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综合”到“提升”
——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研究

2015-02-23 05:45ZHUJie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综合风景园林景观

朱 捷 ZHU Jie

从“综合”到“提升”
——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研究

朱 捷 ZHU Jie

城市开敞空间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研究领域,然而关于城市开敞空间体系的构建或某一外部空间的营造,都不能仅仅孤立地从开敞空间本身入手。风景园林专业的设计教育需让学生充分了解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城市骨架和城市肌理的组织技巧,使其知识体系和设计思路走向“综合”,并在此基础上渗入景观思维模式,从而达到“提升”其创造性设计能力的最终目的。

风景园林;城市设计;开敞空间;设计程序;都市景观主义

0 引 言

风景园林设计教育的核心议题是开敞空间的营造,其尺度的大小涵盖了从区域景观到室外场地一系列尺度变化的范畴,尺度的变化意味着设计重心的不同和相应支撑理论的差异。其中对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城市设计的相关领域,其综合性和复杂性给景观设计学教育提出了挑战。在此,几个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何在理论传授和设计训练中,既让学生掌握展开城市设计研究的通用设计程序,又能引导学生从景观设计的视角有创意地解决问题?如何在掌握城市设计综合方法的基础上,以逻辑思维为主线提升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经过五年多的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一些思路和经验提供给同行参考。

我院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城市设计板块”的课程设置由一门32学时的理论课(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和两门72学时的设计课(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城市片区城市设计)组成。其中“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主要研讨现有城市商业文化广场和步行街的改造更新问题,“城市片区城市设计”则主要研究城市拓展新区(2~3km2)在控规层面上的城市设计议题。三门课都集中在四年级的上半学期,“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同时在前9周进行,而“城市片区城市设计”是在后9周展开。在整个课程板块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强调的重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 建立全面的城市设计理论基础

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我们强调现代城市设计具有很强的专业综合性,它是以修建环境中日趋复杂的空间形态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文化、功能、生态和经济等诸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空间对象展开的设计和研究工作[1]。这种综合性具体体现在城市设计可以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景观设计提供一条相互联系和互动的纽带:首先,城市设计作为规划研究或专项规划贯穿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其次,城市设计亦可与建筑设计建立一种“整体设计”的关系,且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由外向内的约束条件;三者,城市设计更强调公共利益和福祉,而城市设计的重点往往是城市公共空间,因此和景观规划设计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风景园林专业的城市设计的理论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开敞空间,而是坚持全面地讲授城市设计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强调城市设计理论对理解城市 “编织肌理”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的积累,而这些理论又可以运用于组织城市肌理的理念,进而使学生具备从总体到局部把握城市设计研究所需要的理论素养[2]。

2 理解城市及公共空间的复杂性

在讲授城市设计理论课的同时,通过与之同时并行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课中对商业文化广场和步行街的调研,让学生理解城市的本质及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的关系,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复杂性——汇集了商务、商业、文教、娱乐和行政等方面功能的城市核心片区,集中体现了城市风貌和特色,是城市空间中的“点睛之处”。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城市公共空间基本类型和尺度特征,探讨城市环境与建筑对外部空间功能及形态设计的影响,理解公共空间的概念及其空间层次的过渡特点,熟悉城市公共空间分析的方法,掌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场所精神”,关注如何构建具有历史、社会、物质和自然特质特征的特定城市空间——场所(Place),指导将空间转化为场所的方法。当空间被赋予社会文化和自然区域有关的含义时,“空间”可以改变为“场所”。空间是三维围合的虚体,因此空间具有抽象性,场所表现出的是特色、特征和含义,体现了某种“气氛”,因此场所具备了诸多要素的综合属性。为了有效地把握场所在设计中的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将格外关注可识别性(Legibility)、可达性(Permeability)、多样性(Variety)、活力(Robustness)、语境(Context)等因素,加强对城市本质及其重要公共空间的认识深度[3]。

3 了解城市设计的程序及其应用

通过理论和设计课的综合训练,使学生了解狭义的设计程序一般是指从收集与设计任务书相关的设计信息开始,到形成完整的设计图解成果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设计程序”有别于“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的实质是对设计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必须完成的内容进行描述。工作计划并不是分析设计过程本身,也没有分析设计师是如何完成设计工作的。设计程序的核心是“分析、综合、评价”这三个环节,是构成方案的循环过程[4]。“分析”——包括深究事物的各种关系,在可用信息中寻找潜在模式及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等多种方式,让问题变得条理清晰,结构明确。“综合”——全面考量前阶段的所有问题和矛盾,找出主要问题和矛盾并尝试做出答复,即找到某种解决方法。“评价”——针对综合过程中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批评性的评价,并检测其效果。具体到在城市设计研究中,可再加入“结构或框架、空间和场所”这两个过程。“结构或框架”主要是指开敞空间系统、交通体统和核心区所组成的空间结构。该结构或框架极为重要,因为作为细节的建筑空间和开敞空间都要在城市设计后进行二次设计,而作为城市设计研究成果的总体结构或框架将结合法定规划或予以保留。“结构或框架”的特点是具有半抽象性,留有更多的发挥想象的空间。“空间和场所”阶段主要是探索抽象概念和半抽象结构具象到空间和场所的多种可能性。始终注意概念、结构、空间和场所这四者间的联系和统一,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概念表达,并将城市重点地段的设计深入到场所设计层面考虑[5]。

