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七种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

2015-02-23 17:31许正德唐式校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蛔虫每千克虫体

许正德,唐式校

(1.江苏省东海种猪场 222300;2.江苏省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222300)



猪常见七种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

许正德1,唐式校2

(1.江苏省东海种猪场 222300;2.江苏省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222300)

寄生虫病在猪体内通过机械刺激、掠夺营养和分泌毒素,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规模化集约化的高密度饲养条件下,寄生虫病对养猪业生产的影响日见突出,寄生虫不仅本身对机体产生致病作用,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而且降低机体的抗病力,为各种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菌的入侵打开门户,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从事多年的生猪疾病防治工作,对猪常见寄虫病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供同行借鉴。

猪;寄生虫病;防治

1 猪蛔虫病

1.1 临床症状

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随着猪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感染强度和蛔虫所处的发育阶段而有所不同,一般以3~6月龄的猪比较严重。仔猪在感染早期(约感染1周以后),有轻微的湿咳,体温可升高40℃左右。幼虫移行期间,病猪呈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以感染后14~18天最为明显。仔猪逐渐消瘦,发育停滞,成虫危害较轻,但猪只生长缓慢,体重减轻。

蛔虫过多,阻塞肠道时,病猪必然疝痛,有的可能发生肠破裂而死亡。胆道蛔虫症也经常发生,病猪初期腹泻,体温升高,食欲废绝,之后体温下降,卧地不起,腹部剧痛,四肢乱蹬,多经6~8天死亡。

1.2 病理变化

病猪初期有肺炎症状,肺组织致密,表面有大量出血点或暗红色斑点。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纹。大量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可引起肠黏膜卡他性炎症,如有肠破裂时,往往发生腹膜炎和腹腔内出血。因胆道蛔虫症而死亡的病猪,可发现蛔虫钻入胆道,胆管阻塞,病程较长的有化脓性胆管炎或胆管破裂,胆汁外流,胆囊内胆汁减少,肝脏黄染和变硬等病变。

1.3 实验室检查

生前诊断用粪便检查法,猪1g粪便中虫卵数达1000个时,可以诊断为蛔虫病。一般采用直接涂片法即可发现虫卵。

死后剖检时,须在小肠内发现虫体和相应的病变;但蛔虫是否是直接的致死原因,必须根据虫体数量、病变程度、生前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以及有否其他原发或继发的疾病作综合判断。近年来有用皮内试验法进行生前诊断,即用蛔虫制成抗原,以其稀释液在耳背皮内注射,5~10min内,皮肤上出现红色至深红色晕环、肿胀者,则判断为阳性。

1.4 预防

定期驱虫。在蛔虫流行的猪场,每年春秋两季进行全面驱虫。仔猪断奶后驱虫1次,以后每隔1.5~2个月再进行1~2次预防性驱虫,以丙硫苯咪唑和左咪唑为首选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体的抵抗力。如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防止被猪粪污染。保持猪舍和运动场清洁,定期消毒。猪粪作无害化处理,堆积发酵,杀灭虫卵。

1.5 治疗

用精制敌百虫,每千克体重0.1g,总剂量不超过10g,溶解后拌入饲料内,一次喂服。必要时隔2周再给1次。驱虫灵每千克体重0.20~0.25g,用开水化开,混入饲料内,让猪自由采食。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5mg,混饲拌喂。左咪唑每千克体重8mg,拌饲或饮水。

2 猪伊氏锥虫病

2.1 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病猪主要症状是消瘦,两耳枯焦,逐渐坏死、脱落;后期脊背皮毛脱落,皮肤干裂、坏死,血液稀薄;患病高峰期体温维持在39~40℃之间稽留;病程稍长,可延续1~2个月不等。

剖检见尸体消瘦,呈恶病质变化,皮肤有出血点,四肢末端有坏死。

2.2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调查,尤其是当地是否有牛锥虫病流行,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依靠实验室检查,用间接血凝试验,采患猪血液与伊氏锥虫致敏红细胞,如发生凝集反应则可确诊。

