P.2780号敦煌文书虽然题为《大唐三藏圣教序》,实为《大唐后三藏圣教序》,并非杨富学先生所论述的《大唐中兴三藏全教序》。笔者在阅读俄藏敦煌文书Дх00293题为《三藏圣教序》文书时,发现该件文书应为《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据马德和于芹两位先生的描述,山东博物馆编号为LB.002文书,应为《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由于资料所限,笔者没有查阅到北图翔50号、北图玉92号文书和LB.002文献。如果属实,那么《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的敦煌文书有编号P.2899、S.462、北图翔50、北图玉92、俄藏Дх00293、山东博物馆所藏LB.002六个卷号。
由于《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所载是关于唐代高僧义净的,学界虽然对敦煌文书中《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的论述较少,但是对高僧义净却着力较多,如:武伯伦《读僧义净的两本书》、周桓《义净前往南海诸国和印度的事迹及其贡献》、徐北文《唐代求法高僧义净》、郑炳林《俄藏敦煌写本唐义净和尚〈西方记〉残卷研究》、王玉娟《义净与〈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高玉春《梵宇之栋梁、法门之龙象》、王乐庆《义净与那烂陀寺》、彭薇与刘秀敏《唐代西行高僧义净》等论文,这些论文对义净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而文书所载内容,又均与高僧义净有关,故笔者仅对俄藏敦煌Дх00293号文书校勘和撰写时间进行论述。
有关《三藏圣教序》在佛教典籍中有多部,据笔者所查相关文献,有唐太宗、武则天、唐中宗、宋太宗等人撰写的《三藏圣教序》。从文书的内容来看,该件文书并不是唐太宗、宋太宗撰写的《三藏圣教序》,那么文书可能是武则天或唐中宗所撰《三藏圣教序》,且文书中出现“证圣元年”、“则天大圣皇帝”,似乎可以确定是武则天时期的作品。笔者查阅《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5册No.0646 《入定不定印经》载有《大周新翻三藏圣教序》,文书所载内容与此并不相同。因此,推知,这应是唐中宗所撰《三藏圣教序》。
唐中宗所撰《三藏圣教序》见于《乾隆大藏经》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题为《唐龙兴三藏教序》,亦见于《乾隆大藏经》第1119部《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题为《三藏圣教序》,亦见于《全唐文》卷十七《中宗二》载《三藏圣教序》。
据上文可知,山东博物馆LB.002号《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首尾俱全,应是目前所见敦煌文书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本子。敦煌S.462号文书《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仅缺“岁稔时和,远安迩肃,顾以万机务总四海事,殷爰凭乙夜之馀式。赞弥天之德,课虚扣寂,聊题序云。”
笔者据敦煌S.462号文书、《乾隆大藏经》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第1119部《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全唐文》所载《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四个版本对这件文书进行校勘。
俄藏敦煌Дх00293号文书,录文如下:
【前缺】
岩【3】岫之千重,凌波涛之万里。渐届天竺,次至
王城。
佛说法华,灵峰尚在;
如来成道,圣躅仍留。吠舍【4】城中,献盖之跡【5】
不泯;给孤园内,布金之地犹存。三道宝阶,居
