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晶(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重庆400038)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是由于物理、化学及感觉等因素对血管壁的炎症表现。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根据静脉炎的形成原因,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和细菌性静脉炎三类[1-2]。
患者常主诉注射部位有红、肿、热、痛、紧绷及胀感,沿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会出现条索状的红线,触诊时有发热、发硬的感觉[3]。
0 级:没有症状;1 级:静脉滴注部位发红,伴或不伴疼痛;2 级:静脉滴注部位疼痛伴发红和(或)水肿;3级:静脉滴注部位疼痛伴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静脉;4 级:静脉滴注部位疼痛伴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物大于2.5 cm,有脓液流出。
3.1 药物因素 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的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其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 以及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等。 常见的引起静脉滴注性静脉炎的药物有刺激性或高渗溶液(如高渗葡萄糖、甘露醇、七叶皂等)。扩张血管类药物(如硝普钠、尼莫地平注射液等)、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等,还有各类化疗药、抗生素、营养素等。Kuwahara 等[5]对溶液的pH 值和静脉滴注时间发生静脉炎的研究表明,pH值为4.5 的溶液100%诱发静脉炎, 而pH 值为6.5 时,即使增加静脉滴注时间也不会发生静脉炎。
3.2 血管通道器材因素 无论哪种通道器材、无论管径粗细、无论留置时间长短,血管内膜均有炎症表现。器材与组织相容性越差,留置时间越长,血栓与血管壁粘连越紧密,机化血栓明显增多,代谢越严重[6]。
3.3 感染因素[7]污染导致的细菌性静脉炎影响因素复杂,常与护士无菌操作不严有关。主要是指局部消毒不严、消毒液浓度不足、输液器污染、针头污染、加药针管污染、配药后时间过长污染,不按时更换敷贴,易使微生物侵袭而引起静脉炎。而静脉滴注微粒污染最不容忽视,微粒污染能引起血管阻塞,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静脉炎[8]。
3.4 液体静脉滴注量及速度因素 黎旌红等[9]报道,每天静脉滴注量大于1 500 mL 时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明显多于每天静脉滴注量小于1 000 mL。路兰花等[10]报道,静脉滴注速度大于血流速度,增加血管壁的侧压力,则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或用药间隔时间不足,致使血管类药物浓度过高,超过了其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内膜受刺激,从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3.5 各种微粒因素 玻璃屑及各种结晶物质如甘露醇等均可对血管内膜产生机械性损害,其堆积阻塞毛细血管,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而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如临床配药时不充分溶解药品,可产生大分子结晶微粒。
3.6 药液的温度因素 当静脉滴注温度过低的液体时,局部血管易发生痉挛,血流速度减慢,药物易附于血管壁,增加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引起局部炎症介质释放[11]。同时使血管壁本身的供血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静脉炎的发生。因此,适宜的静脉滴注温度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同时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7 机械性刺激因素 穿刺部位和穿刺血管的选择不当,反复穿刺同一部位静脉,输液针反复探测血管,固定方法和拔针按压方法不正确等因素均可导致机械性静脉炎。
3.8 患者因素 患者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特别是皮肤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是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营养状况差、气候炎热、陪护人员卫生意识差也是造成静脉炎的诱发因素。患者年龄与静脉炎也有一定关系,60 岁以上者使用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6.7%,30 岁为33.3%,30 岁以下几乎为零[12-13]。
3.9 液体渗漏因素 刘铭墉等[14]通过动物实验形态学观察发现,体液及细胞漏出会引起管周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导致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或阻塞。以静脉滴注刺激性(高渗性、血管活性药、阳离子溶液等)药物外渗发生率最高。
4.1 冷敷法 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可促进某些药物的局部灭活[15]。冰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减少药物外渗致组织水肿,从而减轻疼痛[14]。
4.2 热敷法 热敷可促进组织吸收,主要用于静脉滴注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重油石酸间羟胺、多巴胺)等药物时。热敷穿刺局部,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局部淤血。可利用湿热毛巾或热水袋(40~50 ℃)进行热敷,每次20 min,每天4 次。抬高静脉炎的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和修复。
4.3 硫酸镁湿敷[16]硫酸镁能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使血管收缩,促进炎症吸收。用50%硫酸镁溶液均匀地洒在无菌纱布上敷于患处。此法效果好,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局部封闭加硫酸镁湿敷,采用2%利多卡因5 mL 加地塞米松5 mg、生理盐水10 mL 进行局部环形封闭后,再行50%硫酸镁湿敷,治疗甘露醇所致的静脉炎,使药物在静脉炎周围形成较高浓度,能迅速缓解不适,达到治疗效果。
4.4 云南白药的应用 云南白药[17]适量加75%乙醇或食醋调成糊状,热敷肿痛部位3 min 后将药糊涂敷病变部位,绷带包扎,并及时滴入乙醇或食醋,保持药物湿度[18]。每昼夜换药1 次,1 周为一个疗程。
4.5 土豆汁湿敷[19-21]用新鲜土豆500 g 制成土豆汁100 mL 用纱布湿敷于患处表面,外用热水袋热敷,每次30 min,早晚各1 次。还可直接将土豆切成薄片敷于患处,待土豆片变黑重换新土豆片。
4.6 芒硝外敷[22]取芒硝200 g,加冰片5 g 溶于1 000 mL蒸馏水中,经高压灭菌后备用,使用时取溶液浸透无菌纱布敷于患处,每天2 次,每次30 min,直至痊愈,总有效率为97%,此法可促进渗出液吸收,达到消肿止痛、软化血管的目的[23]。
4.7 鲜芦荟汁外敷[24-25]沿血管走向敷予静脉炎症部位,每天4~6 次,严重者抬高患肢,在外敷芦荟汁的同时,配以红外线照射15 min,治愈时间2~6 d。
