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康
(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德化县邱村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樊 康
(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邱村金矿床为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的陆相火山岩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体产于燕山中期南园组(J3n2)和长林组(J3c)地层中。通过综合分析该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矿床控矿因素以及找矿标志,并对区内找矿方向进行讨论,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找矿标志 找矿方向 金矿
黄金储备对于稳定国内经济,保持币值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全球黄金消费量的急剧增加,为黄金矿山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邱村金矿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和科技创新,降低采矿损失和贫化,提高选矿回收率,在原材料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保持了较好的生产水平。为进一步指导该矿区的找矿工作,结合区内已有的勘探资料,对区内矿产地质特征、控矿因素以及找矿标志进行详细分析。
邱村金矿区位于闽东断拗带的周宁—华安断隆带中段,政和—大埔深大断裂带中段南东侧边缘,东华—大铭山火山基底隆起带和永春—德化火山喷发带的交接部位,闽中金银成矿集中区南部[1-3]。该区周围广泛出露侏罗纪南园组、长林组地层,北西侧出露呈NW向带状展布的中元古界构造窗,其余地层零星分布。
2.1 地 层
(1)晚侏罗世长林组(J3c)。分布于矿区红土山—前洋一带,主要岩性为灰白、灰黄色巨厚层含砾不等粒砂岩,砾质砂岩、砂砾岩,不等粒岩屑砂岩及薄层粉砂岩。Ⅰ#、Ⅱ#、Ⅲ#、Ⅳ#、XV#矿体产于该层位中。
(2)晚侏罗世南园组第二段(J3n2)。分布于矿区仙公寨北东方向,与下伏长林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局部断层接触,主要岩性为浅灰色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局部夹英安质晶屑凝灰岩。Ⅵ#、Ⅶ#、Ⅷ#、Ⅺ#、Ⅻ#、XIII#矿体产于该层位中。矿区内该地层普遍发育有硅化、黄铁矿化及绿泥石化,为金矿重要赋矿层位。
(3)第四系残坡积层(Q4)。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南缓坡及山沟两侧,分布面积小,岩性为亚黏土、轻亚黏土、砂砾、含碎石亚黏土等,厚0.7~11.4 m。
2.2 构 造
(1)NE向压扭性断裂(F1、F2、F3、F4、F5、F6、F7、F8、F10)。该组断裂走向NE40°~65°,倾向SE,倾角45°~89°,断裂带一般长150~1 300 m(F10断裂地表走向长大于3 000 m),宽0.5~8.21 m,断裂带内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断裂面呈舒缓波状、沿走向及倾向具有分枝复合现象。该组断裂是矿区内主要的容矿构造,I#、II#、III#、IV#、VI#、VII#、VIII#、XV#金矿脉均受该组断裂带控制。
(2)近EW向张扭性断裂(F11、F12、F13、F15),该组断裂为F10断裂的次级构造,F11、F15断裂发育于F10断裂上盘,F12、F13断裂发育于F10断裂下盘,断裂走向80°~85°,倾向SSE,倾角65°~85°,断裂长170~500 m,宽0.47~8.87 m。该组断裂是矿区的容矿构造,XI#矿脉产于F11断裂中,XII#矿脉产于F12断裂中,XIII#矿脉产于F13断裂中。
(3)近SN向张扭性断裂(F301)。该组断裂总体走向350°~360°,倾向W,倾角60°~75°,断裂长50~100 m,宽0.4~1.2 m,该组断裂为成矿期后断裂,对矿体具有破坏作用。
2.3 侵入岩
矿区内出露的侵入岩主要有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及燕山晚期闪长玢岩。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呈长条状,F1、F2、F3等断裂切穿该岩体,为成矿前的产物。燕山晚期闪长玢岩呈透镜状、脉状产出,脉体受近EW,NE向断裂构造控制,与矿体关系密切,个别闪长玢岩脉直接构成矿体围岩。
3.1 矿(化)体特征
邱村金矿矿体主要受NE,近EW向断裂带控制,矿区由大沟、仙公寨矿段组成。大沟矿段矿体走向NE,已知有8条矿(化)脉(I#、II#、III#、IV#、VI#、VII#、VIII#、XV#),其中3条主矿(化)脉(I#、II#、III#)分别受F1、F2、F3断裂构造控制;仙公寨矿段矿脉走向近EW,已知有3条矿(化)脉(XI#、XII#、XIII#3条矿脉),受F11、F12、F13断裂构造控制,其中XI#、XIII#为主矿(化)脉。
