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辉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畜牧兽医科 155800)
春季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马 辉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畜牧兽医科 155800)
春季部分猪场先后发生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胃肠炎(TGE)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引起2周龄以下的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通常为100%)为特征。虽然不同年龄段的猪对此种病毒均敏感,但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很低。育成猪、育肥猪临床症状轻微,只表现数天厌食或腹泻。一般情况下,7天即可耐过。后备母猪、基础母猪及公猪表现腹泻或厌食,即可耐过。如果有发病史,可能有抵抗力,而不表现任何发病症状。目前商品疫苗效率不高。
本病主要因饲养管理不当或饲料品质不好或因长途运输感冒引起胃肠黏膜深层的炎症。
病猪精神不佳、口臭、呕吐、大便干燥带有黏液或血液,继而腹泻、腹泻、粪内含有末消化的饲料、有酸臭味、病猪垂头拱背、体温偏高或升高、病的后期衰弱无力或站力不稳、体温下降、虚脱而死。此病特点是新生仔猪死亡率高;没有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冬天、初春,尤其秋冬、冬春换季,天气骤变时易发。
本病是由猪胃肠炎病毒(冠状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胃肠道传染病,特征是呕吐、剧烈腹泻、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2周龄以内的猪发病率极高,抗生素治疗无效。
病猪突然发病、数日可波及全群、特征为呕吐、继而发生水样腹泻、粪便为灰白色或黄绿色,哺乳仔猪、粪中含有末消化的凝乳块,腥臭、部分病猪体温升高,发生腹泻后体温下降,病后食欲减退或无食欲,一般2~7天死亡、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症状轻微,死亡率较低,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理变化、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轻度充血,黏膜下有出血斑,小肠内充满灰白色或黄绿色液状物,含有泡沫和末消化的乳凝块,小肠壁变薄,弹性降低,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系膜血管扩张,部分淋巴结肿胀。
对于流行性腹泻治疗理论分析,不用治疗,只要做好保暖和饲养管理工作,5~7天后可以康复。许多猪场的流行情况和发病机理上分析,流行性腹泻患猪还没有康复时,有个别猪只又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例如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
母猪产前1个月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疫苗,患病期间可多次皮下注射葡萄生理盐水,目前无可靠治疗药物,为了防治继发感染用对症疗法,可使用庆大霉素、土霉素、磺胺药等。
本病极易传入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如确实需要引进种猪,则应避免从疫区或发病猪场引进,并对引进的种猪严格检疫,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确实无病时方可合群。禁止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猪场范围内,并做好猪场的灭鼠、除蝇、杀虫工作。可使用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苗进行免疫接种,母猪在分娩前5周和2周进行,可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抗体,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对曾发生过传染性胃肠炎病的猪场,在秋季和冬季对保育期仔猪进行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分娩舍应重视做好保温工作,特别是春季,日夜温差较大,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卫生;尽早使初生仔猪吃足初乳。在猪群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如大连三仪生产的“喜福健”等,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做好猪场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临产母猪转入分娩舍前,应用温水擦洗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生长育成舍每周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带猪消毒工作,选择在中午天气最暖和时进行,消毒要均匀、透切。在实践中 “百胜-15”是优秀的消毒剂,具有强力、广谱、渗透性强等作用,即使在有机物存在的环境中,仍能杀灭各类病毒,而且气味芳香,可应用于猪舍内外环境及消毒池、洗手盆的消毒,也能带猪消毒。生长育成舍猪群发生本病时,应立即封锁发病猪场和生长育成猪舍,隔离病猪,对猪舍内外环境及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严格消毒。生长育成舍工作人员应与其他猪舍特别是分娩舍的工作人员严格分开居住,分娩舍应固定饲养人员,避免发病猪舍的病毒传染至哺乳仔猪而造成严重的损失。猪场可试制自家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血清,可选4个月龄的健康生长猪,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2头份,1月后再注射5头份,再过1月左右,屠宰并分离血清,在血清中加入适量青霉素,存放于-10℃的冰箱备用,用时自然溶化,恢复至常温后每头猪注射2~5mL,临床有效率可达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