然目睹;八大灵塔,邈矣亲观。所经三十馀国,
凡历二十馀载。菩提树下,屡攀折以淹留;阿耨
池边,几濯缨而藻鉴【6】。法师慈悲作室,忍辱
为衣,长斋则一食【7】自资,长坐则六时无倦。又
不如是矣。既闲五天竺语,又详二谛幽宗,译
义缀文,咸由於己出;措【10】词定理,匪假於旁求。
超汉代之摩腾,跨秦年之罗什。所将梵本经
近【11】四百部,合五十万颂,
金刚座真容一铺,舍利三百粒,以证圣元年
夏五月方届都焉。
则天大圣皇帝出震膺期,乘乾握纪,绍隆
为务,和【12】宏济为心。爰命百寮,兼整四众,虹幡辉
日,凤吹遏悖【13】香散六铢,花【14】飘五色,锵锵济济,炜
炜煌煌,迎於上东之门,置於授记之寺。共于
阗三藏及大福先寺主沙门,复礼西崇福
寺主法藏等,翻《花【15】严经》,後至大福先寺,与天
竺三藏宝思未多及授记寺主惠表、沙门胜
庄、慈训等译《根本部律》。其大德等莫不四禅
凝虑【16】,六度冥怀,悬法镜於心台,朗戒珠於性
海。词林挺秀,将觉树而联芳;慧炬扬辉,澄桂
【后缺】[4](P201)
校记:
【1】升:《全唐文》本为“詈”,其他三本均为“升”,和文书同。
【2】航唯:《全唐文》本为“剑唯”,其他三本均为“航唯”。
【3】岩:《全唐文》、S.462本与文书同,《金光明最胜王经》、《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本均为“严”。
【4】舍:《全唐文》本为“奢”,其他三本与文书同。
【5】跡:《全唐文》、S.462本与文书同,其他两本均为“足跡”。
【6】鉴:《全唐文》本与文书同,其他三本均为“鑑”。
【7】食:《全唐文》本脱“食”字。其他三本均与文书同。
【8】著:S.462为“者”,其他三本与文书同。
【9】方:《全唐文》本为“文”,其他三本与文书同。
【10】措:《全唐文》本与文书同,其他三本为“指”。
【11】近:S.462为“近”,《全唐文》本为“仅”,其他两本为“共”。
【12】和:《全唐文》本为“宏”,其他三本为“弘”。
【13】悖:S.462为“云”,其他三本与文书同。
【14】花:S.462为“花”,其他三本均为“华”。
【15】花:S.462为“花”,其他三本均为“华”。
【16】虑:《全唐文》本与文书同,其他三本为“虚”。
笔者查到的另外两件敦煌P.2899、P.3154号文书题,一件题为《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另一件却题为《金光明最胜王经序》。
敦煌P.2899号文书题为《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这篇文书置于《金光明最胜王经》之首,笔者亦录文如下:
【前缺】
场。琳远高人骈踨於法宇,遂使微言著范,历
千古而扬英□□□□周十方而腾茂实。
顷属后周应运,大扇魔风遂使天下招提,咸
从毁废,寰中法侣并混编甿。嗟乎!阒寂禅居。
空留宴坐之处,荒凉慧苑。无复经行之踪。爰
洎开皇,重将修建。旋逢大业,又遇分崩。鬼哭
神吟,山鸣海沸。既遭涂炭,宁有伽蓝。正法消
沦,邪见增长。於是人迷觉路,邅迴於苦集之
区,俗蔽真宗,羁绊於盖缠之内。我大唐之有
天下也,上凌巢燧,俯视羲轩,
□圣重光,万邦一统,威加有截,泽被无垠。
掩坤络以还淳,亘乾维而献款。再悬佛日,重
补梵天。龙宫将八柱齐安,鹫岭共五峰争峻。
大弘释教,谅属
皇朝者焉。大福先寺翻经三藏法师义净
者,范阳人也,俗姓张氏,五代相韩之后。三台仕晋
之前,朱紫分辉,貂蝉合彩,高祖为东齐郡守。
仁风逐扇,甘雨随车,化阐六条,政行十部,爰祖
及父。俱厌俗荣,放旷一丘,逍遥三径,含和体素,
养性恬神。摘芝秀於东山,挹清流於南涧,可
谓幽寻丹峤栖偃白云臬鹤。於是吞声场
驹以之执影。法师幼挺明晤,夙□□敏,才俞辩
李之岁,心乐出家。甫过游洛之□□寻西国。
业该经史,学洞古今,聪三藏□□枢,明一乘之
奥义,既而闲居习静,息虑安禅,托彼山林,远兹
尘累。三十有七,方遂雅怀。以咸亨二年,行至广
府,发踪结契数乃十人,鼓棹升航,唯存一已。
巡南溟以遐逝,指西域以长驱,历严岫之千
重,凌波涛之万里,渐届天竺,次□□□
佛说法华灵峰尚在。
【后缺】[5]
该件文书,与俄藏敦煌Дх00293号文书有四行重叠,从文书的内容来看,可以补Дх00293号文书前文所缺。从文书行款格式来看,这两件文书不是同一篇文书。
敦煌P.3154号文书题为《金光明最胜王经序》,笔者录文如下:
【前缺】
