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解构主义

2015-02-23 09:53刘伟林燕宁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西部皮革 2015年18期
关键词:解构主义后现代服装设计

刘伟,林燕宁(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论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解构主义

刘伟,林燕宁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摘要: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是对现代主义服装设计的一种“解构”,从材料、颜色款式到设计观、审美观等等无一不被分解重构。这种解构具体体现在设计风格带有明显的“无风格”特征,设计元素呈现出一种“乱中有序”,设计手法带有很大的“糅合性”。

关键词:后现代;服装设计;解构主义

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从“年轻风暴”开始,这种传统时装的主流审美标准中心地位逐渐丧失,于是反体制的时代、非主流时代开启了。这时引领时代的是非主流的设计师们,他们的设计颠覆了传统材料、颜色、款式甚至是设计观、审美观等等,年轻、随意、新奇甚至怪异,与传统时装针锋相对,是对传统时装的一次彻底的解构,表现出明显的解构主义特征。

1 设计风格表现出明显的“无风格”

“受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影响的服装设计师则游离于各种风格之间,得到的是无风格的风格”[1]。在传统时装审美观念的影响下,风格,鲜明的风格,无论对一个服装品牌亦或是一位伟大的时装设计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既是一种艺术标志,又是一种消费特征,是评价一个服装品牌或是服装设计师的重要标准。但是进入后现代,这种“鲜明的风格”或是“特色标志”被逐渐解构,其重要性逐渐降低。走在时代前列的设计师们不再像以前一样热衷地标榜风格,越发将自己的作品通俗化、年轻化,大家在各种风格间游离、变换,有意无意的逃离风格的限制,而这似乎也在设计师中间成了一种默契。到现在我们看到那些非主流的新生代设计师,再也没能建立起像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那样鲜明到可以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格特色。但是无论风格怎么变,时装被消费的存在方式没有变,而这时的消费者们也似乎对这种“无风格”抱以极大的宽容和理解,去消费、去迎合,越发促使了这种“无风格”特征的流行。

2 设计元素呈现出一种“乱中有序”

在传统时装审美观念中,时装是优雅、唯美、精致的,就如同一件艺术品,兼具审美和实用价值,穿上之后会修饰出完美的身材、优雅高贵的气质、增加个人魅力。但是后现代时期,人们对时装的解读出现了“审美困难”,我们看到传统时装的审美规则全部被打破了,各种新奇的材质、夸张甚至怪异的款式、浓烈刺眼的色彩、令人费解的图案纹样……这一切都冲击着人们的审美底线,而这一切归因于设计元素颠覆组合。我们看到,后现代服装设计中,材料的运用被发挥到了极致,树脂、金属、石头、高科技合成材料,似乎任何材质都可以随手拈来整合运用;在造型上,我们看到,不再修饰人体曲线,几何构筑式、非构筑式、巨大不合体的廓型,甚至半成品造型亦或是仅仅一根线代表一切,彻底那解构传统造型因素;色彩时而阳光浓烈时而诡异抑郁,时而哥特黑主宰一个秀场,时而日式红贯穿整个发布;图案纹样更是种类繁多,各种古宗诡异狰狞教图腾、未来主义或是怪兽主义画家的画作,街道涂鸦更是被拿到高级秀场。我们看到丑陋、怪异、残缺和优雅、唯美、精致一样成为了一种时尚。设计元素的解构被相当多的人认为是瞎搞乱来,但是我们探其本质发现,这些设计元素的解构是在解构传统观念中的“平衡美”,形成一种新的“失衡美”,它是有的放矢的,是一种“乱中有序”。

3 设计手法带有很大的“糅合性”

后现代的设计之所以这么“与众不同”,很大原因归结于它的设计手法。后现代的设计手法突破了传统的那种“中规中矩”设计手法,表型形式多种多样,同时更重要的是设计师会将这些多种多样、有着迥异差别的手法糅合到一块,创造出一种中新奇的手法。首先后现代的设计师更懂得借用相关领域的成果,将其糅合到自己作品中。他们会将现有的图案图像、新材料者其他相对直观的成果或者直接大胆挪用、或者再处理再描绘以一种相似或完全不同的形态糅合到自己的作品中。其次借用现代技术复制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统一在作品中。栩栩如生的动物或植物印花,既能捕捉其天然的形态又能传达出其特有微妙神;仿生出各种物体的表面纹理如树皮、贝壳、岩纹等运用到面料的表面,既增加一种天然原生态的味道又传递出人文时尚观念;甚至是仿生出各种逼真形态的自然物质如水,直接制作成衣服。最后,后现代时装设计师们赋予了服装更多的“美学意义”,如隐喻、批判、讽刺或是理想主义、荒诞空虚。我们可以从高级秀场中满是涂鸦的印花服装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街头文化,或是传达一种对优雅的鄙视或是一种对通俗低级的玩味;我们还可以从夸张的妆容、古怪的破烂的服装形态中,看到一种荒诞、颓废与无助……这种一切都在颠覆传统的“美学意义”。正式这种不拘一格的设计手法,“糅合”了一切,解构了一切。

无论是“无风格”的设计风格、“乱中有序的设计元素”、还是“糅合性”的设计手法,都是后现代服装服装设计中的解构主义的一个方面,一个动态的构成方面,因为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后现代服装中解构主义也会在不断而发展的过程中会有新的特征出现或者颠覆已有的特征形态,我们应该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发展的目光和一种更宏观的视角,继续去辩证得看待、探讨后现代时期的解构主义。

参考文献:

[1]包铭新,曹喆.国外后现代服饰[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42.

[2]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刘桠楠.后现代服装设计语言解读[J].艺术教育,2007,(10).

[4]吴晓枫.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服装设计的影响[J].装饰,2003,(02).

作者简介:第一刘伟,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流行服饰。

中图分类号:TS 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5)18-0048-02

猜你喜欢
解构主义后现代服装设计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90后现代病症
重塑与解构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在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