2.3 防治

拜尔205、贝尼尔或咪唑苯脲治疗,均可获得满意效果。对血清学阳性者可行预防性治疗。

3 猪棘头虫病

3.1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猪的症状表现随感染强度和饲养条件而不同。若感染虫体数量不多,症状不显著;严重感染时,可见食欲减退,肠蠕动增加,腹痛,刨地,互相对咬,经过1.5~2个月后,病猪逐渐消瘦,生长发育迟缓,黏膜苍白,食欲反常,腹泻,粪内混有血液。如肠壁因溃疡而穿孔引起腹膜炎时,体温升高达41.0~41.5℃,腹部紧张、疼痛,不食,起卧抽搐而死。

剖检可见病猪肠道,主要是空肠和回肠的浆膜上见有灰黄色或暗红色的小结节,周围有红色充血带。肠黏膜发炎,严重时可见到肠壁穿孔,吻突穿过肠壁,吸着在附近浆膜上。引起黏膜增厚,溃疡病灶。

3.2 预防

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粪便管理。流行地区的猪群,每年6~8月是甲虫出现最多的月份,不宜放牧,以免感染。

3.3 治疗

用左咪唑,每千克体重8mg口服,或每千克体重4~6mg肌肉注射。阿的平,按每千克体重50mg,一次性口服。二氯酚,按每千克体重0.5g拌饲,一次性喂服。中药可用雷丸、槟榔、鹤虱各等量混合研末,体重30~40kg的猪15g,一次口服。

4 猪弓形虫病

4.1 临床症状

猪的弓形虫病多发生于3月龄左右的猪,症状与猪瘟相类似。潜伏期3~7天,病初猪体温升高到40.5~42.2℃。稽留热型,精神委顿,食欲逐渐减少或废绝。用退烧药后,在短时间内出现退烧和有食欲,而后又发烧不食,多便秘,有时下痢。仔猪多排水样稀粪,无恶臭。病程稍长呈呼吸困难,继呈腹式呼吸,每分钟60~85次,有的有咳嗽和呕吐症状,流鼻液;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身体下部及耳部出现瘀血斑,或有较大面积的发绀;最后呼吸困难、后躯摇晃或卧地不起,继而体温迅速下降而死亡。病程约10~15天,也有拖至20天以上的。孕母猪往往发生流产或产死胎。耐过猪有的长期咳嗽,有的出现运动障碍等神经症状,有的视力减退或失明。

4.2 剖检变化

除中枢神经系统外,主要脏器和组织均有肉眼可见的病变;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肺出血,呈暗红色,带有光泽,肺水肿和间质性肺炎;肝有点状出血或灰白色、灰黄色坏死灶;脾有丘状出血点;胃底部出血,有溃疡;肾有出血点和坏死灶;大小肠均有出血点;盲结肠有时出现散在的黄豆粒大小的浅溃疡;心包、胸腹腔有积水,体表出现紫斑。

4.3 鉴别诊断

猪瘟。病猪皮肤有密发的出血点,剖检有特征性变化,药物治疗无效。脾出血,盲、结肠有多量的扣状溃疡。

流感。早春秋末多发生流感,病程短,易恢复,皮肤无出血斑点,但治疗不及时则易继发感染。

4.4 预防

除做好一般卫生工作外,主要是不养或少养猫、犬,避免猪吃到猫粪、犬粪,控制野生动物,特别是啮齿动物。常发地区的猪场采用药物预防,采用复方磺胺于高发病季节(气候25℃以上),定期按常规量(七天一疗程)进行药物预防。

4.5 治疗

在病的早期,用磺胺嘧啶、磺胺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胺苯矾、甲氧苄胺嘧啶和敌菌净等,均有较好的疗效[1]。中药疗法用灭弓汤:常山10g、槟榔7g、柴胡6g、麻黄5g、甘草5g、桔梗6g(以上为体重20kg左右的猪的用量)。先将常山、槟榔用文火煮20min,再加入柴胡、桔梗、干草同煎15min后放入麻黄剪15min,候温取汁,用胃管投服。可视症情服1~2副。(若服2副,每副可取投二煎汁一次投服)连服2~3天。

5 猪毛首线虫病

5.1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患猪逐渐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眼结膜苍白,贫血,下痢,严重感染的不愿站立。病变局限于盲肠和结肠,虫体的头部深入黏膜,在肠壁上造成创伤,肠黏膜的一部分血管及淋巴管遭到破坏,虫体分泌的溶组织毒素和代谢产物可使宿主中毒;广泛引起盲肠和结肠的慢性卡他性炎症,有出血性炎及出血斑,严重时肠黏膜有出血性坏死、水肿和溃疡,有的形成肉芽肿或化脓性结节。