则天大圣皇帝,出震膺期,乘乾握纪,绍隆为(笔者:这一行为半边字)
务,弘济为心。爰命百寮兼整四众,虹幡辉日。
凤吹遏云,香散六铢,华飘五色。锵锵济济,炜炜
煌煌。迎于上东之门,置于授记之寺。共于阗
三藏及大福先寺寺主沙门,复礼西崇福寺主
法藏等,翻花严经后,至大福先寺。与天竺
三藏宝思末多,及授记寺主慧表、沙门胜庄、
慈训等,译根本部律,其大德等,莫不四禅凝
虚,六度冥怀,悬法镜於心台,朗戒珠於性海。
词林挺秀,将觉树而联芳,慧炬扬辉。澄桂
轮而合影,浑金璞玉,谅属其人。诚梵宇之栋
梁,实法门之龙象,已翻诸杂经律二百馀卷。
缮写云毕,寻并进内其馀戒律诸论。方俟后
诠五篇之教,具明八法之因,备晓鹅珠。尚护虫
命无伤,浮囊必取於不亏,油钵终期於靡覆。
崇圣教之纲纪,启含生之耳目,伏愿上资先
圣。长隆
七庙之基,下逮微躬,恒佐九天之命,迁怀生
於壽域,致薄俗於淳,岁稔时和,远安迩肃。
顾以万机务总四海事,殷爰凭乙夜之馀式。
赞弥天之德,课虚扣寂,聊题序云。[6]
该件文书,虽然题为《金光明最胜王经序》,据文书的内容来看却是《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这件文书同俄藏敦煌Дх00293号文书有十行重叠。其所载内容,可以补俄藏敦煌Дх00293号文书的后面缺文。从文书的行款格式来看,这两件文书亦不是同一篇文书。
据此,俄藏敦煌Дх00293号文书命名为《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较《大唐三藏圣教序》更为贴切。
根据唐中宗的《三藏圣教序》,该文应是唐中宗李显为僧人义净翻译佛经所写的序文。那么该件文书写作于什么时候呢?
据《旧唐书》卷六,本纪第六《则天皇后》载:
神龙元年春正月,……甲辰,皇太子监国,总统万机,大赦天下。是日,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7](P132)
《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中宗》载:
庚戌……上天后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7](P136)
《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则天皇后、中宗》载:
五年正月……丙午,皇帝复于位。丁未,徙后于上阳宫。戊申,上后号曰则天大圣皇帝。[8](P105)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唐纪二十三·则天顺圣皇后下》载:
(神龙元年)丁未,太后徙居上阳宫,李湛留宿卫。戊申,帝帅百官诣上阳宫,上太后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9](P6582)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唐纪二十四·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中》载:
壬寅,则天崩于上阳宫,年八十二。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9](P6596)
《唐会要》卷三《皇后》载: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三日。传位于中宗。二十六日。徙居上阳宫。二十七日。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10](P24)
从文献所载的内容来看,文献大多记载武则天应当是在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戊申的时候,被中宗尊为“则天大圣皇帝”,仅有《旧唐书·中宗纪》为正月庚戌。因此大致可以确定是“戊申”日上的“则天大圣皇帝”的封号。查《二十史朔闰表》,正月二十七日为“戊申”日,[11](P92)可以同《唐会要》所载相印证。“庚戌”为正月二十九日。由此可推该件文书的时间当在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七日之后。
那么,武则天什么时候去掉皇帝的“则天大圣皇帝”的封号的呢?
