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皆敏
(泉州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福建泉州市 362000)
中小型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以泉州市为例
林皆敏
(泉州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福建泉州市 362000)
在探讨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主要任务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泉州市近年来的储量动态管理工作实践,对中小型矿山储量动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行政管理与监管、成果审核与应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就加强矿山储量动态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矿产储量;动态管理;中小矿山;泉州市
矿山的生存与发展同矿产资源储量息息相关,矿山储量动态管理是适时、准确掌握矿山资源储量保有、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推进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到位、促进矿山企业珍惜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1]。近年来,泉州市按照分类管理、积极推进的原则,有重点地开展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全面推进矿山储量动态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泉州市矿山以中小型储量规模为主,矿山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地质工作不足、管理不规范、专业人才缺乏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仍然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矿山储量动态检测作为储量动态监管的技术手段,是掌握矿山地质条件和资源储量变化情况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要通过培育和强化矿山地质测量机构,监督矿山企业开展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适时、准确掌握矿山资源储量保有、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通过编制矿山储量年度报告为矿产资源储量核实与统计、矿山开采回采率考核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等工作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数据,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储量动态监督管理,从而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保证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的主要任务一是做好矿山开采各阶段的动用、消耗、损失和变动储量的实地测量工作,及时掌握资源储量的利用状况并查清损失的原因和地段;二是及时更新资源储量估算图纸与矿山储量台帐,按照要求编报矿产资源储量报表,按时编制矿山储量年报,并报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
2.1 矿产资源开发概况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全市土地总面积11015 km2,现已探明或基本探明有一定地质储量的矿产地130多处,其中大型矿床(井田)13处、中型20处。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46种,经过地质普查以上、并有资源储量的有22种。2013年泉州市共有各类矿山企业180多家,已开发利用矿产24种,其中生产规模达到大中型的矿山有30家,约占矿山总数的16%。矿产资源开发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虽日趋下降,但对支撑本市传统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仍然具有独特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2.2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概况
泉州市从2009年开始全面推进矿山储量动态管理工作,列入矿山储量动态检测的范围包括煤、萤石、金属类矿产及资源储量规模为中型以上的固体非金属矿产(不含普通建筑用砂石土)。对资源储量规模为中型以上的金属类、萤石及石灰岩矿矿山企业,以及设计井型9万t以上的煤炭矿山企业,要求建立矿山地测机构,其他应开展矿山储量动态检测的矿山企业必须配备地测人员。目前,泉州市列入储量动态检测的矿山企业共有40多家,但是这些矿山的资源储量规模均为中小型,其中小型矿山约占2/3,矿山的生产规模和企业的经济规模普遍较小,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检测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多。
3.1 地质测量机构水平参差不齐
作为储量动态检测的执行者,矿山地测机构尽管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但是机构业技术人员、设备配备以及管理水平等还存在参差不齐现象[3]。由于泉州中小型矿山居多、规模较小,多数矿山企业的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缺少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委托有资质的地勘单位编制储量年报;部分矿山虽建立地测机构,但实际上并不具备独立完成矿山储量动态检测的能力。因此,地质测量工作不及时,相关图件未能及时修编,资源储量台帐缺失较多,导致储量变化情况不准确。此外,许多矿山地测机构人员甚至中介地测机构对矿山储量动态检测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掌握不全面。
3.2 矿山储量动态检测不到位
由于历史原因,泉州市多数矿山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矿山基础工作薄弱,相关生产图件和储量台账不齐全,影响了储量核查效果。由于矿山企业资金投入有限,地测机构为降低成本,往往简化检测手段,多数引用原地质资料内容,这直接影响了检测精度。有的矿山地测机构严重缺乏地质测量工作经验,有的对采掘资料收集、采矿地质现象调查不深入,资料数据编录过于简单,对指导矿山采掘和合理利用资源缺乏针对性、有效性意见。部分矿山地测机构对储量动态检测工作规范和技术要求不熟悉,地质测量不到位,造成地质资料编录不全面,资源储量估算有误。
3.3 储量检测经费及专业人员不足
目前,不论矿山规模大小、矿种类别,储量动态检测的成本相对较高,但是检测成果对于改进矿山开发利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直接影响却不明显,因此,矿山企业对动态检测的经费投入往往不足,导致矿山地质勘查程度低、动态检测工作进展缓慢。储量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具体的业务工作,而目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尤其是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从事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和技术力量不足,尚未建立储量年报核查专家队伍,动态监管经费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工作的开展和落实[4]。
3.4 行政监管制度与程序不完善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矿山储量的监管还比较薄弱,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还不够,特别是基层储量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不多,管理方法和手段单一,只注重有偿出让的形式,缺乏储量动态监管手段和行之有效的后续管理[5]。从这几年泉州市矿山储量年报编制的情况来看,年报质量普遍不够理想,报告及图表编制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有些矿山编制有误、缺失之处较多,需要进一步加强审查和核实。目前对于储量年报的审查方式、审查人员资格、技术要求、审查程序等具体规范还没有出台,矿山储量动态检测与部门行政管理要求还没有科学有效地衔接起来。
