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挑战与对策

2015-02-21 13:32刘纯明李志勇
关键词:政治文明社会阶层阶层

刘纯明,崔 嵬,李志勇

(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 400054)

自20世纪90年代初“政治文明”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在中国政治话语和学术研究中出现以来,政治文明建设的内涵和道路选择就日益成为中国政治建设中的最根本问题。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正确处理和应对新社会阶层问题,不仅关系到能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主体力量,而且也关系到能否提供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随着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多元影响日益增大,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在为新时期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深沉的理论冲击,影响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并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领导工作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

一、政治文明建设视阈中的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

(一)政治参与: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形式

政治参与是由现代西方政治学率先提出的一个现代民主理论的重要概念。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或“民主参与”,具体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行动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1]。

从古至今,政治文明演进完全依赖于社会自身力量,公民政治参与构成了一个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力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既是公民政治权利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任何现代国家政治系统保持良性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条件。就民主政治建设而言,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参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体现。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已成为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尺。

(二)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已成为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

当代中国,所有制变革和经济模式的变动导致新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出现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分化与重组,促进了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和社会各阶层的不断分化。随着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发展民主政治日益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愿望,作为民主政治重要实现形式的政治参与由此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发展,并日益成为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民主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新社会阶层在经济、政治、社会领域都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创造性与生命力,他们作为建设者的身份出现已是不争的事实。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出现与扩大既同新社会阶层政治地位提升和组织化程度提高、新社会阶层主体意识和权利观念强化,以及维护自身社会政治经济利益的现实需要等密切联系,更是其经济实力增强和队伍壮大的必然结果[2]。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状况与活动方式反映了他们在我国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及其政治权利实现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实践出现了比较良好的发展势头,新社会阶层强烈的政治参与愿望真正得到了释放和表达。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已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向前推进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战略。

(三)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影响的双重性

一个社会的阶级和阶层的构成状况与相互关系,不仅决定着一个社会政治系统的性质和运行模式,而且影响和作用于社会政治生活各领域并产生一定的政治后果。新社会阶层在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政治参与程度的扩大和加深将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产生巨大影响,并成为观察中国政治生态变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视角。已经开始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政治融合、党与新社会阶层之间的政治互动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政治走向中最重要的政治关系之一。

勿庸置疑,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政治文明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正在并将继续推动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政策和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一个新生力量,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我国的政治发展、政治参与机制的影响复杂而深刻。

二、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下我国政治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

作为公民自下而上影响政治生活的行为,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政治参与的必然结果并不一定是政治发展,政治衰退或政治动荡也是其选项。因阶层意识、愿望、要求不尽相同,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是一个具有广泛复杂影响的社会行为。

(一)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给执政党带来的新挑战

在现代社会,新社会阶层是一切政治力量都要全力争取的政治砝码。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全社会各个阶层的优秀分子带领群众共同推进。能不能正确地、妥善地解决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问题,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未来发展。随着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壮大和政治参与的广泛深入,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必须切实维护新社会阶层的正当权益,就必须不断保持和提升自己的先进性和群众性。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使执政党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能否不断提高新社会阶层对执政党的认受性,取得最广泛社会阶层的拥护和支持;能否占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这块日益重要的阵地、保持党对新行业的政治影响力和领导控制力;能否将新社会阶层中的代表人物吸纳到自己的组织内部并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教育和监督。

(二)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深刻影响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社会阶层及其政治参与使爱国统一战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爱国统一战线从劳动者与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变为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政治联盟[3]。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阶层结构内部经济利益的差异性、政治诉求的多样性以及思想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冲突;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对象不稳定所带来的变数;新社会阶层的“建设者”定位与实际素质之间的差距;复杂的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带来的挑战;统一战线工作新领域的开拓等。

(三)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对现有政治体制构成严重挑战

市场经济发育的不成熟,导致一些资源的配置不是由市场而是由政府来完成的。于是现实生活中,部分私营企业主执著地走官场经济路线,以实现官商的结合或结盟。商业资本与政治资本的结盟、官商群体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政治的公平与公正并对现有政治体制构成严重挑战。当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现有政治系统的利益冲突加剧时,会更多地表现为非制度性参与。非制度性政治参与,不仅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预见性和随机性,而且会超越政治系统的许可和规范而衍生出大量的体制外的政治参与行为,并导致现有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趋于边缘化。尤其是群体性的非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将会相当程度地冲击和破坏政治系统、威胁民主政治建设,不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对此,任何政治系统都需要高度警觉。