据《旧唐书》卷六,本纪第六《则天皇后》载:
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家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是日,崩于上阳宫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谥曰则天大圣皇后。[7](P132)
《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则天皇后、中宗》载:
五年……十一月,崩,谥曰大圣则天皇后。[8](P105)
武则天在驾崩的当天去掉帝号。神龙元年十一月壬寅日为十一月二十六日。该件文书的下限当在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之前。
据《宋高僧传》卷第一,译经篇第一《唐京兆大荐福寺义净传》所载:
暨和帝神龙元年乙巳。于东洛内道场。译孔雀王经。又于大福先寺出胜光天子香王菩萨咒一切庄严王经四部。沙门盘度读梵文。沙门玄伞笔受。沙门大仪证文。沙门胜庄利贞证义。兵部侍郎崔湜给事中庐粲润文正字。秘书监驸马都尉杨慎交监护。帝深崇释典。特抽睿思制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12](P2)
从这亦可推知,该件文书应是神龙元年的文书。
《唐龙兴三藏圣教序》后被赵明诚收入《金石录》,在其卷二十五中赵明诚所撰的一篇碑跋中叙述到:
右《唐中兴圣教序》,中宗为三藏法师义净所作。唐奉一书,刻石在济南长清县界四禅寺。寺在深山中,义净真身塔尚存,余屡往游焉,得此文入录。案《御史台记》,奉一齐州人,善书翰,武后时为御史,后坐诛剪皇族,废。[13](P591)
从上述文献所载亦可知《唐中兴圣教序》即《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为神龙元年唐中宗所撰。故文书的撰写年代应当在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七日之后,十一月二十六日之前。
综上所书,敦煌文书所见《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有六个卷号,分别为P.2899号、S.462号、俄藏Дх00293、山东博物馆所藏LB.002和北图翔50、北图玉92六个卷号。据文书内容可以推知《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撰写时间当在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七日至十一月二十六日之间。
[1]马德.国内散藏敦煌遗书调查随笔[J].敦煌研究,2012,(5).
[2]于芹.山东博物馆藏敦煌遗书叙录[J].敦煌研究,2012,(5).
[3]杨富学,王书庆.唐代长安与敦煌佛教文化之关系[J].1998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4]孟列夫主编.俄藏敦煌文献(第六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http://idp.nlc.gov.cn/database/oo_scroll_h.a4d uid=-3227915276;recnum=60100;index=5.国家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IDP数据库.
[6]http://idp.nlc.gov.cn/database/oo_scroll_h.a4d?uid=-3226113616;recnum=60373;index=4.国家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IDP数据库.
[7]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10]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11]陈垣.二十史朔闰表[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2]赞宁.宋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3]赵明诚.宋本金石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1.
〔责任编辑 王 宇〕
A Study of the Dunhuang Literature Kept in Russia of Дх00293 NamedSanZangShengJiaoXu
WU Chao
(School of Historic Culture, Baotou Teachers College; Baotou 014030)
We researching into the Dunhuang literature kept in Russia Дх00293SanZangShengJiaoXu,the literature should be namedTangZhongXingSanZangShengJiaoXu.There are six records ofTangZhongXingSanZangShengJiaoXuin the Dunhuang literature. The literature was wrote between 27 January to November 26 in the first year of Shen Long.
Tang Dynasty; Dunhuang literature kept in Russia;SanZangShengJiaoXu
2014-02-25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俄藏黑水城汉文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13YJA730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吴超(1976-),男,蒙古族,博士,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论文有《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所见大黑天信仰》等。
G256.1
A
1004-1869(2015)03-00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