(1)I#矿(化)脉。赋存于F1断裂中,矿体呈长板状,形态简单。矿体总体走向60°,倾向150°,平均倾角60°,矿体最大斜深184 m,矿体走向最长380 m,矿体规模中等,矿体厚0.60~8.21 m,平均厚2.46 m,厚度变化系数96.11%,矿体Au品位1.45~65.85 g/t,平均品位4.52 g/t,品位变化系数158.92%。
(2)II#矿(化)脉。受F2断裂控制,呈盲矿体产出,矿体总体走向60°,倾向150°,平均倾角62°。矿体走向最大长170 m,最小长40 m,平均长141 m,沿倾向斜深约150 m,矿体厚0.50~5.26 m,平均厚3.09 m,矿体形态简单,呈板柱状。矿体Au品位0.68~5.21 g/t,平均品位2.81 g/t。
(3)III#矿(化)脉。受F3断裂控制,呈盲矿体产出,矿体总体走向60°,倾向150°,平均倾角62°。矿体走向最大长135 m,最小长45 m,平均长90 m,沿倾向斜深约118 m,矿体厚0.45~3.54 m,平均厚2.87 m,矿体形态简单,呈板柱状。矿体Au品位2.70~4.12 g/t,平均品位3.18 g/t。
(4)XI#矿(化)脉。赋存于F11断裂中,矿体连续性好、规模大,受F10、F11断裂控制,矿体总体走向85°,倾向175°,倾角60°~82°,平均倾角70°,矿体出露最高标高943 m,最低标高664 m,矿体最大走向376 m,平均长310 m,矿体厚0.62~34.23 m,平均厚4.04 m,品位1.04~24.06 g/t,平均品位1.33 g/t,矿体形态呈长板柱状,形态简单。
(5)XIII#矿(化)脉。赋存于F13断裂中,呈盲矿体产出,矿体连续性好、规模大,受F10、F13断裂控制,矿体总体走向65°,倾向165°,倾角65°~82°,平均倾角70°,矿体走向400 m,厚0.50~6.51 m,平均厚4.40 m,品位1.12~5.39 g/t,平均品位 1.84 g/t,矿体形态呈长板柱状,形态简单。
3.2 矿石特征
矿石结构以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为主,次为它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填隙结构;矿石构造以浸染状、块状或蜂窝状为主,次为角砾状、胶状、脉状构造等。矿床矿石矿物组成简单,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含量较低;非金属矿物主要为长石、石英。黄铁矿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呈中—细粒浸染状、细脉状分布,根据统计分析,黄铁矿粒度以0.10~0.074 mm为主占45.13%,大于0.15 mm占10.16%,最小粒度小于0.037 mm,仅占2.89%。自然金以粒状、麦粒状为主,少部分为叶片状、针线状。据选矿试验资料,矿石中金主要赋存于裂隙面上与黄铁矿、石英密切共生,即以裂隙金为主,次为粒间金。自然金嵌布粒度以中—细粒金为主(粒径0.074~0.01 mm)[1]。
3.3 围岩蚀变
矿区金矿体顶底板围岩为蚀变岩或闪长玢岩,蚀变岩主要岩性为黄铁矿化硅化蚀变砂岩、黄铁矿化绿泥石化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围岩较坚硬、稳固。大部分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晰,用刻槽样品控制矿体边界,以闪长玢岩脉为顶底板的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晰。
3.4 控矿因素
邱村金矿矿脉(体)的空间分布严格受构造带控制。F1、F2、F3、F10等几条大断裂带是金矿的主要导矿构造,其派生的低序次的平行构造带是重要的容矿构造。
(1)次级断裂带控矿。F10断裂带发育于仙公寨矿段,是主要导矿构造,其主干断裂蚀变较弱,含矿性差,未见形成工业矿体。矿脉带的出现无论在走向上还是倾向上都存在,显示出金矿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特点。
(2)构造结点控矿。2组断裂构造的交汇结点是金矿控矿的重要构造,F10、F11断裂交汇部位形成了厚近几十米、品位较高的囊状富金矿包。
(3)玢岩体具有矿液富集的屏蔽作用。玢岩体为一较好的阻挡层,沿断裂呈板状展布,规模较大的闪长玢岩或厚板状的闪长玢岩与围岩接触紧密,在其上下盘围岩中,一般不形成矿体。在脉岩体的上下盘附近,发育不同方向的构造结点,也易形成富矿包。
3.5 找矿标志
(1)NE,近EW向断裂构造中强烈硅化、黄铁矿化发育的地段为最有利的找矿部位。
(2)闪长玢岩脉发育,并具硅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的部位为找矿有利部位。
(3)不同产状的断裂构造复合部位为找矿有利部位。
(4)具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的蚀变找矿蚀变标志。
(5)地表具网脉状、不规则状褐铁矿化及不规则硅化岩带为地表找矿标志。
(6)水系、重砂、土壤等Au异常为找矿地球化学标志。
(7)古采矿洞和民采工程是寻找金矿化蚀变带、金矿体的直接标志。