目前,私营企业主在各级人大、政协中所占的席位,数倍于他们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并大量进入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众团体,是一支增长迅速、极为活跃、越来越具有发言权的政治力量[4]。私营企业主作为市场交换规则的忠实信奉者,其政治参与的目的是寻求政治保护和合法化,积累政治资源,分享政治权力。

(四)对政治制度保障基本社会正义和社会公正的挑战

在现代民主国家,实现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依赖于一整套健全的制度。一个具有现代性的政治制度,其基本功能就是保证社会各方面的公平性与正义性,使各社会阶层拥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工业化和商业化必然导致社会群体之间的经济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对整体社会的负面效应要由政治体制来纠正。尤其在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这一政治职责也就落在共产党身上。执政党必须要协调各社会阶层的利益,保证政治制度对于各社会阶层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保障基于公平正义之上的社会稳定;必须慎重处理一个社会阶层的经济重要性与政治重要性、政治参与权的多元关系;特别要同等重要地考量工人、农民和其他弱势社会群体的政治参与,保证他们基本的社会公正和社会正义不常常成为问题。

(五)新社会阶层政治素质的差距和急需重塑的社会形象

新登上我国政治舞台的非公经济人士作为新社会阶层的代言人表达了强烈的参政议政意愿,由此导致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作为一个新社会阶层代表,和作为代表公共利益代表者的政协人大代表,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新社会阶层拥有政治话语权后,能代表谁的利益?拥有的政治权力会为谁服务?新社会阶层双重身份的失衡在私营企业主的趋利性方面的表现尤其值得关注。总体而言,新社会阶层的政治素质现状与“建设者”的定位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5]。在涉及政治社会利益分配问题时,他们主要以自己的群体利益作为参照点,而能超越自身利益的、具有更为前瞻的社会关怀和政治勇气的毕竟不是大多数。

作为中国当代社会精英阶层中经济精英的新社会阶层的存在及其行为之所以遭到民间和理论界的持续批评,并不是因为其占有的社会资源太多或拥有的权力过大,而是因为其产生的过程缺乏公正性[6]。还有就是诸如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偷税漏税、腐蚀干部等难以接受的社会形象,使之常常处在社会舆论风暴的中心。

三、党和政府的应对之策

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过程中,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扩大和规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特点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时代要求,作出适合我国国情和政治发展规律与特点的政治应对策略,发挥新社会阶层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积极作用,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下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加快培育合理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构筑公正合理的阶层利益格局

1.加快培育合理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是一个社会进入现代化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之一。现代化国家需要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过程也就是阶层结构合理化的过程。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普遍被视为合理开放的现代化的阶层结构。目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具有生成性、变化性、动态性特点,距离合理的理想的社会阶层结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快培育合理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规范阶层分化秩序就显得特别重要而紧迫。

2.构筑公正合理的阶层利益格局。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基础因新社会阶层出现而发生了客观变化,在政治上扩大民主并更加重视照顾同盟者利益就成为统战工作处理内部关系的必然要求。对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引导就需要更加重视阶层之间和阶层内部的利益关系,加快形成公正合理的阶层利益格局,努力实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共赢和合作,减少因利益而产生的阶层矛盾、冲突和摩擦,让社会各阶层的创造活力与智慧竞相迸发。

(二)加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下的执政党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等政治组织的作用