4.8 75%乙醇湿敷 于开始静脉滴注刺激性药物时,将75%乙醇纱条沿静脉走向湿敷于注射静脉上,直至静脉滴注完毕,由于乙醇易挥发,可带走机体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从而抑制局部组织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26]。 经60 例临床观察,湿敷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3.2%。此法既有局部止痛效果,又有利于乙醇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4.9 超短波理疗[27]在局部服药的同时可配合红外线照射方法,每天2 次,每次20~30 min。红外线的热效应能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而止痛,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
4.10 其他 如果静脉炎已经导致皮肤表面破溃,可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贝复新)交替使用涂于患处,适当包扎即可,每天3 次。
综上所述,静脉炎是静脉滴注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在长期进行静脉注射的患者中。首先是做好预防,消除或减少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静脉滴注,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细菌感染等。静脉滴注性静脉炎主要以预防为主,临床护理工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静脉炎的发生会使患者不适,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所以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护理对象为中心”,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延长血管使用寿命,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 胡仙华. 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及护理新进展[J]. 中华护理教育,2015,12(4):314-317.
[2] 武菡菡,方毕飞,范槐芳,等. 自制预防静脉炎协定方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30 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4):446-447.
[3] 赵丹凤. 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机理及防治进展[J]. 护理研究,2001,15(5):260-262.
[4] 嵇建兰. 化疗性静脉炎的分级及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2):1619-1620.
[5] Kuwahara T,Asanamis,Kawauhi Y,et al.Experimental.Infusion phlebitis:tolerance ph of peripheral vein[J].J Toxicol,1999,24(2):113.
[6] 胡洁. 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炎的防护[J]. 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1(11):1320.
[7] 何玲莉. 浅谈输液性静脉炎的中医干预措施[J]. 光明中医,2010,25(3):549-550.
[8] 丁卫亚. 中医院内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分析与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5):776-777.
[9] 黎旌红,甘密密.Comparison between two methods of preventing Amio-2 daroneinduced phlebitis[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15(3):198-199.
[10] 路兰花,李宇新.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 临床医药实践,2004,13(12):954.
[11] 滑珊. 输注液体温度对静脉炎发生的影响[J]. 实用医药杂志,2006,25(3):342.
[12] 王磊. 小儿应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防治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2015,7(31):144-146.
[13] 菀萍. 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防治[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6):1199-1120.
[14] 刘铭镛,陈千淑,廖淑芳,等. 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的对比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2,27(2):58-60.
[15] 赵锐祎. 冰敷加静滴地塞米松预防盖诺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60-61.
[16] 刘凤玲,范献珍,詹小平. 硫酸镁湿敷预防甘露醇静滴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 当代护士,2003,3(6):29-30.
[17] 冷飞燕,李硕娟,朱培宁. 云南白药加酒精湿敷治疗静脉炎60 例[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 :468.
[18] 毛玉芳. 云南白药外敷预防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4):19-20.
[19] 冉维.土豆片外敷用于静脉炎的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3):16-18.
[20] 杨绪珍,张辉平. 土豆汁湿热敷治疗静脉炎[J]. 光明中医,2007,22(6):84-85.
[21] 荣晓珊,彭幼清,魏佑震. 土豆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动物实验研究[J]. 护理研究,2015,29(3A):791-793.
[22] 刘秀萍.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01,16(3):172.
[23] 谢婷婷. 芒硝液湿敷联合红外线在治疗静脉炎中的护理体会[J]. 山西医药杂志,2015,8(1):112-114.
[24] 顾晓英. 鲜芦荟预防静脉损伤及延长留置针时间的探讨[J]. 现代护理,2004,10(9):822.
[25] 袁君兰,黄益,李长英,等. 芦荟防治PICC 置管后静脉炎[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2) :257-260.
[26] 滕利.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引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方法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6):261-262.
[27] 常永霞,孔令霞,贺鹏,等. 超短波并红外线治疗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比较[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2,28(4):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