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鱼,马 平
(1.贵州省安顺市畜禽良种繁殖场 561000;2.贵州省安顺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561000)
安顺市肉牛冻配改良现状及发展对策
马兵鱼1,马 平2
(1.贵州省安顺市畜禽良种繁殖场 561000;2.贵州省安顺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561000)
安顺市地处黔中腹地,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1694m之间,属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360mm,年平均气温14℃。全市现有可利用天然林草地面积近420万亩,秸秆100万余吨,人工草地种植面积13.77万亩,具有饲养120万头肉牛的生产能力。2003年以来,安顺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生态畜牧业强市的决定》以来,肉牛产业成为了全市重要的畜牧产业之一,全市目前存栏黄牛46万余头,其中母牛18.4万头,杂交牛存栏10万头,占全市黄牛的21.7%,肉牛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安顺市1998年初启动肉牛冻配改良点建设,截止2015年初,全市已经建成肉牛冻配改良点226个,组建了一支由350余人的肉牛人工授精员队伍,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冻配技术推广系统,2014年完成了牛改输配82778头,产杂交牛42884头。肉牛冻配改良点分布于全市5县3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肉牛冻精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统一招标采购后分发到各地州市,市畜牧兽医根据各县(区)冻精需求统筹免费发放到县(区),冻精贮存所需液氮由市级指定商家,冻配点出资购置,牛改员为养殖户提供服务并收取服务费,自负盈亏。
资金缺乏,投入不足。省、市级牛冻配改良资金主要用于冻精、液氮购买,无设施设备更换专项资金,造成牛改冻配点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液氮消耗大,无液氮运输专用车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工作效率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品种培育和改良不适应肉牛发展需要。我市是较早引进肉牛良种和实行牛改冻配技术的地区之一,起点较高,可是由于没有努力开展良种培育,关岭牛地方品种未得到良好保护和开发利用,引进良种推广面大但输配量少,优质肉牛更少。
良种母牛流失现象严重。母牛缺乏已经成为全国性的问题,不少养牛户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只顾眼前利益,弑母杀青,严重动摇了产业基础,导致母牛老龄化和后备母牛不足。尤其是本地母牛和西本杂交组合流失更为严重,严重制约我市关岭牛保种及开发利用,导致牛冻配数量上升无力。
饲养管理知识缺乏,肉牛养殖技术水平不高。我市肉牛养殖仍以农户散养为主,部分养殖户缺乏科技养牛知识,沿用传统粗放的饲养方式,饲养杂交牛,不采用良种、良法、良舍、良料的科学养殖配套技术,使改良牛生产发育受滞,原有的遗传性能优势难以显现。加之养殖户缺乏母牛发情鉴定相关知识,往往错过最佳配种时间,出现漏配现象。
培训力度不足。因近年来资金投入少,部分新任牛改员未经过系统培训,技术操作不规范,配种妊娠率低,科学养牛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不到位,影响了改良效果。
牛冻配改良信息档案建立滞后。良种母牛登记制度和建立杂交母牛改良档案不健全,系谱不清,冻精使用盲目性大,存在近亲繁殖现象,选种配种没有做到按计划进行。
冻配改良点收费管理不规范,阻碍冻配工作健康发展。全市各牛冻配改良点输配收费80~300元/头不等,价格相差较大,没有统一制订收费标准,易造成恶意竞争,不利于冻配改良工作健康发展。
强化督促指导,在不断扩大牛改规模的同时,分别建立省、市级牛改综合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提高输配质量和推广养殖新技术。积极创造条件,组建优质肉牛繁育体系,开展杂交母牛的选育工作。加大牛改冻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有计划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等优质肉牛精液,与本地母牛进行杂交改良,生产一代和二代杂交商品肉牛,提高肉牛生产性能,避免近亲繁殖,提高改良效果。及时更换陈旧设施设备,提高工作效率,每年从市级畜牧业发展资金中列支部分仪器设备更新资金,用于各牛改点仪器设备更换,提高液氮贮存和运输效率,整合全市牛改设施,撤消部分运转效益差的点,集中打造一批规范、高效的牛改点。
加大牛改冻配及配套养殖技术的宣传普及,通过宣传和培训,大幅度提高牛改输精员的业务技术,使广大养殖户充分认识牛冻配改良的意义,掌握牛发情鉴定、能繁母牛饲养、犊牛管护的关键技术,提高配种妊娠率和产犊率。建立牛改输配档案制度,建立冻配改良奖惩制度,提高输精员工作积极性,同时会同物价等相关部门,规范收费标准,避免恶性竞争,维护养殖户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