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飞 邓昌敏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农林畜牧局,四川 宜宾 644002)
谈翠屏区蚕桑产业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滕 飞 邓昌敏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农林畜牧局,四川 宜宾 64400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四川省 宜宾市翠屏区的蚕桑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在1991年的“蚕桑发展年”之后,更是达到全区历史顶峰的年发蚕种4万余张、产鲜蚕茧近100万kg、养蚕农户直接经济效益近2 000万元,一度成为了全区相当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进入21世纪后,因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变化、产业发展载体功能弱化、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进城、产业转型速度迟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整个全区蚕桑产业形势遭遇了空前的挑战。
1.1 蚕业基础日显萎缩趋势
“十二五”规划期翠屏区蚕业管理站经过一次不完全的桑园基础普查,查明全区共拥有桑树资源不足600hm2。近些年随着市场波动、区域划分、工业开发及基础设施修建等多种因素影响力的加强,全区桑树基础出现大幅度的下滑,一些区域甚至有整体消亡的趋势。
1.2 近郊几片基地保存较好
虽因多种因素影响,蚕业基础呈下滑趋势,但经过各种努力后,全区原有蚕业生产主产区域,大部分农户虽未养蚕,但仍将桑园完好保留,目前在近郊的李端镇沉香周村片、塘湾新和片,李庄镇永伏光片、双塘片还保持着成片集中的优良桑树基础超过340hm2。
1.3 蚕业转型步伐加大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处于城郊的翠屏蚕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区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大:以“摘新鲜桑椹、赏田园风光、观吐丝结茧、享垂钓之乐、品桑园土鸡、尝绿色蔬菜、食蚕桑佳肴、饮桑椹美酒”的观光蚕业模式蜚声市内外,深受城市休闲者追捧,可以说翠屏区蚕业的转型正步入良性循环阶段。
1.4 “果桑开发”日趋成熟
“十二五”以来,翠屏区果桑开发在各级支持下,从无到有,至今已经形成了一片34hm2的果桑基地,以8个不同成熟时期的品种搭配,将过去半月左右的新鲜桑椹采摘期延长至50d以上,连续数年形成了“5·1桑园乐翻天”的景象,名声远播在外。桑椹产量正逐步进入盛产期,平均667m2产量可达到0.5t以上。
1.5 新载体作用凸现
近几年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在翠屏区李庄镇一蚕业主产区内通过合法注册,相继成立了“天融蚕桑专业合作社”和以蚕桑生态为主题的“张正明家庭农场”,在产业发展新载体的带动下,该区域内不但养蚕农户所售鲜蚕茧平均高出其它区域蚕农2元/kg,而且观光蚕业建设也搞得有声有色。
2.1 产业主要载体功能消失
区内唯一具有资质的丝绸龙头企业,是全区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但因私营企业经营理念等各种因素,促使企业逐年削弱甚至放弃了对蚕桑产业发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基本是任凭产业自生自灭,对蚕桑产业发展的载体功能完全消失。
2.2 劳力转移对产业制约更加突出
目前蚕业主产区域内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在家从事蚕业生产的多为50、60后的中老年人、极少量的70后青壮年,对当前劳动密集型的蚕桑产业规模发展产生的制约作用更加突出,甚至在今后的蚕业发展、兴旺上更有后继无人的可能。
2.3 地方党政领导力度在减弱
在现代经济的发展形势下,各级地方政府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作出了重大战略性改变,因而对比较效益较低的蚕业产业发展领导力度有很大程度上的减弱,特别是地处城市郊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地方党政基本不会考虑发展蚕桑产业。
2.4 零星分散区域蚕业面临消亡
由于缺乏各级行政的积极引导和“大浪淘沙”的市场规律的影响,我区原来的蚕业主产区域的牟坪、宋家等乡镇的蚕业基础正逐渐下滑,而高店、凉姜、南广等零星的乡镇,其蚕业基础正面临着走向消亡的可能。
3.1 建设产业发展新载体
蚕桑专业合作社,是承载蚕桑产业适应新形势,实现传统蚕业尽快转型向现代蚕业的最具代表性的发展载体。从近几年翠屏区蚕桑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建有蚕桑合作社的主产区域内,基础保存完好、桑园管理规范、亩桑效益明显、农户积极性高,产业发展健康有序,反之则是基础逐年下滑、桑园管理杂乱无序、群众积极性低落。因此在全区更多的、桑园基础保存完好的区域寻找到新的产业发展载体,对我区典型的城郊蚕桑产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转变发展观念
利用现代人类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对生态环保食品的追捧等特性,挖掘桑树资源潜力,发挥桑树各个器官及其寄生物对人体有着很高的药作价值功能的特性,将其制成各种含保健功能的饮品、补品、药品和食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达到保健人类、滋养人类甚至延年益寿的目的,即用“以桑育人”的理念来发展城郊蚕桑产业,必将会为翠屏区蚕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3.3 大力发展观光蚕业
充分利用城市之郊流动人口多、交通便捷等优势,在桑园基础保存较好的区域,将蚕业生产与观光休闲、餐饮娱乐相结合(俗称为“蚕家乐”)进行发展,以“摘食鲜桑果、观赏蚕业生态园区、品尝蚕桑宴”为切入点,吸引大量城镇休闲人士前往观光休闲和娱乐、品尝生态菜肴,推出观光蚕业的发展模式,能够十分有效地把城郊蚕业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3.4 发展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当前国家政策大力倡导的、非常适宜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农业经营模式,特别是对如今城市近郊受到劳力、融资、比较效益等因素制约的蚕桑产业来讲,更是一个最佳选择。今年翠屏区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推动家庭农场建设的措施和优惠政策,因此,应抓住机遇,加快建设以蚕桑生态理念为主题的家庭农场,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让蚕桑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互动,大幅度增加亩桑园的效益,还能够多方位地诠释“桑树周身是宝”的健康、生态理念,并在新形势下彰显“东方神木”—桑树之神韵。
3.5 切实抓好蚕桑产业的综合开发
充分利用桑园地立体空间资源和蚕业生产过程中的蚕、桑的附产品资源进行综合开发,既能生产出生态绿色的蚕桑食品或保健品,又能增加养蚕农户的经济效益。这是让全区近600hm2桑树资源,充分发挥其既能实现农民增收,又会有效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可有力促进我区美丽新村建设工作功能的完美体现。
滕 飞,男,翠屏区农牧局农艺师,从事蚕业技术推广工作。
邓昌敏,男,翠屏区蚕业管理站站长,从事蚕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