1.加强新社会阶层兴起条件下的执政党建设。在现代民主体制下,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无疑是政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的政党制度就成为实现社会新阶层政治参与的最有效的途径。为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和利益表达提供畅通的渠道,对执政党如何进行组织建设和成员发展以及如何在宪法范围内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社会阶层兴起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对新社会阶层的政治整合力度,及时有效地实行社会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防止社会势力经常游离于政治体系之外,进一步增强党和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该站在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7],扩大和增强党在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整合力,拓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2.加强多党合作,积极发挥民主党派等政治组织的作用。“一个社会所达到的政治共同体的水平,反映了构成该社会的各种社会势力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8]我国的政党制度要长期坚持并充满生机活力,必须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的发展要求,最大限度地增强多党合作制度的包容力,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以及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等各级政治组织的作用,为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社会阶层日益增长的政治诉求、利益表达提供畅通的渠道并纳入到制度化的政治框架(多党合作、民主协商)中来,提高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其政治联盟的组织优势,提升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效果。从长远看,这既筑牢了社会稳定的基石,又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基础。

(三)完善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治沟通、政治联系

1.完善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规范并积极推动新社会阶层的有序政治参与。“政治稳定主要取决于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的关系。”[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社会阶层分化促进了社会群体的政治参与并对其政治参与模式、制度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10]。当前,规范和扩大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最根本的是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构建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机制,不断提高全体公民和社会群体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1]目前,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整体状况是比较积极和健康的,但政治参与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急待提高,政治参与急需规范和引导。

2.完善和扩大政治参与的渠道、增强政治沟通、加强政治联系是当前我国扩大新阶层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政治参与的扩大是中国社会利益群体日益多元化的必然结果。我党需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在制度范围内扩大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渠道,合理协调和综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进一步拓宽政治联系渠道、增强政治沟通,保持我国政治系统的稳定性和开放性。

(四)加强新社会阶层的自组织建设,进一步重视代表人物的培养与使用

1.加强新社会阶层的自组织建设,保护新社会阶层合法权益。当前,我国公民,特别是新社会阶层的团体意识是比较淡薄的,作为阶层的自组织意识和能力都明显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民的政治参与。新社会阶层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其自组织性增强的历史过程漫长而艰难。顺应新社会阶层建立自我保护与协调的社会组织的客观要求,我们应鼓励和支持新社会阶层人士建立行业协会、区域商会等中介组织,积极探索新的社会组织形式,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自我保护、内外协调、相互监督的功能。

2.高度重视并加强新阶层代表人物的培养和使用。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重点是要加强新社会阶层政治引导,建立规范的代表人士安排机制,引导他们依法表达合理的政治诉求。当前,特别要做好新社会阶层优秀分子的组织发展工作,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增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五)加强政治文化环境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1.营造理性、和谐、宽容、合作、开放、建设性的政治文化环境,培育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除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外,文化因素也深刻地影响到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政治成长。加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文化建设,首先要树立新理念,即支持和鼓励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这不仅是我党发展民主政治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社会凝聚力和政治整合力优势的展示。其次,要正视传统政治文化的缺陷。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缺乏政治民主传统,在当代突出表现为一些新社会阶层成员的民主意识相当薄弱,法律观念淡薄,藐视程序。

2.提高新社会阶层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新社会阶层综合素质是引导和扩大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重要前提。从社会和执政党层面来讲,要加强、改进、创新新社会阶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其管理教育和正确引导,增强其政策法规意识,提高其思想理论水平,培养先进分子,树立先进典型。从新社会阶层整体上讲,新社会阶层应增强阶层意识,提高参政议政的整体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使阶层的政治追求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从新社会阶层个体层面讲,在理想信念、政治素养、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展示精神风貌,积极塑造合格建设者的良好社会形象。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06.

[2][美]安东尼·M·奥勒姆.政治社会学导论——对政治实体的社会剖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331.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07.

[4]敖带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J].理论与改革,2002(5):31-33.

[5]段治文,钟学敏.目前我国统一战线发展的一些新现象新特点[J].理论探讨,2002(3):79-82.

[6]刘纯明,崔嵬.当前我国私营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特征——基于上海、重庆的实证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1):87-92.

[7]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1.

[8][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8-9.

[9][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51.

[10]马兵.亨廷顿政治秩序理论的启示及局限性探索[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6):22-25.

[11]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26.

猜你喜欢
政治文明社会阶层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研究的力作——《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研究》评介
政治文明视域下的农民政治行为现状及反思——基于江苏省农村地区的调查与分析
加强民主党派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