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马中条长风起
——缅怀浴血奋战中条山的“陕军”将士

2015-02-23 03:42策划本刊采编中心
陕西画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西北将军日军

策划:本刊采编中心

撰文:温斌

立马中条长风起
——缅怀浴血奋战中条山的“陕军”将士

策划:本刊采编中心

撰文:温斌

抗战8年,日军先后占据了我国东、南、北大片领土,却一直无力西进,陕西和整个大西北能免于日军的蹂躏,这得之于国共两党军队密切合作坚守住千里黄河防线。在晋南横亘黄河北岸的中条山脉中,一支由陕西“冷娃”组成的“陕军”浴血奋战,牢牢地钳制住了日军的进攻势头,成为保卫黄河、保卫陕西、保卫大西北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在之后的时日里却鲜为人知。其一因为参战部队是“西安事变”的杨虎城部队,在国军“正规军”节节失利的情况下,国民党不愿意让这支杂牌部队夺占功劳;其二是人们关注数十万上百万军队参加的会战。这便使杨虎城的老部下孙蔚如将军率领的3万陕西“冷娃”组成的“陕军”和他们浴血奋战的中条山保卫战湮没在漫漫历史尘烟中……打开这段尘封的记忆,以祈铭记历史,缅怀为民族抗战捐躯的“陕军”将士。

1937年日本展开全面侵华战争……国军几十万大军屡屡被日军挫败,一退再退。不久,太原沦陷,日军近逼黄河,兵临中条山下黄河渡口风陵渡。 当时,统管西北5省军政要务的国民党嫡系西安行营一片惊慌,声称日军武器精良,不可战胜,关中无法守卫,应当放弃。一时间,西北抗战局势悲观,人心惶惑。在此危难之际,孙蔚如将军拍案而起,数电国民党军政当局,历述黄河可守、关中可保、日军定被遏止的理由,率杨虎城部队向国民党当局请缨抗战……国民党当局批准了孙蔚如的请战要求,将孙蔚如为军长的38军(杨虎城的17路军在西安事变后被缩编为38军)扩编为31军团(后又扩编为第四集团军),由孙蔚如任军团长。1938年7月,一支由3万多名陕西“冷娃”组成的抗日队伍夜渡黄河,开赴晋西南中条山抗战第一线。

孙蔚如将军

“陕军”对日作战前的动员

黄河前线的国军机枪手

在潼关集结与日军隔河对峙,对面即为风陵渡

陕西男子被称为“冷娃”,意思是性子刚硬,不怕死。在抗战初期,就是这些“冷娃”组成的“陕军”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家乡保卫大西北的长城。日军倾10余万兵力,苦战近3年,竟未能越过被之称为“盲肠”的中条山一步,这在抗战初期确属罕见。

中条山位于晋南的黄河北岸,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长约300公里,距离黄河最远的距离不过25公里,山之南、河之北是一条狭长的三角地带,有芮城、平陆两县;山之西端,左衔风陵渡,右举蒲州城,山之北面,即为日军重兵集结的运城。如果日军占据作为晋、秦、豫三省重要渡口的风陵渡,屏护大西北的天险潼关便赤裸裸地亮出门户,越过黄河,拿下潼关,从陕西打开一条通道,向西直取甘、青、新,向南奔袭云、贵、川……可以说,黄河是阻击日军西进的天然防线,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孙蔚如将军一方面勉励前方将士同仇敌忾,为民族尊严而战,“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表达了他誓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另一方面孙蔚如利用报纸、电台和各种集会向社会宣传鼓动坚决抗日、抗日必胜的信心,号召陕西广大军民积极配合前线。陕西各地纷纷响应,掀起抗日支前的热潮,“陕军”士气空前高涨。

“陕军”炮兵向日军轰击

“陕军”黄河岸边作战,阻击日军横渡黄河

日军在空军、炮兵的配合下,集中几个师团数万兵力,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对中条山防地进行了11次猖狂的进攻,大小战役数百次,战况空前激烈,其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

机枪连在战斗中

“陕军”进入战壕迎敌

轰炸中条山的日军空军(张恒提供)

进攻中条山的日军骑兵部队(张恒提供)

有时为一座山头、一个村镇反复争夺、几经易手。日军攻势强大,人多势重,常使坚守阵地的“陕军”整营、整连的伤亡。面对如此艰苦局面,孙蔚如将军下令收缩防线,集中部队,灵活出击,并派出疑兵穿插敌后打运动战、突袭战,搞得日军首尾不得相顾,整体无法推进。日军不得已频繁改变作战方案、撤换指挥官,越是急于跨过中条山越是不得前行,其上报日本军部的作战报告也不得不声称“守备中条山之支那部队虽属杂牌,但其战斗力颇强,不可轻敌”。永济血战经过近10天的激战 ,永济失陷,中国军队500名官兵壮烈殉国,而日军虽然占领了永济和风陵渡,但惧于中国军队的中条山防线会断其后路,仍然不敢举兵渡河。

据孙蔚如将军女儿孙存朝讲述父亲当年回忆他在中条山抗战的一些事:“(他说)有一次六六战役,打得是很艰苦的,日本人是聚集了很大的兵力来反扑,在这个情况下,他在指挥部四天四夜没有合眼。父亲讲,我们能坚守这么长时间,就是我们的将士用命(战斗)。”这次战斗极其惨烈,伤亡惨重,在突围中有800多名战士被逼上了河岸边180多米高的悬崖上,身后是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黄河;面前是密密麻麻、张牙舞爪的鬼子;放眼望去云雾飘渺处则是战士们的故乡——陕西……被困的800多名战士誓死不当亡国奴,高吼秦腔,“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啊!”,集体投入黄河……“望原会战”的战事是“陕军”与日寇的又一次“生死对弈”,规模仅次于“六六战役”。由于事先得到情报,孙蔚如将军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伏兵以击之,持续数10日,以中国军队大捷而结束!孙蔚如率领的“陕军”将士在没有友军支援、配合、军需物资极端缺乏的艰难情势下拼力死战,以近2/3人员伤亡(阵亡2.1万)的惨重代价始终巍然屹立于中条山上,有力遏止了日军渡河西进,打通中亚与德军会合的整体作战企图。当时的陕西报纸所称“西北整个得以安定,皆赖我英勇将士在北岸艰苦支撑所赐”。

1940年10月,接到调防命令,孙蔚如将军被调到中原战场参战,离开了浴血苦战近3年的中条山。“陕军”离开中条山后半年,1941年4月,换防的17万大军防守的中条山防线却在与日军激战20天后全线失守,7万官兵罹难……

在中条山扫荡的日军(张恒提供)

望原阵地中与日军激战的“陕军”

固守潼关

这时日军虽占中条山,然终成强弩之末,已无力西进。而“陕军”当日军凶焰正盛时,力挫敌锋,有力地牵制了日军,保卫了黄河,守护了家乡,保护了大西北。

陈忠实曾这样评论“陕军”:“这些关中将士无论性格性情具备什么样儿的地域性特质,在民族生死存亡的血战中体现出来的凛然不可侵侮的大义,正是中华民族辉煌千古存立不灭的主体精神。”

这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血战永济”后,西安各界召开的追悼张希文营长的追悼会

中条山保卫战取得胜利,日军投降

猜你喜欢
大西北将军日军
大西北的秋色
大西北儿女
我家的“将军”
法国大使馆旧址 为避免日军轰炸迁建于南山
将军
在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拯救生命的“华小姐”
将军驾到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逐梦边关
将军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