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与措施体系

2015-02-22 05:30吴雨伦胡海波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8期
关键词:南京市水土保持流域

吴雨伦, 胡海波

(南京林业大学 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7)

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与措施体系

吴雨伦, 胡海波

(南京林业大学 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7)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南京市

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小流域生态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需求日趋增加。简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及其建设的概念,针对南京市近郊小流域治理的现状与成效,详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措施体系。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许多小流域持续受到胁迫,产生淤积增多、防洪排涝能力下降、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小流域的生态功能,小流域治理成为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1]。

1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

小流域是指以天然沟壑及其两侧坡地形成的封闭集水区域[2]。从生态学角度剖析,小流域与生产者(自养生物)、消费者(异养生物)、分解者(还原者)、非生物因子相联系,具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功能,小流域的土壤侵蚀量、营养元素含量、林草覆盖率、径流系数等各项指标会随着生态系统内成分功能的改变而发生变化[3]。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流域内水、土地及生物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坚持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治理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建设生态修复、治理、保护三道防线,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在保证流域内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使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4]。

2 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与成效

2.1 自然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且雨量充沛,冬季寒冷干燥,夏冬风向变化明显;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水资源极为丰富,水面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1.40%。南京城内的两大水系是秦淮河与金川河,秦淮河全长110 km,分内河和外河,由东向西横贯市区,流域面积有2 600多km2;第二大水系金川河流域包括内、外金川河和护城河,全长10.7 km,贯穿城区北部,汇集地表径流和生活污水从下关段南岸流进长江。

2.2 南京市小流域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2.2.1 水土流失严重

受季风气候和夏季热带气旋的影响,汛期(6—9月)降水强度大而集中,易造成土壤侵蚀;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的大规模土地、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亦会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流域发生泥沙淤积、河道堵塞、防洪隐患增加、生态失调。南京市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流失量在江苏省各市居首位,全市轻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达897 km2,这些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一旦遇到较大的降水或不当的开发就会加剧水土流失。

2.2.2 水环境污染严重

水污分流工程未全面落实到位,大部分污水直排河道,加之大量使用的氮、磷、钾等肥料和农药随径流流入江河湖库,造成大面积的水体污染,小流域水环境污染严重。2013年,玄武湖水质处于Ⅴ类水平,未达到规划的Ⅳ类标准(见表1)。

表1 玄武湖2009—2013年主要污染物年均值 mg/L

2.2.3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超越极限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先污染后治理、重开发轻保护的粗放型开发方式,使得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超越极限,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轻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3.61%,年土壤流失总量266万t,造成土壤表层有机质下降,涵水能力减弱[5]。2013年,全市监测水环境断面(点)263个,82个断面水质未达到功能类别标准,不达标率31.2%[6]。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植被恢复、河道疏浚等工作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2.2.4 小流域治理规划缺乏整体性

小流域治理规划属于综合整体规划,但因其实施主体、治理标准、部门职责、施工期限等存在差别,大多数小流域治理规划由水利部门单独实施,缺乏整体性。

2.2.5 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不到位

由于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力度不够,部分已治理的地区出现了乱砍滥伐、毁林造田、陡坡开荒等现象。如六合区的唐公山有着高郁闭度的林木,却因其左侧山体的林木被砍伐,坡面出现侵蚀沟,唐公山水库的水质也因此受到威胁。

2.3 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

2000年以来,南京市已投入水保专项资金1.7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7 km2,共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21条,初步形成了江宁区谷里水库、金牛洞、朱门、石塘、老丘口,溧水县环山河、傅家边、九塘、西塘,高淳县荆山、游子山、桠溪国际慢城,六合区金牛山、大泉,浦口区余冲等一批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同时也建成了高淳区石墙围村、溧水区焦赞石村、江宁区姚家村、六合区长江村、浦口区费渡村、栖霞区合新村等一批典型“水美乡村”,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7]。这些生态清洁小流域不仅水质明显改善,地表水全部达到Ⅳ类以上标准,而且水土流失也得到有效控制。监测数据显示,2001—2010 年与1997—2000年相比,全市年土壤侵蚀总量已由年均336万t减少到266万 t,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2 604 t/km2降低到2 443 t /km2。53个废弃露采矿山宕口得到整治,禁采区实现复绿,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环境质量;景观农业、零污染蔬菜水果栽培等生态绿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村镇经济,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8]。

3 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

3.1 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

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目标是发展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及人民致富;治理项目上重点关注了资源、资金、项目三者的整合;在治理实践中点、线、面兼顾,多层次、全方位开展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7]。

3.2 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

以保护水生态环境为重点,辅以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流域监测等措施,坚持修复为主、防治并重、因地制宜等原则,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3.2.1 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协作

南京市制定了《南京市水利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明确了小流域治理中各相关部门的分工与职责,要求水利、水保、林业、国土、环保等部门统筹规划,保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规划的整体性。

3.2.2 规划先行,明确建设目标

2012年7月,南京市编制了《南京市水利现代化规划(2011—2015年)》,编制完成的《南京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方案》,确定了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总体布局、方案内容及保障措施,深化水土流失治理,突出生态修复、水环境整治、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农业建设和面源污染控制等重点工程,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亮点[5]。编制的《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要求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技术、定量监测与分析研究工作。开发研制了“南京市水土保持GIS”,可准确掌握小流域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面积、土地利用情况。

