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蚕桑产业布局调整及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探讨

2015-02-22 10:48刘选银
蚕学通讯 2015年3期
关键词:蚕业桑园养蚕

刘选银

(重庆市奉节县蚕桑站,重庆 奉节 404600)

奉节县蚕桑产业布局调整及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探讨

刘选银

(重庆市奉节县蚕桑站,重庆 奉节 404600)

针对奉节蚕业现状及主要问题,思考在经济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中获得新的发展,并根据多年从事奉节蚕桑产业发展工作的经历,探讨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及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以供蚕桑产业基地参考。

蚕业现状;调整布局;规模经营

蚕桑产业要适应新常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调整产业布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先进技术,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才能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就奉节县蚕桑产业布局调整及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方面的探索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1 奉节蚕业现状及主要问题

奉节蚕业生产历史悠久,据《夔州府志》记载,其养蚕历史应在上古黄帝时代开始,距今已有5 000年以上历史。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高峰时期蚕桑生产曾遍及全县71个乡镇,桑园面积1.33万hm2,72 858户蚕农养蚕。据统计1995年发种5.1万张,产茧2 000t,每年上缴财政税费近1 000万元,2001年后市场行情急剧变化,生产快速下降,2010年发种仅9 640张。主要原因,一是蚕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人口进城务工或外出就业,在家的绝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或中小学生,只有部分妇女在家养蚕,养蚕人员逐渐老化,养蚕劳动力严重不足;二是传统家庭养蚕集约化程度低,其收益与打工收入相比有明显差距,同时龙头企业蚕茧收购效益不高,对生产也缺乏辅助动力。

这些年借助国家“东桑西移”项目,重庆市“十百千万”优质蚕茧基地“万担镇”、“千担村”建设项目,为奉节蚕桑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2012年县委、县政府将蚕桑生产确定为中山地区(海拔400~800m)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进行恢复性发展,出台奉节县人民政府[2012]65号文件(文件细则:县财政重点支持养蚕设施建设,对修建养蚕简易大棚每平方补助50元,修建标准化共育室每平方补助100元,建10户养蚕科技示范蚕棚每平方米补助300元,每张蚕种补助蚕农10元,小蚕共育每张蚕种补助共育户20元,一公斤蚕茧补贴3~4元,对良桑苗木,重点大户的小蚕共育盒、小蚕网、大蚕网、蚕台布、纸板方格蔟等无偿提供),决定全县重点发展12个乡镇,用3年时间,恢复性发展蚕桑产业基地0.67万hm2,其中新建蚕桑基地0.40万hm2,改造老桑园0.27万hm2。到2015年实现全县年养蚕规模达5万张,产茧2 000t,产值6 000万元的规模。

通过三年的努力,截止2015年底现有桑园0.63万hm2,实际投入养蚕桑园0.27万hm2,建小蚕共育室94间,4 737.26m2,养蚕大棚394间,37 430.56m2,省力化蚕台45 000m2,推广纸板方格蔟20万片,1.5万户养蚕,全年发种20 706张,发展重点户512户,其中种植桑园6.67~33.33hm2,年养蚕30张以上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有8户。这几年县林业局共投入专项资金4 000余万元,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上重点大户示范效应,蚕桑产业在困难中得到了恢复性发展。

2 奉节蚕业布局调整

奉节属四川盆地东部山地地貌,长江横贯中部,山峦起伏,高低悬殊。三峡工程蓄水前最低海拔86m,最高2 123m,典型的立体气候特点,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无霜期年均287d,年平均气温16.4~10.8℃,年平均降水量1 132mm,常年日照时数为1 639h,非常适合蚕桑生产,历来是四川省、重庆市的优质蚕茧基地。但奉节也是“脐橙”之都,为避免争地矛盾,同时适应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形势,合理调整蚕业布局势在必行。

2.1 重点打造“万亩蚕桑示范基地”,形成区域优势产业

一是充分发挥传统区域优势。新民、五马、青龙、吐祥等乡镇,是传统的蚕桑大镇,具有很好的蚕桑基础。每乡由县和乡镇共同强力打造万亩标准化桑园,形成集中连片,突出发展重点,整体推进的模式,发展“一镇一业”;二是充分发挥立体气候资源优势,将蚕桑基地规划在海拔400~800m范围内,避免与脐橙争地。把蚕桑作为重点乡镇的支柱产业来抓,将桑树资源向有文化、懂技术的养蚕能手大户转移,扩大他们的养蚕经营规模,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实现养蚕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省力化,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政府和职能部门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加强技术指导,形成区域优势产业,巩固发展优质基地县建设。

2.2 创新蚕业生产模式,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在以“茧”为中心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桑”的生产模式。一是积极探索桑园间作模式,推广桑—菜间作、桑—药间作、桑—姜、桑—豆、薯类间作,提高亩桑效益;二是大力推广桑枝食用菌,这样既能就地解决栽培食用菌原料,又能提升食用菌的品质,还能减少森林的砍伐,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经济效益;三是积极探索桑树在库区消落带水土保持、山区石漠化治理、森林工程中的生态功能;四是开展养蚕剩余桑叶的多元化利用,如加工桑叶茶、桑叶饲料(可按一定比例喂猪、鸡、兔、鱼等),大幅提高蚕桑综合效益。

