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都沙拉木·热合曼
阿克苏地区农业局农村能源环境监测站,新疆阿克苏 843000
阿克苏地区农田残留地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阿布都沙拉木·热合曼
阿克苏地区农业局农村能源环境监测站,新疆阿克苏 843000
农用地膜良好的增温保墒效果已对农业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作用,但同时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残留农用地膜也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大量的残留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进而影响到农业环境。通过对阿克苏地区农用地膜的现状、残留地膜的分布特征以及危害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治理阿克苏地区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的措施。
残留地膜;污染;危害;防治
农用地膜属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残留地膜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随着地膜栽培年限的增长,残膜量不断增加,阻碍土壤毛管水和自然水的渗透,影响土壤的吸湿性,对水分运动产生阻碍,从而破坏土壤结构,降低肥力水平,阻碍作物生长发育。残膜弃于田边、地头、林带中,大风过后,被吹至田间、树梢,影响农村环境卫生。残膜与秸秆、牧草被牲畜误食后,会影响其胃肠消化,甚至引起死亡。地膜制品中的增塑剂具有低水溶性和显著的生物累积性,可通过土壤系统对作物产生毒害,进一步通过各类途径威胁作物安全,影响人畜健康。
阿克苏地区地膜覆盖面积583 000 hm2,其中棉花播种面积就有521 380 hm2,占地膜覆盖面积的83.25%,占总播种面积的67.23%;2014年阿克苏地区地膜年使用量32 011 t,用于棉花的地膜就有26 037 t;占地膜总用量的81.34%。棉花种植产业成为我地区不可替代的支柱型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阿克苏地区使用的地膜厚度一般为0.006~0.01 mm,厚度为0.006~0.008 mm的地膜年使用量26 115 t,使用面积475 640 hm2,厚度为0.008~0.01 mm的地膜年使用量5 896 t,使用面积107 500 hm2。阿克苏地区棉花、玉米种植为半膜覆盖,覆盖率达90%以上,残膜回收方式为机械回收和人工捡拾两种,但回收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解地区农田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研究制定治理农田“白色污染”的措施和办法,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2015年春播前对农田残留地膜清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此次调查棉花面积 746 hm2,平均残留量 9.17 kg/666.7m2;调查玉米面积540 hm2,平均残留量6.12 kg/666.7m2;调查甜菜面积48.5 hm2,平均残留量0.77 kg/666.7m2;调查加工番茄面积227 hm2,平均残留量0.70 kg/666.7m2;调查瓜类面积 54 hm2,平均残留量 5.18 kg/666.7m2;调查蔬菜面积 55 hm2,平均残留量 5.01 kg/666.7m2;调查小麦面积 20 hm2,平均残留量 5.31 kg/666.7m2;调查其他面积 30 hm2,平均残留量0.20 kg/666.7m2。
4.1 农民对白色污染的害处认识不足
较多农户残膜回收积极性不高,回收力度不大、回收不及时,甚至有人不愿意回收,直接翻耕进土壤,导致土壤地膜残留量增加。
4.2 集体经济田污染严重
承包大户种植的地膜作物地块残留量偏高,污染严重,承包大户只顾产量,不考虑残留地膜的清理回收。
4.3 残留地膜回收渠道不畅
没有或很少有专门回收废旧地膜再生利用加工企业网点,不能满足回收需要。大部分废膜通过焚烧销毁,这样不仅造成废膜二次污染,还造成了对可回收再利用资源的浪费。
4.4 广泛使用超薄膜
厚度低于0.006 mm的地膜极易破碎,无法回收,只能任其埋在地下,成为农田的永久垃圾,加剧了土壤残膜污染。国家现行的地膜厚度标准为0.008 mm(允许有0.003 mm的误差),在此标准下,一些生产企业和商贩所销售的地膜标签为0.008 mm,实际厚度只有0.007 mm、0.006 mm,甚至0.005 mm,并向农民鼓吹“厚度薄、用量少”的宣传,而部分农民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部分农民看到了超薄膜的危害,但是却较难买到真正的国标地膜。
4.5 省略棉田“揭膜、开沟施肥”工作环节
随着水资源紧缺以及滴管技术的推广,为了充分保持农田墒情,揭摸和开沟施肥工作已经很少有人去做,绝大部分农户仅仅是在春播结合整地尽可能的捡拾农田中的残膜,但还是40%~50%的残膜被残留到土壤中。
5.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治理废旧地膜污染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参与。要加强宣传和正确引导,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深刻认识废旧地膜污染的严重性,提高回收废旧地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5.2 推广应用棉花头水前揭膜技术
头水前揭膜由于膜尚未老化,韧性好,不易破碎,且棉田中未灌水,土壤疏松,膜上无淤泥,容易揭膜,省力省功,回收效率高。
5.3 人工回收与机械回收相结合
在地膜回收过程中,完全靠机械会留有死角,完全靠人工,降低效率,提高劳动强度;只有人机结合,才能最大范围减少地膜残留量。
5.4 制定回收奖补机制
有计划地建立残膜回收再生加工厂,建立奖励机制对参与残留地膜回收工作的农户、企业按照回收量给予补贴,可使资源再生利用,防止二次污染,还可增加农民部分收入。
5.5 健全回收网络
每个村都建立回收残留地膜交接、贮存点,为残留地膜回收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只有网络健全,方便了群众,让群众见到实惠,才能真正促进地膜回收利用工作。
5.6 加强倒茬轮作
通过粮棉、菜棉轮作倒茬可减轻地膜单位面积平均覆盖率,进而减轻残留地膜污染危害。
[1]严昌荣,梅旭荣,何文清.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的现状与防治[J].农业工程学报,2006(11):271.
[2]吾甫尔江托乎提,艾海提牙生.论地膜污染与防治对策[J].新疆环境保护, 2000(3):177.
阿布都沙拉木·热合曼 (1967年8月-),新疆阿克苏人,本科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村能源、农业环保。
2015-04-12