5.2 实验室检查

根据同群仔猪大部分都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并配合虫卵检查,用漂浮法检查,发现形似腰鼓(圆桶状)状,两端有两个栓塞状卵盖等特征性虫卵便可作出诊断。对死亡猪剖检,大肠中尤其是盲肠中有大量虫体,并有明显的肠黏膜出血、坏死等变化,即可作出诊断。

5.3 预防

定期驱虫,消灭粪便中的虫卵,将粪便堆积发酵,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经常用开水冲洗饲槽和用具,定期用4%的热烧碱彻底消毒。

5.4 治疗

内服敌百虫,按每次40~65mg/kg·w;肌肉注射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mg。其他驱虫药,如左咪唑及伊维菌素等,对鞭虫病的疗效不确实。

6 猪疥螨病

6.1 临床症状

该病多发生于5月龄以下的猪,大多数从头部、眼下窝、耳壳、腹下开始,然后延及颈部、腹下、四肢而波及全身。痒感剧烈常在圈墙、栏柱等处摩擦,有的患部因摩擦而出血,组织中的渗出液逐渐干涸结成痂皮。如有化脓菌感染时,就形成化脓灶,皮肤角质层增厚,失去弹性,出现皱褶或龟裂,患部被毛脱落。当波及全身,病程延长时,食欲不振,病猪高度衰竭而死亡。

6.2 实验室检查

诊断该病除作临床观察外,必须通过检查找到虫体才能确诊。一是活虫检查,用刀刮取新鲜痂皮放在一块黑纸或黑玻片上,在其下微微加热,在光亮处用放大镜看有无活虫在爬动。二是采取痂皮置玻杯内,加适量10%苛性钠溶液,仔细捣碎,煮沸数分钟,然后沉淀5~10min,取沉渣物镜检,如发现虫卵、虫体可确诊。

6.3 鉴别诊断

该病要与湿疹、秃毛癣病等区别。这些病在湿暖环境中,痒觉不加剧(湿疹)或并无痒觉(秃毛癣)。秃毛癣患部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的一片,镜检病科有癣菌芽孢或菌丝。

6.4 预防

新进的猪应仔细检查,经鉴定无病时方可合群饲养。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猪群不可过于拥挤,猪栏定期消毒。

6.5 治疗

对已确诊的患病猪,及时隔离治疗。药物中敌百虫、杀虫脒、蝇毒磷、倍硫磷、硫磺、烟草等均有杀螨之效。用药方法有涂擦、药浴和注射等,根据螨的发育规律,隔5~7天应再治疗[2]。

7 猪虱

7.1 症状与致病作用

猪虱吸血,刺激皮肤引起痒感,其分泌的唾液影响血液凝固。由于皮肤发痒,猪到处摩擦,致使患猪被毛脱落,皮肤毛囊、汗腺、皮脂腺损伤,使皮肤粗糙,甚至形成皱裂。另外,猪虱可传播猪痘病等。临床上病猪时常擦痒,不安,饮食减退,营养不良和消瘦等。

7.2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在猪体上找到虫卵及虫体即可作出诊断。

7.3 预防

做好圈舍卫生工作,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定期检查,发现患猪及时药物治疗。

7.4 治疗

0.5%~1.0%敌百虫溶液喷洒猪体1~2次。烟草30g、水0.5kg,煎水涂擦患部。百部30g、水0.5kg,煎煮半小时,用药液擦擦患部,经12~14天后进行检查,如仍有虱子,应重复处理一次。

[1] 北京市畜牧兽医站编.猪病(第1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214.

[2] 张洪让主编.猪病防检治精编(修订版)[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121.

猜你喜欢
蛔虫每千克虫体
马副蛔虫的中草药防治试验研究
湖南省长沙市野猪源蛔虫分子鉴定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未标明每千克体质量用量时应如何换算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儿童阑尾蛲虫感染病理诊断1例
卖 葱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吡喹酮衍生物DW-3-15对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的生物学效应观察
活鱼当成死鱼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