4.1 实行分类分级的科学管理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工作的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工作量大,按照不同的资源类别、储量规模和开采方式(露天和地下),施行省、市、县分级管理,更利于抓大管小;同时,综合考虑检测难易程度、行政管理成本,划分出不同的类型,有利于采取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措施。对相对规范的大中型矿山,要严格按规定办理;对资源不清、储量不实的矿山,要督促矿山企业补充开展地质工作,核实资源储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对集中连片的矿山企业,可以引导进行联测,以达到共同管理,互相监督的目的[6]。此外,矿山储量动态管理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合理减轻矿山企业的负担,确保这项工作持续顺利开展。
4.2 加强制度整合和监管力度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与其他相关矿政管理职能和制度加强衔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才能充分发挥整体监管功能,确保储量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一是与储量评审备案、登记、统计等工作相结合,做到矿山储量年报、统计基础表、登记数据库三者数据的统一,把储量动态检测结果作为编写储量核实报告、计算储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之一;二是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相结合,定期对企业开采及储量动用消耗情况进行检查,对资源储量不清、储量损失严重、储量消耗弄虚作假的企业要求其限期整改,督促企业规范开采行为;三是与采矿权管理及年检等制度相结合,对拒不开展储量动态检测、不按规定提交储量年报、储量年报经审查不合格的矿山要求其限期整改,否则不予受理采矿许可证的延续、变更登记,采矿许可证年检视为不合格[7]。
4.3 加强成果质量监督与审核
针对当前矿山地质测量机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储量年报质量存在问题较多的情况,对地质测量机构要从严管理,推行报告编写责任人制度,加大考核力度,严把检测单位质量关。建立矿山储量动态检测质量检查制度,通过专家审查和实地抽查等方式,加强对地质测量机构工作质量的监控。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尤其是地质测量、储量核查、储量计算等方面。因此,为搞好储量动态管理,还必须建立相应的专业管理机构和专家技术队伍,完善检测成果质量监督机制,建立矿山储量年报审核制度,结合实际细化年报核查程序,从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角度来提高储量动态管理水平。
4.4 拓展成果应用与服务企业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必须以矿业经济发展为中心,把为矿山企业服务放到重要位置,才能始终保持储量管理工作强大的生命力。在实施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把为服务企业作为重要内容,主动为矿山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及时指出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维护矿山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对全市矿山储量年报的研究可以得到各类矿产资源在不同区域的消耗情况,对于矿产资源规划、采矿权的设置、资源集约化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研究储量动态检测成果与资源补偿费、矿山“三率”的关系,可以调动矿山企业减少动用实际储量的积极性,促进矿山企业提高资源回采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效益[8]。
4.5 建立储量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矿产储量动态管理工作非常繁琐,而且涉及到矿山生产的安排、地质测量情况、行政监督管理等诸多方面,必需建立储量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才能满足工作需要。因此,系统建设应以服务矿山企业、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便利为主要目标,应用网络通信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建立矿山储量动态监管体系,实现矿山储量管理业务的流程化、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利用系统功能实现有关信息的共享和数据处理,涵盖矿山企业数据、地测机构数据、储量年报数据和行政管理数据等内容,通过各种分类条件查询、分析、统计储量数据,实现储量属性数据与图件数据的联动功能,辅助处理储量动态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矿山储量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动态性和准确性。
由于地域特点、生产现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诸多原因,全面推进中小型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及动态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矿山企业以及地测机构加强协作交流与服务支持,从行政管理与监管、成果审核与应用、储量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矿山储量动态管理,从而推进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到位、促进矿山企业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1]丁全利.好制度大推进——我国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工作综述[J].国土资源通讯,2007(21):33-38.
[2]王丽瑛,李利波,陈一笠,等.关于天津市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思考[J].地质找矿论丛,2010,25(2):167-170.
[3]张尹军.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的问题及建议——以杭州动态储量监管为例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0(7):74-75.
[4]邱建平.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工作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浙江国土资源,2008(07):43-45.
[5]刘 文.浅析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江苏地质,2007,31(04):382-384.
[6]史 冲,郑丽珍,刘 娟.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1(04):1-4.
[7]连宏志,陈亚强,王大庆.汝州市:扎实推进矿山储量监督管理[J].资源导刊,2009(06):39.
[8]许大纯.储量动态监管对资源管理的作用——对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及矿山回采率水平的影响[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12):6-7.
2014-07-20)
林皆敏(1982-),男,福建安溪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管理、地质环境监测等工作,Email:geolinj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