(1)由于矿区矿体均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故沿断裂破碎带找矿是该区的主要找矿方向。沿已知矿体的走向找矿及寻找与之平行的次级构造为找矿捷径。
(2)在各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有可能形成规模较大、品位较高的矿体,因而各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是找矿的有利部位。
(3)南园组和长林组的接触部位往往是岩石蚀变强烈的地段。
(4)以地化剖面测量发现的异常高值点为线索,揭露寻找新矿体、扩大已有矿体规模。
(5)已知矿化蚀变及民采地段,即矿(化)体、金矿(化)点、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及民采老硐等出现的地段。
(6)Au品位较高的地质体,即麻源群变粒岩-片岩、长林组砂砾岩、南园组底部复成分砾岩及海西—印支期石英闪长岩和黑云角闪岩。
(7)遥感地质解释的环形构造,如在淳湖、半岭、邱村、 十字格、安村南等地寻找火山-次火山岩型金矿。
[1] 栾世伟.金矿床地质及找矿方法[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7.
[2] 黄树峰,陈玉水,林美龙,等.闽中地区次火山-热液金(银)矿床成矿系列及资源潜力[J].中国地质,2005(2):115-121.
[3] 张志诚.闽中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地质找矿论丛,2000(12):357-365.
·记者在线·
中冶北方设计首个海外世界级铜钴矿顺利投产
近日,由中冶北方承担设计的刚果(金)sicomines铜钴矿采矿工程一期正式投产。
刚果(金)sicomines铜钴矿是隶属中国中铁集团的大型采选冶联合企业,项目包括露天矿山、选矿厂和冶炼厂,是中国与非洲按照“资源换项目”模式进行的合作项目。中冶北方公司针对矿山实际情况,提出了采用“分期开采、分步实施、以矿养矿”的思路。设计项目采用分期、分区、倾斜分条陡帮开采的复杂工艺。通过优化设计,有效的缓解了项目初期资金和建设压力,降低的项目投资风险,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项目自工程开工以来,在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的共同努力下,分步建设方案得以稳步实施,电力瓶颈成功突破,融资问题基本解决,采坑排水卓有成效,基建剥离扎实推进,厂区建设全面展开。提前完成了采坑排水、基建剥离、厂房建设、设备安装、试车等一系列工作,并于2015年11月6日正式投产,在非洲创造了矿山建设的“中国速度”。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Qiucun Gold Mine in Dehua County,Fujian Province
Fan Kang
(Fujian Shuangqishan Mining Industry Limited Company)
Qiucun gold deposit is belongs to the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 medium-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type gold deposit that is controlled by fault fracture zones, the orebody of Qiucun gold deposit originated in the strata of middle Yanshan garden group (J3n2) and Changlin group (J3c).Based on analyzing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background,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ng area, the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of Qiucun gold deposit are discussed in depth,besides that, the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the mining area is also research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specting work in the mining area.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re-controlling factors, Prospecting indicators, Prospecting direction, Gold mine
2015-06-26)
樊 康(1987—),男,助理工程师,362500 福建省德化县西门黄金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