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敏左玉凯杜丹
(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061;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黑龙江二十一站金矿赋矿围岩年代学及矿床成因探讨
■李孝敏1左玉凯2杜丹2
(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061;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二十一站金矿位于上黑龙江坳陷南缘,得尔布干深断裂的北东段,出现的侵入岩体主要是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等,根据锆石测年可知,其形成年龄分别是128.7±1.0,126.6±1.1,141.9±1.3。矿床成因主要是斑岩型和变质成因。
二十一站锆石测年矿床成因
二十一站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属大兴安岭-内蒙古褶皱带额尔古纳地块北部,上黑龙江坳陷南缘,得尔布干深断裂的北东段,二十一站-樟松顶断裂带及樟松顶-二十一站多金属Ⅱ级成矿远景区东段。
工作区出露的地层有中生界中侏罗统二十二站组 (J2e),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h2)。
中侏罗统二十二站组(J2e1)分布在矿区南部,呈单斜产出,走向为北西西-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20-60°,总厚度大于1448.07米。二十二站组Ⅱ段(J2e2)下部为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混合砂岩(偶含砾)。厚度大于285.5米。二十二站组Ⅲ段(J2e3)底部为粗粒长石砂岩,中上部为细粒石英砂岩、细粒长石砂岩互层,上部夹一薄层安山岩。厚度大于600米。第四系全新统(Qh2)主要沿现代河谷分布,为松散的砾石、砂、粘土等沉积物,二十一站河谷内赋存有砂金矿。厚度大于5米。
北西向断裂该组断裂在二十一站比较明显,岩脉成群排列,岩脉具多种岩石类型。
北北西向断裂表现为岩石节理、裂隙发育的方向,见到的构造破碎带、压碎角砾岩带,宽数十厘米至数米;表现为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的特征,矿体形态受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控制,矿体围岩较破碎。
区内岩石类型以中细粒石英二长闪长岩为主,其次为闪长玢岩、工作工作花岗斑岩。
石英二长闪长岩(K1δηο)该类岩石类型为中粒石英二长闪长岩,分布于工作区的北东部;岩石地表风化严重,新鲜面以灰色为主,浅灰色少见,多为褐铁矿染的黄褐色。自形-半自形结构,块状构造,后期受构造作用呈分散碎裂-碎裂构造。石英二长闪长岩矿物成分以斜长石、钾长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少量暗色矿物组成。
闪长玢岩(δμ)分布较广,在地表基本沿两个方向展布,一组走向320°-330°,倾向北东或南西,另一组走向55°,倾向北西,脉岩长20-30米,最长100米,厚度十余米至数十米。闪长玢岩样品:深灰色-灰黑色,斑状结构,基质具微粒、粒状结构,由斑晶35%,基质65%组成,斑晶以斜长石为主,少量暗色矿物,基质为斜长石和角闪石微晶,其间充填少量石英、磁铁矿。
花岗斑岩(γπ)分布工作区的北西部,在地表沿北西、北北西方向320°~340°展布,倾向北东,目前控制脉体长度1000米,厚度一般在十余米,最厚可达数十米。花岗斑岩样品:新鲜面呈浅灰色-肉红色,斑状结构,基质为微晶-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斑晶20% -50%,粒径1-3mm;基质80%-50%组成。
图1 锆石测年分析图
本次用于锆石测定年龄的岩石均采于二十一站地区新鲜的岩石露头,锆石的挑选在河北省廊坊区域地质研究所实验室利用标准重矿物分离技术分选完成。在双目镜下,仔细挑选表面平整光洁且具备不同长宽比例、不同柱锥面特征、不同颜色的锆石颗粒。实验室采用激光剥蚀束直径32μm,激光剥蚀样品深度20-40μm。
往在脉中心部位发育有黄铜矿-石英细脉,钾长石石英脉是本区铜矿体的矿石类型之一。
矿区接触变质中石英闪长岩与中侏罗统二十二站组(J2e)地层接触带处常形成宽50-500米的长英质角岩,带状分布,原岩为砂岩,局部具黄铁矿化及金、铜矿(化)体。
因此,推断该矿床类型为斑岩型。
由于工作区内北西、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围绕以上构造;区内的动力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多数矿体及围岩形成一些构造压碎岩、碎裂岩及构造角砾岩;该类岩石中石英细脉,钾硅质脉发育;岩石受动力变质越强含矿也越好。故而部分矿体属于变质成因。
(1)二十一站地区在上黑龙江坳陷南缘,得尔布干深断裂的北东段,二十一站-樟松顶断裂带及樟松顶-二十一站多金属Ⅱ级成矿远景区东段。主要出现了侏罗系和第四系地层;
(2)二十一站的赋矿围岩不同期侵入体-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斑岩以及闪长玢岩年代测定:三种岩性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秘谐和年龄值二者相接近,说明分析结果比较可靠。
(3)二十一站矿床成因是具备多种的,就目前研究可见斑岩型和变质型。
P61[文献码]B
1000-405X(201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