2.3 增加养蚕批次,提高养蚕效率

根据我县的立体气候特点,改一年3次养蚕为5~6批次养蚕,减少批量,增加批次,可以使养蚕的设施、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力紧张的矛盾得到缓解。小蚕共育一、二龄采用全防干,三龄半防干,能保持桑叶新鲜,一天给桑三次,大蚕一天给桑3~4次,通过改变全年养蚕布局,有效地调剂了劳动用工,缓解了劳动力紧张状况,也有利于适度扩大养蚕规模。

3 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探讨

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农村经济需求结构、供给模式、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蚕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降低,传统养蚕模式效益低,由零星、分散、粗放经营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蚕业发展的必然。

3.1 强化蚕业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专业大户,创新服务体系

重点抓吐祥、青龙、新民、冯坪、公平、五马、鹤峰、红土、石岗、青莲、竹园、平安12个乡镇蚕桑基地建设,培育专业大户,突出蚕桑产业在乡镇经济和农户脱贫增收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每个乡镇集中连片打造333.33~666.67hm2标准化桑园,加强管理,尽早投产。从政策上、项目资金上加强扶持,突出发展规模。二是重点培育专业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培育一批3.33~13.33hm2桑园面积的专业大户,抓好小蚕共育室、消毒池、大蚕专用蚕室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点对点面对面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三是创新技术服务体系,改过去的四级服务为公司+农户的一站式服务,完善蚕农信息档案,签订诚信合同(蚕农年初与龙头公司签订诚信合同,合同约定全年需蚕种多少张,单产35kg,按一张种交70元保证金,年底双倍返还保证金,因特殊情况未完成蚕茧交售,公司全额退还保证金),公司承担技术服务、指导、加工销售等。经三年试运行,诚信合同机制已走向成熟,不但有利于产业发展,而且进一步提升了蚕茧质量,实现了企业增效,蚕农增收,企业对产业的发展加大投入。

3.2 探索养殖模式,主推四项技术,加快技术创新

探索养殖模式,根据我县的桑树资源、立体气候特点,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多批次养蚕探索。改一年3次养蚕为5~6批次养蚕。多批次养蚕根据情况,减少批量,增加批次,可以使养蚕的设施、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强度和劳动力紧张的矛盾得到缓解。以这种养蚕布局为中心集成了四项配套技术:一是全面推行小蚕共育技术,实现保全蚕头,提高蚕茧产量及质量的目的;二是推行室外养蚕大棚建设和养殖技术,在重点村、社及蚕桑大户全面推广简易大棚养蚕,达到投资少,采叶方便,通风良好,适宜大蚕生长,省力、高效的目的;三是大力推广省力化蚕台育养蚕技术,达到少除沙或不除沙,方便操作管理;四是全面推广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节省大量劳动力,大幅提升好茧率。另外还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大力推广伐条机、自动切桑机等机械设备,尽量减少用工。

3.3 适度发展果叶兼用桑园,打造城市周边休闲观光蚕业

在城市周边,选择2~3户有条件的业主发展0.33~1.33hm2果叶兼用桑示范园,以桑果釆摘、桑叶养蚕、喂禽、农家乐等为主的休闲观光蚕业,政府及职能部门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力度(以家庭农场对待)。桑果成熟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让市民自己动手采摘桑果(桑果采摘后,林下养殖土鸡,鸡食下部分桑叶、地下杂草和害虫,鸡粪肥园)。同时开展桑果的简易加工,制作桑果酒、桑果汁、桑椹干等并把蚕桑文化与饮食文化相结合吸引游客,大幅度提高了蚕业综合效益,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4 调整布局培育重点,规模经营成效显著

从2012年重新调整产业布局以来,对重点乡镇、村、社,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进行重点扶持、大力发展。一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二是创新蚕业生产模式;三是加强技术支持力度;四是重点支持万担镇、千担村、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建设。经几年建设发展,规模经营成效显著。2015年全县发种20 706张,主要集中在吐祥、青龙、新民、冯坪、公平、五马六个乡镇占全县发种量的94%,其中黄坪村发种1 757张、柏木村发种1 484张、两村共发种3 241张,占总量的15.7%。专业大户成效显著,由于他们都建有小蚕专用共育室、消毒池、大蚕专用蚕室,有专门从事养蚕的技术人员,很重视科学养蚕技术的学习,养蚕产量高、效益好,合理利用土地,提高综合效益。以新民镇北庄四社左志云为例,2012年流转土地20hm2,签租10年,2012~2013年栽桑建园,并修建专用蚕房。2014年开始养蚕,2015年全年养蚕80张,产茧3 850kg,产值12万元,2015年5月从广西引进土鸡5 000只,在桑园内散养(单独一块桑园),喂桑叶+饲料,当年单只鸡2.5kg左右,批发价30元/kg,零售价36元/kg,市场满意度高。据测算,该业主总投资20万元,2015年年底就能收回全部投入,而且还有近10万元的利润。新民镇中台村富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2年流转土地20hm2,2015年养蚕100张,产茧4 000kg、产值12万元,桑园间种贝母,年产贝母2.5t,产值25万余元。这些重点大户在当地影响很大,带动了当地蚕桑产业的发展,忙时要请民工,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自己致富了,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打破了传统养蚕模式,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蚕业桑园养蚕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养蚕不易
养蚕记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四川蚕业》稿约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