3.2.3 以“3S”为支撑,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小流域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运用“3S”技术,不仅可以实时、准确、便捷地获取信息,而且能够存储并精准分析空间数据,保证对小流域治理工作进行实时监测和统筹规划。GPS能够精准定位;RS可利用GPS提供的坐标准确高效地调查搜集小流域的遥感影像;GIS系统通过对RS提供的遥感影像分析,可以获得各项指标,建立资料库及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预测模型。通过“3S”技术所得出的成果可为政府的小流域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2.4 因地制宜,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1)实施中小河流整治、塘库疏浚扩挖工程,提高防洪排涝灌溉能力,维系河流良好生态系统,实现水清岸绿、生态自然的目标。疏浚原有塘库,扩大流域水面,挖除河道泥沙,提高塘库蓄水容量,加强河道管理。截至2013年,高淳累计疏浚县乡河道1 045 km,疏浚土方2 382万m3,整治村庄河塘1 994个,疏浚土方1 649万m3。桠溪镇在对塘库泥沙进行挖除清理后,还营造生态护堤林,建设了“水乡慢城”。溧水对环山河采用分区治理模式,上游营造水土涵养林,中游疏浚扩挖,提高河道防洪蓄水能力,下游修建田间灌排、引水工程等,初步建成了环山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江宁区全面完成了河道疏浚整治任务,共疏浚土方1 055.1万m3[9]。

(2)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封育中龄林、改造林相等措施以改善林分结构,并对坡耕地进行改造。以林草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减少土壤侵蚀,将小流域内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控制在200 t/(km2·a)以内,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5%以上,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70%以上[8]。

(3)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生态补水,合理配置水资源,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推进湿地修复与污水治理,提高小流域自净能力和生态修复功能。对小流域周围不能达标排放的污染企业进行搬迁。结合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封山育林,植树植草,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4)实施水环境整治工程。采用厌气池发酵、高温堆肥等处理办法,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管理。对污水进行处理,不能循环利用的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使废污治理率达到80%、污水回用率达到90%。修复流域水生态,提高其自净能力,使地表水质达到Ⅳ类以上标准。

(5)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严格控制流域内化肥、农药的施用种类和施用量,鼓励施用农家肥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用薄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10]。建设人工湿地及植被缓冲带,种植具有生态净化能力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过滤、净化、吸收、分解农业污染源,切断农业污染流入河流、湖泊的途径[11]。

(6)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经济发展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将各个相邻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连贯起来,形成自然、优美、庞大的绿地生态系统。大力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生产,充分利用小流域周边人文历史遗迹、生态优势,开发集生态、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及生态旅游业,促进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全面开展水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的保护与建设。

(7)实施小流域监测。逐步完善水土保持监测手段和方法,及时发布监测公报。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运用“3S”技术对各个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量、水质变化情况、径流泥沙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分析其保水保土效益、综合减污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等。

3.2.5 加强监管,预防与治理并举

2013年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市级水土保持管理中心,强化了南京市水土保持人员、配置、设施与管理。编印了《南京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指南》,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管理。编印了《南京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方案》,以建设南京市特色生态清洁小流域为目标,对目标流域进行水土流失与水污染治理。颁布实施了《南京市水土保持办法》,及时调整发布了《关于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通告》,明确划分了南京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审批提供了依据。从南京市小流域自身的特点出发,开展“南京市中小河流健康预警及康复措施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问题小流域加以修复,营造良好的小流域生态环境。

[1] 朱雷,刘琴,周思迪,等.小流域河流综合治理的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5):135-137.

[2] 金守存,王静. 小流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J].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3-15.

[3] 王震洪,段昌群,张世彪. 从生态经济观论小流域及小流域综合治理[J],生态经济,1997(6):22-26.

[4] 张树华.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4.

[5] 程瀛,吴卿凤. 清水悠悠靓乡村[N]. 中国水利报,2013-11-26(04).

[6] 南京市环境保护局.2013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N]. 南京日报,2014-06-05(A09).

[7] 韦凤年,张瑜洪,吴卿凤,等.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服务南京生态文明建设——访江苏省南京市水利局局长张孝科[J]. 中国水利, 2013(20):58-59,62.

[8] 王凯. 建设生态清洁流域 构建“人文绿都”南京[J]. 中国水土保持, 2013(1):3-4,71-72.

[9] 王云来,江宁.水利让生活更美好[N]. 中国水利报,2013-06-18(05).

[10] 毕小刚,杨进怀,李永贵,等.北京市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05(1):22-24,55.

[11] 陈国成,黄辉,王亮.福建省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探索与实践——以泉州市洛江区马甲仰恩为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24-127.

(责任编辑 张培虎)

国家林业局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项目(2001-5)

S157.2

A

1000-0941(2015)08-0018-03

吴雨伦(1990—),男,江苏南京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林业生态工程;通信作者胡海波(1964—),男,江苏宝应县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2014-10-30

猜你喜欢
南京市水土保持流域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沙颍河流域管理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