4 探索景观都市主义的设计途径

运用案例分析和理论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在环境危机的大背景下,景观设计学从既往它们被囿于的“风景环境”走向“城市环境”。而景观营造的目标也从仅仅创造一种视觉优美的场景进一步发展到创造一种生态安全、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6]。景观设计思维渗透到城市设计领域,这样的学术融合催生了一个新的学术思潮——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查尔斯·沃德海姆( Charles Waldheim )首先将“Landscape”和“Urbanism”这两个曾经不相关的词语合并在一起, 创造了“Landscape Urbanism”这一术语,用来描述一系列新出现的都市规划和设计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作品,其中自然系统和建造系统的互动成为决定城市形态的基础[7]。对于当代城市现象的新特征,传统的城市设计思想面临着许多困境。无论是现代主义的功能分区和整体控制思想,还是后现代主义从历史和古典城市空间中搜寻的借鉴,都显得难以应对当代城市形态所面临的挑战。因而人们也在从不同的方向上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方法与策略。景观都市主义正是对此的回应之一。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景观都市主义也只是一种新思维、新探索,不能把它当作教条。因此我们还试图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大量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概括,对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设计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探讨与总结,达到带领学生共同探索适合我国的建设景观化城市的设计思路的目的。

5 展开控规层面的城市设计研究

在完成“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两门课程后,我们在接下来的设计课程中,参照重庆市规划局往年城市设计的招标项目,选择用地规模在3hm2左右的城市片区展开城市设计研究,旨在为下一步开展该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学生在课程中先分组完成背景解读、现状分析、设计理念、总体结构和总体布局,而后每个学生将分别完成设计区域内的某一重点地块的详细城市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非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非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形式和方法[4]。其次在城市设计的理念中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新颖而又可行的理念,将景观的时空过程、景观作为基础设施、景观的水平延伸性等凸显景观概念的概念引入设计,用绿色生态斑块和廊道作为建构城市形态和结构基本骨架,构建生态、文化、社会相互关联的复合城市系统[8],并由此形成富有新意的城市设计方案。

6 结 语

目前风景园林学和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都被列为一级学科,学科地位的提升应理解为国家对涉及人居环境相关学科的重视,而不应成为学科间互设壁垒的开端,值得强调的是学科间的交流和和互补非常重要。为解决日益复杂的修建环境问题,时代的发展对景观师的专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首先应加强学科间的融合渗透,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设计思路走向综合。在此基础上再提升学生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升其以景观研究的思路解析城市的演绎过程的能力[9]。上述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学生思考解决景观设计的核心问题——将自然系统和人文系统相互叠加、重构,进而形成生态、文化、社会相互关联的和可持续的公共开敞空间环境。

[1]Groat L, Wang D. Architectural Research Method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2.

[2]Larice M, Macdonald E. The Urban Design Reader[M]. London & New York: Talor & Francis Group, 2007.

[3]Garnham H L. Maintaining the Spirit of Place: A Proces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own Character [M]. Mesa: PDA Publishers Corporation, 1985.

[4]Pena W M, Parshall S A. Problem Seeking: an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Primer[M]. Washington, D.C.: AIA Press, 1987.

[5]Gindroz R. The Urban Design Handbook: Techniques and Working Method [M]. New York & London: W.W. Norton & Company, 2003.

[6]Mostafavi M, Najle C. Landscape Urbanism: A Manual for the Mechanic Landscape[M]. AA Print Studio, 2003.

[7]Waldheim C. The Landscape Urbanism Reader[M].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e Press, 2006.

[8]Musiatowicz M, Weller R. Landscape Urbanism: Polemics Towards an Art of Instrumentality[C]//Blood & Raxworthy. The Mesh Book: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 Melbourne: RMIT University Press, 2005.

[9]Swaffield S. Theory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2.

(编辑:曾引)

From “Integration” to “Enhancement”—Exploring the Teaching Model of Urban Desig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Urban open space is an important study field for the disciplin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hen shaping urban open space system or any exterior space, however, we cannot only take the open space itself into considera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to let students fully understand the theories of urban design and design skills of urban framework and development pattern. Thus, the student’s knowledge structures and design approaches will move towards the integrated model. On this basis, the landscape thinking method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urban design,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nhancing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in desig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rban Design; Open Space; Designing Process; Landscape Urbanism

10.13791/j.cnki.hsfwest.20150404

朱捷. 从“综合”到“提升”——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 30(04): 15-17.

G642.0

A

2095-6304(2015)04-0015-03

朱 捷: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newtypekml@hotmail.com

2015-08-05

猜你喜欢
综合风景园林景观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